田淑霞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肝癌發(fā)病隱匿,70%的患者一旦確診已經發(fā)展到中期或者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只有20%的患者能夠通過手術切除病灶。正因如此,非手術治療才顯得格外重要。射頻消融術具有微創(chuàng)、恢復快、可反復性等優(yōu)勢在臨床廣為推廣,我院對74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分別采用PRFA和LRAFA治療,以觀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74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均選自2017年4月~2018年5月,所有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中提到的相關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病理學檢查并結合臨床癥狀予以確診。排除肝外轉移、血液系統(tǒng)疾病、門靜脈大血管癌栓、彌漫性肝癌、轉移性肝癌、最近3個月行肝癌手術治療者以及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對照組37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53.16±4.52)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2.24±0.43)年;術前Child-Pugh分級:A級27例、B級7例、C級3例。觀察組37例,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齡32~75歲,平均年齡(54.86±3.47)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8±0.32)年;術前Child-Pugh分級:A級25例、B級8例、C級4例。綜合比較兩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LRFA:行全身麻醉,若病灶在左肝,則取緩和左前斜位,如果在右肝,則擺放右前斜位。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借助超聲和腹腔鏡探查病灶大小、分布情況、數(shù)量以及和周圍組織的關系,從而明確穿刺位置。開啟Olympus Celon Power腫瘤射頻消融系統(tǒng),基點設置10瓦特,結合病灶的位置、體積與阻抗確定射頻時間,梯度調節(jié)射頻能量,治療時間通常未6~12min/次,治療過程中,病灶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輻射的范圍超出病灶直徑1cm,如果病灶直徑不足3cm,可采取單點單次穿刺,如果病灶直徑≥3cm,可采取多點交叉重復穿刺。腹腔鏡下探查病灶的具體情況,通??捎^察到病灶局部出現(xiàn)氣化或者塌陷,經腹腔鏡放置引流管,根據引流情況,在治療后的1~3d拔管,治療后6~12d需要禁食。
PRFA:行局部麻醉,使用日立EUB410超聲診斷儀,體外肝臟探頭頻率設置7.5MHz,明確病灶的位置后使用穿刺支架進針,射頻治療的步驟和LRFA相同。
于術前1d、術后7d采集3mL靜脈血,放置1h后送檢,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使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FACSCalilbur流式細胞儀檢測各項指標,隨機選擇淋巴細胞窗內的5000個細胞,使用Cellquest軟件計算陽性細胞的百分比。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觀察組(n=37) 治療前 65.12±7.14 29.58±6.51 34.63±6.28 0.85±1.04治療后 70.52±7.83# 35.92±7.06# 26.29±6.36# 1.37±1.11#對照組(n=37) 治療前 64.86±8.14 29.43±6.72 34.48±6.69 0.85±1.00治療后 71.68±8.25# 35.85±7.17# 26.13±6.87# 1.37±1.04#
原發(fā)性肝癌具有發(fā)病率高、治療難度大、預后差等特點,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惡性腫瘤。最新數(shù)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2],惡性腫瘤中,肝癌的死亡率排到第二位,全球范圍內,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在150萬例以上,而中國患者則占到45%。臨床并沒有針對原發(fā)性肝癌的規(guī)范化療方案,常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
研究顯示[3]:射頻消融術能夠清除肝臟病灶,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在抗腫瘤免疫中,作用最重要的是T淋巴細胞亞群,CD3細胞代表了總T淋巴細胞,CD4細胞能夠分泌出大量的自然殺傷細胞以及輔助細胞因子,CD8細胞對T淋巴細胞起到抑制效果,CD4+/CD8+均參與免疫應答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水平都比治療前有明顯上升,CD8+水平則顯著下降(P<0.05),說明LRFA、PRFA能夠降低免疫抑制因子水平,有助于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治療中,LRFA和PRFA的治療效果相當,具備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