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夏麗檸
《奧麗芙·基特里奇》是2009年普利策小說獎獲獎作品。作者伊麗莎白·斯特勞特生于1956年,在大學(xué)里學(xué)習(xí)法律,兼修老人學(xué)。后來逐漸開始從事短篇小說寫作,作品散見于《紐約客》等重要文學(xué)雜志。
本書看似是由13個短篇小說組成的一部小說集,可我認(rèn)為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長篇小說。如果錯過13個故事中的任意一個,你會發(fā)現(xiàn)女主人公奧麗芙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盡管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完整地反映一個人漫長的一生,就像書中那篇《小插曲》所述,但人生里的“小插曲”和“大事件”的確都不容錯過。
人生正是由無數(shù)個散落在生活里的小故事,凝結(jié)成非生即死的開啟與終結(jié)。作者將古老不變的訴說主題,寄于奧麗芙這個典型人物上,用雅致的語言娓娓道來,生命如斯,生活如此,故事本身的重量甚至越超了我們在生活中的切身體會。
以緬因州的克洛斯比鎮(zhèn)為背景,書中故事集中發(fā)生地有點類似于美劇中的社區(qū)。只不過這里沒有光怪陸離的情事,有的只是平凡人平靜生活之下的波瀾涌動,每個人都要在群體中找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支點。斯特勞特在《漲潮》一篇中明確闡述了本書的立意:“愛與被愛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比祟惙毖埽浪?,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無非是付出與索取,它們?nèi)且环N情愫——“愛”。它存在于夫妻之間、父母兒女之間、親朋友鄰之間、陌生同類之間,這些故事在書中應(yīng)有盡有。
奧麗芙是位七年級的數(shù)學(xué)老師,外表高大、粗獷,為人率直、尖刻,敢愛敢恨,有時缺乏理智,還有點神經(jīng)大條,就像真實存在于我們生活之中的人物。丈夫亨利對藥店女店員丹尼絲的一絲情意;學(xué)生凱文對生活信心的缺失;鎮(zhèn)上餐廳里鋼琴演奏者安琪母女之間的隱秘;老友戴西與西蒙的由性到愛的變化。奧麗芙對這些發(fā)生在身邊的事完全沒有感覺,她是那么在乎自己的生活。兒子成家,丈夫患病,孤獨感強烈地向她襲來。她意識到“誰愛自己,有多愛,人們知道得一清二楚”。她被情感中的矛盾拼命地撕扯開。人生總是在不停地受傷與復(fù)原。
在作者筆下,奧麗芙既讓人愛又遭人恨。她通過奧麗芙的人生況味傳遞給我們一份人性的真實,那是痛并快樂著的感覺。每個人都與奧麗芙有類似的人生際遇,她愛人也被愛;她傷人也自傷;她有時活在天堂有時也下地獄。所以,她在內(nèi)心咒罵:“他媽的,我們總是孤獨的,孤獨地出生,孤獨地死去?!睈鄣暮憔檬侨棠?,奧麗芙告訴我們,生活中需要多一些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