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保 趙江濤
摘 要:包公是中國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自宋以降,千余年來,傳承不斷。戲曲是傳播包公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在現(xiàn)代戲曲中,無論京劇,還是豫劇、粵劇等地方戲曲中始終呈現(xiàn)出包公形象。戲曲中包公愛民恤民、廉潔自律、不畏權(quán)貴、不徇私情的政治形象借助于劇場舞臺、電視視頻、網(wǎng)絡(luò)平臺等多種方式向社會群體傳播開來,包公政治形象的傳播對于受眾群體的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人格的變化與塑造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包公戲曲;包公清官形象;大眾傳播媒介;政治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3 — 0135 — 03
包拯(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典型的清官代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多路轉(zhuǎn)運使、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開封府尹、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職。包拯在職期間,體恤民情、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執(zhí)法如山,深得百姓敬仰。人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傳承包公,自南宋期間誕生包公戲以來,戲曲舞臺上的包公形象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不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當下各民族地區(qū)的戲曲劇種有三百六十余類〔1〕,幾乎每個劇種都上演過包公戲,諸如京劇中的《赤桑鎮(zhèn)》、豫劇的《鍘郭槐》、粵劇的《包公還硯》、越劇的《天道正義》、黃梅戲的《包公誤》等等?,F(xiàn)代包公戲曲中傳播的包公形象具有豐富的政治內(nèi)涵,受眾群體通過不同渠道聽取包公戲曲的過程實質(zhì)上是在進行不同程度的政治社會化。
一、現(xiàn)代包公戲曲中包公的政治形象
現(xiàn)代包公戲曲從唱腔、曲調(diào)、動作、唱詞等多個方面塑造包公的政治形象,其政治形象較為豐滿,主要表現(xiàn)在愛民恤民、廉潔自律、不畏權(quán)貴、不徇私情等方面。
1.愛民恤民
民本思想是包拯在政治實踐中始終恪守的基本原則。包拯高度認可百姓的重要作用:“民者,國之本也。財用所出,安危所系,當務(wù)安之為急。”〔2〕戲曲舞臺上,無論是演員包公的唱詞、唱腔的直接表達,還是其他演員唱詞、動作的側(cè)面烘托,都將其愛民恤民的形象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豫劇《包公坐監(jiān)》中包公在便衣私訪蘇家冤情案時唱到:“為黎民哪里顧得烈日當空”、“包拯我雖年邁志高膽壯,為黎民七十三歲我甘冒風霜”等。這些唱詞直接表達出包公體恤民情的拳拳之心。粵劇《包公還硯》中包公的唱詞:“日夕朝南長冀愿,待報民安風正好時年”表明了包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志向,而且在包公卸任辭別之際,導(dǎo)演通過用眾多百姓紛紛上前送別包公的場景,以及辭別包公以手拭淚的動作來展現(xiàn)百姓不忍其離去,通過百姓的依依惜別之情側(cè)面?zhèn)鬟f出包公愛民恤民,深得民心之意,曲劇《二下陳州》中,包公因為三年前為張桂英伸冤而觸怒權(quán)貴險些丟官,但當包公二下陳州查訪,面對張桂英的冤情時,毅然接下了狀子為其昭雪,包公在接狀紙時的堅定神情和決然動作充分刻畫出其為民請命之志愿。
2.廉潔自律
包拯之所以能夠成為清官的典型代表,自然是與他長期的修養(yǎng)磨練有關(guān),他不僅自奉廉潔、清操自守,而且嚴格對待自己的子孫。包拯為官26載,始終奉公自律,平時“居家節(jié)儉,衣服、器用、飲食,雖貴,如初宦時?!薄?〕生前立下嚴苛家訓(xùn),以貪贓枉法不得回歸家族的家法來約束后世仕宦子孫。戲曲舞臺上,主要是通過演員的唱詞和念白來傳達包公廉潔奉公的政治形象。最能體現(xiàn)包公清正廉潔的戲曲當屬粵劇《包公還硯》,劇中包拯乘船離任端州途中,突然“驚濤駭浪阻官船,峽山驟然風云變,似陷漩渦團團轉(zhuǎn),又如晃步在深淵,長空暗暗罩濃云,岸渚沙洲渾不見”,包公頓感“莫非有人失檢點,招來天咒在眼前”,于是查問隨從方知包興受得一方七星硯。包公憤然道:“蒼天,你果然獨具慧眼,……寶硯重歸西江去?!背幣_擲進江中昭彰的是包公兩袖清風的高尚情操,歷史中包公知端州三載,歲滿不持一硯歸的事跡傳為佳話。豫劇中有兩部歌頌包公清廉的戲曲,《包公坐監(jiān)》中包公獲悉自己的學生貪污受賄,百姓怨念自古以來清官少時,唱到:“一席話氣得我渾身打顫”,以及《小包公》包公上任橋段中,面對王朝馬漢的詰問,包公言“我若貪贓賣法王法難容”。兩部戲曲中的包公唱詞均表明其清廉之志。
3.不畏權(quán)貴
最能體現(xiàn)包公不畏權(quán)貴的事例諸如兩彈宋庠,六彈張堯佐,七彈王逵?!端问罚堪鼈鳌肥沁@樣評述包拯的:“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wù)呓詰勚?。”?〕包公以不畏權(quán)貴的形象呈現(xiàn)在舞臺上的戲曲頗為豐富,但最為流行的曲目當屬《鍘美案》(京劇之名稱),豫劇也為《鍘美案》,粵劇為《秦香蓮》,越劇為《天道正義》,此外,潮劇、漢劇、晉劇、楚劇、河北梆子、秦腔等多種地方戲曲均有此曲目。京劇《鍘美案》中包拯與皇姑的對唱尤能體現(xiàn),
皇姑:(西皮快板) 包拯竟敢逞狂傲,不由本宮怒眉梢。
皇親國戚你難治罪,
包拯:(白)哼哼!
(西皮搖板) 心如磐石不動搖。
慢說國太、皇姑到,宋王爺?shù)酱宋乙膊火垺!?〕
面對皇姑的威脅,包拯的唱白“哼哼”二字直白地反映出其對權(quán)貴特權(quán)的痛恨和蔑視,尤其是一句“宋王爺?shù)酱宋乙膊火垺保隽巳值母叱?,包拯義正詞嚴、剛勁有力的唱腔充分凸顯出包公不畏權(quán)貴的形象。
4.不徇私情
宋代史料記載:“包希仁知廬州,廬州即鄉(xiāng)里也,親舊多乘勢擾官府。有從舅犯法,希仁撻之,自是親舊皆屏息。”〔6〕包公不徇私情之形象可見一斑,這在戲曲舞臺上對應(yīng)的則是《鍘包勉》,即自己親侄包勉身犯國法包公忍痛鍘之并向嫂娘賠情的故事。京劇名為《赤桑鎮(zhèn)》,此外,豫劇、評劇、潮劇等均有此題材的劇目。包公不徇私情,執(zhí)法如山的形象可從劇目針鋒相對的對唱中體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