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芬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腫瘤科 廣西 南寧 530031)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藥物刺激性較大,臨床不良反應較多,嚴重降低治療質量。為了確保化療患者的治療權益,本文筆者特選取38例鉑類化療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旨在觀察雷火灸對于應用鉑類化療患者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的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鉑類化療治療的72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36例,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齡在38歲~69歲,平均年齡(50.24±3.61)歲,其中肺癌14例,胃癌5例,大腸癌5例,卵巢癌5例,胰腺癌4例,鼻咽癌2例,食管癌1例;研究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在41歲~70歲,平均年齡(51.21±4.06)歲,其中肺癌13例,胃癌6例,大腸癌5例,卵巢癌4例,胰腺癌3例,鼻咽癌3例,食管癌2例;納入標準:(1)均自愿或遵醫(yī)囑接受鉑類化療治療;(2)對本項研究知情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3)治療依從性較好的患者;(4)均為住院患者;排除標準:(1)精神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疾病程度上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給予四磨湯及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藥物治療,化療前半小時給予患者地塞米松靜注;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疊加使用雷火灸,取患者臥位,選取雙側足三里、中脘、雙側內關,采用手持艾灸懸灸治療,可采取雀啄灸和旋轉灸的手法,注意與皮膚的距離,1次/d,每次20~30min為宜。
本項研究通過觀察兩組患者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兩個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分為顯著(惡心及嘔吐等級降低2個級別及以上,不良反應基本消失)、有效(惡心及嘔吐等級降低1個級別,不良反應改善)和無效(惡心及嘔吐等級沒有降低甚至上升,不良發(fā)應無改善甚至加重)等三個指標。
本組研究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其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及治療有效率等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惡心例數為15例(41.67%),嘔吐患者5例(13.88%),對照組患者惡心例數為21例(58.33%),嘔吐患者13例(36.11%),兩組數據對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研究組患者治療無效例數為3例(8.33%),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對照組患者治療無效例數為11例(2.78%),治療總有效率為80.56%,兩組數據對比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對比[n(%)]
惡心嘔吐是鉑類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由于化療藥物對消化黏膜的刺激較大,嚴重降低患者治療信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增加患者的病痛,不利于化療治療的開展。中醫(yī)認為惡心嘔吐主要是由于胃失升降、胃氣上逆,化療藥物進入機體導致胃脾損傷,導致寒濕稽留于內,進而出現惡心嘔吐的情況,采用雷火灸艾灸足三里等穴位,主要起到祛邪扶正,溢氣助陽、健脾溫胃的功效[4]。本項研究結果顯示,給予雷火灸治療的患者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低于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得到有效的緩解,且雷火灸治療組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得益于不良反應減少,緩解患者化療不適感,有效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從而有效提高治療有效情況。
綜上,雷火灸有效改善因鉑類化療而導致的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適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