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程的建設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是媒體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體現(xiàn),優(yōu)質教學資源以微課程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需要合理的教學設計理念為指導。本文基于ASSURE教學模式,從該模式的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發(fā),思考口譯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以避免微課程重形式輕內容的情況出現(xiàn)。
【關鍵詞】口譯微課程;ASSURE模式;媒體技術
【作者簡介】路瑋,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ASSURE模式的英語口譯微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成果,項目編號為2018YYGJ072。
一、引言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的教學理念同信息技術的融合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微課程概念在國內的普及,教學微課視頻網(wǎng)絡化成為了教學與技術融合的一個直接體現(xiàn)。各種微課視頻教學大賽的開展、各級學校微課資源及平臺建設等,使得這一知識傳播新形式得以迅猛發(fā)展,也引發(fā)了相關的深度探討。微課程以其短小精悍的微視頻而受到業(yè)界人士的廣泛認可。同時,由于微課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某個知識點或知識體系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xiàn)給觀眾,吸引其關注度便對微課制作的技術提出了較高要求,因而會導致微課視頻的形式大于內容。胡鐵生教授基于首屆高校微課教學大賽中微課視頻分析,發(fā)現(xiàn)“84.63%的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技術表現(xiàn)上”。如何將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在微課程中合理體現(xiàn),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ASSURE模式,以口譯課程為依托,探討如何將該模式中的教學設計六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在口譯微課視頻設計與開發(fā)過程中。
二、微課程概述
1993年,McGrew教授針對如何向非專業(yè)人士普及學科專業(yè)化知識,提出了60秒課程的概念(60-second course)。兩年后,Kee教授主張學生用OML一分鐘演講(one minute lecture)的形式將學科知識體系化,以替代傳統(tǒng)學習過程中只關注某一知識點的學術輸入方法。以上便是微課程的前身。2008年,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微課程”(microlecture),他主張將核心概念講解融入到一分鐘時長的視頻課程中,并強調在微課程后給學生布置核心任務,以指導學生開展探索學習。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1998年開始實施微型課程項目(MicroLESSONTM),該類微課程使用簡單技術和工具,對教學活動進行支架輔助,并未盲目追求先進的制作技術。我國微課概念首次提出者胡鐵生教授指出高校微課核心是微視頻,但微課制作形式大于內容現(xiàn)象普遍,“教學資源配套不齊全,微課視頻交互性不夠”。黃麗萍通過對第二屆全國高校微課參賽視頻進行分析,也發(fā)現(xiàn)許多微課作品過于強調制作精美,而忽視了微課建設的初衷,導致教學重點不清晰,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
微課程旨在支持學生高效學習知識點,系統(tǒng)掌握學科架構,因此需要合理的教學設計理念為指導,輔以可視化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其中重點仍然在“教與學”,技術只是實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教學的手段。
三、ASSURE教學模式簡介
ASSURE模式由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 James D Russel在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一書中提出,該書截止至2014年共計出版11個版本,其中Sharon E Smaldino與上述三位作者共同撰寫的第八版由我國郭文革教授譯成中文并于2008年出版發(fā)行。該書提出的ASSURE教學模式涵蓋了加涅主張的課堂教學事件,以線性化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指導教師有效使用媒體和技術開展課堂教學。ASSURE中的六個字母分別代表六個設計環(huán)節(jié):分析教學對象(Analyze learners);闡述教學目標(State objectives);選擇教學方法、媒體與資料(Select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使用媒體與資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要求學習者參與(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以及評價及修正(Evaluate and revise)。
ASSURE模式尤其強調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以及媒體資料在教學中的使用,“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活躍教學氛圍,大大提升了學生在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參與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非常適用于高??谧g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本文將ASSURE教學模式作為指導原則,并以此為框架設計英語口譯微課程教學過程,旨在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以及開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口譯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
1.口譯課存在問題。英語口譯課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語言類實踐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雙語基礎,還應掌握口譯實戰(zhàn)中所需的技能策略,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但是如今高校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中的口譯課程教學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課堂時間有限。由于教師需要講解口譯技巧與策略,導致學生的課堂口譯練習時間減少,且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夠參與課堂訓練及接受教師點評反饋。第二,缺乏指導性的課前預習,使得學生無法有效的進行課前口譯準備。而課前口譯詞匯、句型及背景知識的儲備,對于課堂高效開展口譯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口譯必須進行大量的課后復習和精益求精的反思,但是由于學生課前準備不夠,課上吸收知識能力有限,再加上其課后疑問得不到針對性解答,從而使口譯課程陷入到層層困難的窘迫境地。第四,學生一般只接受一到兩個學期的課程修習,共計約34/36學時,要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準確、流暢地進漢英對譯”的教學目標,對于口譯幾乎零基礎的學習者們來說極易引發(fā)口譯焦慮,從而導致口譯學習障礙。
2.口譯微課程建設必要性。由于口譯受時間性、現(xiàn)場性和即席性等因素的影響,口譯教學需要從大量的口譯訓練實踐中認識口譯的性質、對象、程序、原則、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口譯技能。學生只有通過課前有效的譯前準備,大量題材廣泛、口音多樣的課堂模擬環(huán)境的訓練,及課后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才能盡快具備口譯譯員應有的基本能力,達到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中對于口譯課的所有要求??谧g微課程的建設及應用,能將口譯所需的知識點及技能策略以線上及線下混合的授課方式推送給口譯學習者們。
另據(jù)黃麗萍調查發(fā)現(xiàn)“微課大都是知識理解類,很少涉及課前復習類,練習鞏固類,教學類型過于單一化”。鑒于此,口譯微課程的建設需要將教學目標細化,同時將課前預習及復習,課上知識點講解,以及課下練習鞏固任務分別做成微視頻,既能高效完成知識傳播,也確保教師針對性地給出課前指導及課后評價。
3.口譯微課程具體設計策略?;贏SSURE模式的口譯微課程建設需要從受眾定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與技術手段以及教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來進行考量。
(1)受眾定位。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口譯課程面向三、四年級學生,他們經(jīng)過兩到三年的英語專業(yè)訓練,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卻對口譯技巧和實踐缺乏了解,極易產(chǎn)生焦慮心態(tài),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教師在授課之初可選用國際上通用量表及問卷調查形式,對學生進行進行初步測試,以便了解其起點能力。另外,95后的學生崇尚個性發(fā)展,喜歡便于掌控的自主學習方式,而微課程的建立能極大滿足學生這一內在需求。通過對學習者的特征進行分析,教師在設計一系列微課程時能根據(jù)不同層級、不同難度、不同興趣點來組織課程資源。
(2)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清晰是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口譯微課程的建設旨在明確各知識點的教學重點,將每一個教學重點當作一個教學目標而開發(fā)設計相應的微視頻,這樣有的放矢的設計理念能將繁復的口譯技能拆分細化,有利于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關注度,進而強化學習效果。針對課前或課后的微視頻同樣需要細化教學目標,使學生通過觀看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快速厘清學習目的,掌握學習重點。
(3)教學設計與技術手段。待建設的口譯微課程會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以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手段,以學校BB平臺為載體,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直推視頻的輔助方法,讓學生可以通過移動或PC終端來登錄選擇觀看微課程。另外,鑒于傳統(tǒng)口譯課的教學缺點,口譯微課程建設將分別從課前準備、課堂演示、課后鞏固三個模塊來設計。通過課前若干次觀看相關微課程,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疑問以留言方式反饋給教師;同時,也可以針對微課程所給出的練習題和討論題預先進行思考。教師在課上主要針對學生的提問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進行解答和演示。課上的交互式環(huán)節(jié)教學能使教師有效解決學生困惑,也為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后配套練習打下基礎。課后評價及反饋模塊均可借助線上留言和批改的形式,通過移動或PC終端推送給學生。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重新觀看該微課程以進行及時復習。
(4)教學活動與評價。ASSURE模式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評價和修正,此環(huán)節(jié)為英語口譯微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提供了質量保證,確保了其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在微課程使用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學生反饋,根據(jù)反饋做出調整。另外,設計調查問卷,把微課程中的各個欄目都包含其中,對比分析媒體及資料運用的合理性,以利于教師最終確定微課程視頻涉及的知識框架及內容體系是否完整或有待完善。
五、結語
微課程的開發(fā)及推廣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媒體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必然產(chǎn)物,口譯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是口譯教學有效進行的必要手段,通過引入經(jīng)典的ASSURE教學模式,能夠確??谧g課程微視頻在有限的時長內突出教學重點,提升教學效果,深化學生學習參與度,同時也為教師不斷完善口譯微課程知識體系提供質量監(jiān)管及反饋。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
[2]McGrew, L. A. 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 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
[3]Kee, T. P. The one minute lecture[J]. 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 (32).
[4]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7.
[5]劉運華,衷克定,趙國慶.新加坡微型課程研究項目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5(11).
[6]黃麗萍.高校微課建設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6).
[7]龐曉瑩,王歡,黃耀清.基于ASSURE教學模式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