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金旭,談英,劉暉暉*,邢建永,吳正軍,李子璇
1.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2.華潤三九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研發(fā)中心,廣東 深圳 518110;3西藏大學 醫(yī)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崗梅為冬青科冬青屬植物梅葉冬青Ilexasprella(Hook.et Arn.)Champ.ex Benth.的干燥根、莖,是我國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原料藥,主要用于感冒靈、眾生丸等,在華南地區(qū)作為南方涼茶的主要成分廣泛使用[1]。野生崗梅的自然生長速度較慢,近年來崗梅藥材應用量增加導致野生資源蘊藏量急劇下降,目前需要通過人工種植增加崗梅資源量來逐步滿足市場需求。崗梅主要以種子繁育,在育苗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同批次種子發(fā)芽率存在較大差異。植物開花傳粉是形成種子的關鍵步驟,花的結構、開放時間、花粉和柱頭活力、繁育系統(tǒng)等決定著傳粉和授粉等有性生殖過程[2-4],影響種子發(fā)育程度和發(fā)芽率。目前,崗梅研究在化學成分和藥理方面較多[5],關于崗梅花的傳粉特性、種子發(fā)芽率方面較少[6-7]。本實驗對崗梅的花粉活力、柱頭可授性和開花習性進行研究,并檢測不同批次崗梅種子的千粒質量和發(fā)芽率,了解崗梅的生殖生物學特性,為崗梅種子質量提高、育種和人工栽培提供理論指導。
崗梅花期、訪問昆蟲調查完成于廣東省平遠縣仁居鎮(zhèn)青草湖崗梅規(guī)范化種植基地,基地面積30 hm2;花粉活力、柱頭活性檢測材料來自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藥王山。傳粉套袋觀察完成于藥王山的兩個種植種群,其中一個群落都為雌株,與另一個群落分別位于不同的區(qū)域,且周邊10 m內無雄株存在。崗梅種子采收于廣東省平遠縣仁居鎮(zhèn)青草湖崗梅規(guī)范化種植基地,2016年6月15日至6月30日采收4批。崗梅植株經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詹若挺研究員鑒定為梅葉冬青Ilexasprella(Hook.et Arn.)Champ.ex Benth.
1.2.1 花期調查 以單塊地集中種植的崗梅種群為調查單位,該種群開花數(shù)量超過總花蕾數(shù)10%記為始花期,60%為盛花期;70%花脫落為結束期。計算雌雄株的開花持續(xù)時間。
1.2.2 花粉數(shù)量、活力及柱頭活性檢測 花粉數(shù)量統(tǒng)計采用顯微觀察法。隨機選取10朵花,分別將每朵花的全部花藥取出,放入離心管中破碎并定容至1 mL,搖勻后用移液槍取出0.1 mL稀釋至2 mL,再從2 mL中吸取20 μL放在載玻片上觀察,重復3次。花粉活力檢測采用0.5% 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法[8],隨機選取10朵花進行檢測。每朵花隨機選取10個分離的視野,每個視野不少于30粒花粉,統(tǒng)計視野中花粉的著色情況。活體花粉取自當天開放的花朵;離體花粉取自開花前一天的花苞,剝開花瓣露出花藥,置于鋪有濕潤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每天10時檢測花粉活力。柱頭活性測定采用聯(lián)苯胺-過氧化氫法[9],選取不同開花天數(shù)雌花各5朵進行檢測,根據(jù)柱頭先端產生的氣泡數(shù)和染色深淺程度判定柱頭活性的大小。取下雌花的子房,用解剖刀沿心皮突起邊小心切下,于解剖鏡下觀察一個心皮內的胚珠數(shù)。
1.2.3 訪問昆蟲 訪問昆蟲采用定點觀察法。觀察時間為2016年3月20日至3月27日,觀察時間9時至11時和15時至17時。記錄訪花昆蟲的種類、數(shù)目和訪問頻率。拍照得到的訪花昆蟲圖像由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植保所徐海明博士鑒定。
1.2.4 授粉方法 每個枝條中部僅保留1朵花,花苞階段套上硫酸紙袋,每個處理選擇20朵花,處理如下:1)僅套袋,在花朵開放后一直套袋,觀察是否存在無融合生殖;2)晴天人工授粉:在花朵開放的當天,于上午9時用毛筆蘸取花粉進行授粉,完成后馬上套袋;3)雨天授粉:雨天待花開放后,用毛筆蘸取花粉進行授粉,結束后不再套袋;以不做任何處理為對照。處理后7 d調查授粉率和子房發(fā)育程度。
1.2.5 崗梅種子千粒質量、發(fā)芽率檢測 參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的方法,對不同批次崗梅種子的千粒重進行統(tǒng)計。隨機取1000粒種子稱重,重復3次,計算其平均值。
1.2.6 種子發(fā)芽率測定 崗梅種子需在一定溫度條件下進行層積處理,完成其生理后熟和形態(tài)后熟才能萌發(fā)。2016年6月15日、20日、26日和30日分四批采收,采取除去果肉清洗干凈,陰干后得到干凈種子。2016年8月2日,將崗梅種子與經高溫滅菌處理的濕沙按照1∶3的比例混合均勻,濕度為65%,置于25~30 ℃的室溫下。2017年1月6日至7日以胚根突破種皮計算種子發(fā)芽率。
(1)
將調查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version 22.0)進行統(tǒng)計,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
崗梅植株嫩葉和花蕾在3月上旬開始出現(xiàn),3月中旬花蕾膨大,雄花約為2 mm,雌花約為1 mm;雌株花蕾的出現(xiàn)晚于雄株2~3 d。3月20日,雄花從枝條中下部至中上部陸續(xù)開花,3月24日進入始花期,3月26日進入盛花期,4月5日花期結束。雌株在3月24日有花開放,3月27日進入始花期,3月29日進入盛花期,4月4日花期結束。雌株開花順序和雄株相似。5月下旬至6月上旬,雌花子房膨大約5~10 mm形成漿果。果皮顏色由綠色轉變?yōu)樽霞t色。6月中旬約10%崗梅果實轉變?yōu)樽霞t色,果肉變軟進入成熟期,果實變軟后2~3 d自然脫落。7月上旬約90%的崗梅果實脫落。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藥王山上的雄株花期為4月7日至4月20日;而雌花的花期為4月10日至4月17日。
崗梅雄花花柄短,2~5 mm;3~5朵簇生,花白色,4~6瓣,覆瓦狀排列,雄蕊4~6枚,花絲長5 mm,子房敗育。雌花花柄長,8~20 mm;子房4~6室,柱頭4~6裂,花藥敗育。雄株開花早于雌株4 d。
崗梅雄花有4~6枚花藥,每朵花的花粉平均數(shù)量為16 587~21 717個,不同花的花粉粒數(shù)量差異較大。崗梅雌花具有4~6心皮,每心皮僅有1枚胚珠,發(fā)育成1個種子。花粉/胚珠比值(P/O)范圍在16 587~21 717,為典型的異花授粉,充足的花粉保證授粉的成功率(表1)。
表1 崗梅花粉粒數(shù)目
崗梅單朵雄花的壽命在1~3 d,在溫度較高、光照較強的情況下,花開放當天就自然脫落。陰雨天氣,雄花在第2天或者第3天脫落。離體花粉活力在濕度為75%培養(yǎng)皿中,在開花前1天花粉達到70%,開花當天達到91%,開花第2天達到70%,第3天迅速下降到30%(表2)。
表2 崗梅花粉活力測定
注:—表示雄花未開放或已脫落,未檢測花粉活力。
崗梅雌蕊柱頭的顏色在開花后由淺綠色逐漸變?yōu)樯罹G色,并伴生有紅色斑塊,花柄從直立狀逐漸下垂,形成離層,易脫落。柱頭的可授性在開花后逐漸變弱。開花第1天,柱頭氣泡大量出現(xiàn),顏色迅速變?yōu)樯钏{色;開花第3天,花柄從直立狀為下垂狀,氣泡數(shù)量變少,柱頭變色時間增長,顏色變淺,柱頭的可授性開始下降(表3)?;ㄩ_放3~5 d后,花瓣開始脫落。
崗梅植株開花過程,觀察到少量的東方蜜蜂ApisceranaFabricius、麻蠅SarcophagafuscicaudaB?ttcher等在花朵上停留,時間約1 s。其中多數(shù)造訪雌花,雄花數(shù)量極少。崗梅花部未觀察到明顯的蜜腺存在。套袋結果顯示,未能完成授粉的雌花在4 d后逐漸脫落。雄花在開花后2~3 d也自然脫落,不存在無融合生殖的現(xiàn)象。雨天人工授粉不成功。人工授粉率略高于自然授粉率。人工授粉后的雌花子房膨大速度超過自然授粉(表4)。
表4 不同授粉方法的授粉率和子房膨大速度(n=20)
注:-子房不膨大,+子房膨大正常,+++子房膨大速度較快。
表3 崗梅雌蕊柱頭可授性(n=5)
注:+氣泡數(shù)量或柱頭可授性弱;++氣泡數(shù)量多或柱頭可授性強;++++氣泡數(shù)量非常多或柱頭可授性非常強。
崗梅種子采收在6月中下旬完成,千粒質量、發(fā)芽率隨著采收時間推遲而增加。6月15日采收種子的發(fā)芽率最低,為3%,千粒質量也僅為4.63 g;6月30日采收種子的發(fā)芽率最高,為10.25%,千粒質量為5.74 g。6月15日和6月30日采收種子千粒質量和發(fā)芽率達到顯著性差異(表5)。6月20日和6月26日采收種子的千粒質量和發(fā)芽率的差異不顯著,但與6月30日、6月15日采收種子千粒質量和發(fā)芽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崗梅種子采收期、千粒質量與發(fā)芽率之間呈極顯著相關(表6)。
表5 不同采收期種子千粒質量及發(fā)芽率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
表6 崗梅種子采收期、千粒質量和發(fā)芽率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P<0.01。
崗梅花原為兩性花,但雄花子房敗育退化為葉枕狀,雌花花藥敗育為箭頭狀,形成單性花[10]。花粉/胚珠(P/O)比值也步表明崗梅為異花授粉植物。崗梅花被小、部分器官退化,花色白色,花粉量大,蜜腺不發(fā)達,具備典型風媒花特征[11]。次序開花且花期較長,這也是風媒花適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策略。昆蟲訪問多數(shù)造訪雌花,是否與傳粉有關還需進一步研究。
風媒花的傳粉受到環(huán)境影響較大,開花期物候中的雨季影響傳粉質量[12]。通過2015年、2016年現(xiàn)場調查并參照歷年氣象記錄,發(fā)現(xiàn)崗梅開花初期氣溫較高,3月下旬連續(xù)降雨達到5~6 d,且以午后陣雨較多,此時崗梅植株正值開花期,降雨可能影響崗梅種子授粉,雨天人工授粉不成功也表明雨水沖刷影響傳粉質量。種子千粒重和發(fā)芽率隨著采收時間推遲大幅度提高,進一步表明崗梅開花初期的降雨可能影響了前兩批種子的授粉質量,導致種子發(fā)育程度較差,發(fā)芽率和千粒重較低。由于崗梅種子外面包被著果肉,難以從外表判斷種子發(fā)育狀況,因此建議崗梅種子在6月下旬采收,避開降雨時期形成的種子,從而確保良好的種子發(fā)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