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友成
摘 要:在當今社會的教育背景下,開展班級家校共同體成為最受學校認可的教育模式,人們再也不能把教育理解為單一的學校教育。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學校的教育不再只局限在學校之內,在課外,學校是家長最好的助手,指導并改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避免太過寵愛孩子的現(xiàn)象發(fā)生,家長也同時將孩子的表現(xiàn)反應給老師,讓學校老師準確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對孩子進行合理培養(yǎng)。
關鍵詞:家校合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都會按照國家給的指標嚴格辦學,但是,有時學校的教育也會出現(xiàn)問題,與社會脫軌,建立班級家校共同體可以使家長將社會上對學校教育的一些提議帶到學校,學校就有正確的方向對教育進行不斷地改進,利用家長這一豐富并且有利的資源,不斷地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服務。家長可以通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內心的活動與自己的孩子進行密切的交流,讓孩子時刻感受到家庭的關心,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情感。那么如何建立班級家校共同體呢?家校共同體的作用還有哪些呢?本文將為大家講述班級家校共同體為教育事業(yè)所帶來的改進。
一、家校合作的途徑與方法
有效地開展多樣的家?;顒幽芨玫亟⒓议L與學校友好的關系,開展活動有助于老師和家長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家長可以深入了解各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老師可以向家長詢問孩子在家的行為表現(xiàn),家庭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那么有什么途徑有利家校合作呢?
1.進行有效的家訪
眾所周知,在當今社會中,家長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要讓家長來找老師討論孩子的培養(yǎng)是難以實現(xiàn)的,因此老師主動上門拜訪是促進家校共同體的有效活動之一,家訪可以有效地調查孩子們的在家表現(xiàn)和狀態(tài),為接下來更好地教育孩子做好計劃,而家長看到老師家訪,心中肯定認為老師非常看重自己的孩子,就會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對孩子平時的一舉一動更加關心,這樣有利于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交流,還有助于老師教育工程的建設。
2.建立多種形式的交流渠道
近年來,科技發(fā)展水平不斷提升,老師應該將科技產品運用到教學中,例如可以利用電子郵件、QQ群、微信等一些信息交流軟件,在線上和家長溝通,每天在群里面發(fā)布每天的家庭作業(yè),時刻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情況,使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同時當孩子有心理問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這樣的軟件詢問老師,老師會提供準確的輔導和教育,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老師還可以開線上家長會,時刻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3.開展親子校運會
學??梢蚤_展親子校運會,讓家長親自參與到學生的學校生活,更有利于家長了解孩子讀書的不容易,體驗孩子們在校的思想情感,通過一些體育活動,有助于增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放松孩子的學習壓力和家長的工作壓力,同時讓家長明白不能單單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同時可以給學校提供寶貴的建議,學校就可以不斷完善出令每個家長都滿意的教育方案。
二、家校共同體的作用和意義
學校和家庭是兩個不同的教育機構,它們相輔相成,各有利弊,只有兩者結合實現(xiàn)家庭共同體才能實現(xiàn)完善的教育方式,那么家校共同體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家教共同體首先有利于保證教育方法的科學化,家長與學校之間密切合作、相互學習,能保障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極大程度提高教學效率;家校共同體使雙方的教育內容互補,在學校方面,學校注重的是孩子各方面知識水平的培養(yǎng),提高孩子們的體育素質,提高孩子們各個科目的成績,在家庭方面,更注重的是對孩子自立、自強的培養(yǎng),給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因此雙方結合,成為共同體才能教育出全面優(yōu)秀的孩子;家校共同體還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眾所周知,孩子們都對老師有一定的敬畏,因此老師無法觀察出孩子們內心的想法,而在家里孩子們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下更容易暴露出自己的心情,當孩子們有煩惱時,家長可以第一時間聯(lián)系老師,讓老師來解決,還有當今社會不法分子眾多,時刻威脅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為了避免社會中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入侵”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家長和學校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是抵制這些危害的最好途徑,家校共同體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因此我們要大力推進家校共同體的形成,使學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方式。
給孩子提供最合適、最好的教育,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以后的事業(yè)有成和家庭美滿會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和家長應重視對孩子們的教育方法,教育機構要互相配合、互學協(xié)助、多溝通、多交流,時刻關注孩子的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為社會的美好做出貢獻,因此要想讓學校和家庭更好地合作,必須深入進行班級家校共同體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師的敘事探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2.
[2]許美德.現(xiàn)代中國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01.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規(guī)劃課題:建立班級“家校共同體”的行動性研究論文。立項號:GS[2018]GHB024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