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秀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河南洛陽 471000)
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除表現(xiàn)出病情危重特點之外,還存在較高概率呈現(xiàn)出系列高危并發(fā)癥的現(xiàn)象,尤其以DVT(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顯著性特點,未經及時治療的條件下,會使得患者呈現(xiàn)出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的現(xiàn)象,更為嚴重存在患肢殘疾以及死亡的可能[1]。就老年髖部骨折疾病誘因進行分析,同其呈現(xiàn)出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狀密切相關,此外,因為較弱身體機能的影響,使得DVT發(fā)病風險顯著增加,對此有必要確定有效對策將DVT發(fā)生率顯著降低[2-3]。該次研究以2016年11月—2018年10月為研究時段,主要探討最佳模式對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給予護理干預,以確保DVT發(fā)生率獲得顯著降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72例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抽簽法分組后研究各組護理模式;參照組(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齡分布范圍為 61~83 歲,平均年齡為(67.13±2.15)歲;研究組(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62~85歲,平均年齡為(67.19±2.19)歲;納入標準:(1)未患有惡性腫瘤疾?。唬?)未表現(xiàn)出嚴重肝功能不全現(xiàn)象;排除標準:(1)年齡分布不在 61~85 歲范圍內;(2)老年患者對于實驗研究無法積極配合;對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性別以及年齡展開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在入組后,參照組一般護理模式為:通過對患者做好翻身工作,對于壓瘡的形成進行預防;此外,合理準備抗凝劑對患者治療,以將DVT發(fā)生率顯著降低,并且就患者下肢情況密切觀察。研究組一般護理模式應用同參照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保持一致,此外,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
1.2.1 護理機制的明確 將有關科室護理人員培訓力度顯著加強,對于髖部骨折、DVT以及糖尿病等系列疾病資料的查閱,加以督促。對于DVT高發(fā)人群加以明確,對應做好循證評價工作以及評估工作,以保證后續(xù)的護理干預工作凸顯個性化以及針對性的特點[4]。
1.2.2 用藥以及飲食干預的實施 對于營養(yǎng)師進行積極聘請,在對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進行護理期間,要求其積極參加,通過對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對應進行飲食食譜制定,對于血糖變化能夠做到定時監(jiān)測,并且對應完成記錄,對于患者的服藥均需要做到定時定量,遵循醫(yī)囑[5]。
1.2.3 早期健康教育的實施 對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與家屬積極做好病癥知識講解工作,主要集中于DVT疾病發(fā)生概率、病癥表現(xiàn)以及嚴重影響等方面,以確保老年患者以及家屬對于護理工作可以做到積極配合以及支持,以對于早期康復加以促進,充分發(fā)揮早期健康教育的作用[6]。
1.2.4 康復訓練的實施 對于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康復訓練期間,要求對應的護理人員需要經過專業(yè)培訓并且全部合格。之后,利用視頻、圖譜以及自我演示等方面,就康復訓練內容進行認真講解。訓練過程中,協(xié)助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對于腳趾以及足被運動的適當做出保證,禁止呈現(xiàn)出骨折斷端移位的現(xiàn)象,要求每次運動時間需要不小于20 min。此外,對于患者的踝關節(jié)背身運動加以鼓勵,在運動期間,對于髖關節(jié)內收以及外旋需要進行預防,控制時間約為10 s,在放松后繼續(xù)要求患者進行鍛煉,多次進行。訓練期間需要做到30次/組以及6組/d。除上述系列訓練操作之外,還需要展開抬腿運動訓練,控制頻率為30~40次/d,通過對患者的耐受力進行了解,對應進行運動量以及運動時間的設定,并且需要做到循序漸進[7]。
對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第21天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數值以及DVT發(fā)生率展開對比。
對于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的護理結果,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數值)、計數資料(DVT發(fā)生率)各以(±s)、[n(%)]表示,各行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第21天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數值均低于參照組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第21天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 數值臨床對比(±s)
表1 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第21天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 數值臨床對比(±s)
組別D-二聚體數值(m g/L) G l u 數值(m m o l/L)研究組(n=3 6)參照組(n=3 6)t值P值0.4 0±0.2 8 2.8 0±0.3 3 3 3.2 7 3 1 0.0 0 0 0 7.0 9±0.4 2 9.8 2±1.0 2 1 4.8 4 9 2 0.0 0 0 0
研究組治療第21天 DVT出現(xiàn)概率(5.56%)低于參照組(38.89%)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第21dDVT發(fā)生率臨床對比[n(%)]
對糖尿病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眾多因素中,以糖尿病血栓疾病的出現(xiàn)較為嚴重,因為糖尿病誘發(fā)呈現(xiàn)出的高血脂以及高凝狀態(tài),存在較高概率導致患者表現(xiàn)出DVT的現(xiàn)象。對于糖尿病患者在呈現(xiàn)出骨折的情況后,因為下肢制動、血流滯緩以及血糖不穩(wěn)等系列因素的影響,使得DVT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更為明顯增加[8]。
預見性護理的實施,能夠確保護理人員在對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病情狀況作出綜合評價的基礎上,針對系列病情呈現(xiàn)出臨床特異性以及發(fā)展規(guī)律加以了解的情形下,充分利用護理知識,對潛在護理隱患進行發(fā)現(xiàn),之后對應進行護理干預對策的采用,使得風險獲得顯著減少。
觀察該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治療第21天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數值均低于參照組明顯;研究組治療第21 d DVT出現(xiàn)概率(5.56%)低于參照組(38.89%)明顯,可進一步說明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模式的有效應用,使得老年髖部骨折伴有糖尿病患者的平均D-二聚體數值、Glu數值獲得顯著降低,并且對于DVT的出現(xiàn),獲得的預防效果顯著,可充分證明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