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俊伶 通訊員/李瓊花
四川省蒲江縣是位于成都西南邊緣的一個農業(yè)大縣,蒲江乃茶葉之鄉(xiāng),總人口26萬,距離成都市區(qū)近80公里。蒲江縣人民法院也是我國西南地區(qū)“小法院”的典型代表。蒲江縣人民法院創(chuàng)新司法為民新舉措,充分發(fā)揮以新型鄉(xiāng)賢為主體的民間調解隊伍獨特的優(yōu)勢,秉持“小法院謀大作為”的理念,緊緊圍繞“訴源善治,人和事了”的訴源治理主題,以更高的起點、更嚴的標準,有力推動“五老”民間調解向縱深發(fā)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有它的巧合和必然性,正如“五老”調解隊。一位已退休的老村主任為當地村民協調了土地邊界糾紛,當事雙方到老村主任家表示感謝,這一幕剛巧被走訪成佳鎮(zhèn)茶葉基地的蒲江縣人民法院領導看在眼里。能否把這些已經從重要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重新組織起來,憑借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在當地的威望,在農村這個“主戰(zhàn)場”從事矛盾糾紛的化解工作?于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全國首創(chuàng)的“五老”調解隊應運而生。
蒲江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和家族文化傳承,民間有在茶館喝“講茶”、家族長輩出面解決糾紛等習慣,理虧的一方付“茶錢”,輕則向“有理”一方賠禮道歉,重則賠償損失,后雙方握手言和。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通過德高望重的長輩出面來主持調解,成就了今日的“五老”調解。在蒲江縣人民法院的大力創(chuàng)新下,由“五老”延伸的“訴源善治”以及“息訟”“無訟”文化也充分得以發(fā)揚和傳承。
對于農村矛盾糾紛的化解,“五老”調解有其獨特的方式。比如,遇到山丘坡地上下邊界糾紛時,就用“上不彎腰下不抬頭”這種土方法來解決;遇到田埂的邊界引發(fā)的爭議,就引用“上管下”;遇到贍養(yǎng)糾紛,就用“一碗湯的距離”等。簡而言之,“五老”的調解秘籍就是遇到“土”矛盾就用“土”方法來解決,省事省力,屢試不爽?!拔謇稀闭{解是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益補充。
法官和“五老”調解員一起調解家庭糾紛
蒲江是以種植茶葉、柑橘、獼猴桃為主的農業(yè)大縣。近年來,隨著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轉變和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村矛盾糾紛呈現出新的發(fā)展態(tài)勢——除了占主導地位的婚姻家庭案件外,涉農糾紛數量上升且審理難度大,房屋所有權及房產繼承矛盾多發(fā),宅基地、鄉(xiāng)鄰糾紛、人身損害糾紛也呈上升趨勢。
農村社會治理事關全縣發(fā)展全局,針對農村矛盾糾紛特點,蒲江縣人民法院按照訴源治理、訴前分流、訴中調判、訴后回訪的思路,充分挖掘民間力量在糾紛解決中的作用,成立專門的調解指導小組,半月開例會、季度搞培訓,指導“五老”調解員深入村社調解糾紛、宣傳法治、傳播文明,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化解在基層,走出了一條成本低、效果好、可復制、可推廣的民間調解新路子。
“徐老師,婆婆媽和弟媳婦都欺負到頭上來了,這次真的沒法忍她們了,麻煩你來解決一下可以不?”李大娘家的大兒媳張某心急火燎地找到蒲江縣成佳鎮(zhèn)“五老”調解隊隊長徐澤榮。李大娘家的事,用她自己的話講“都可以寫三本書了”:分家、劃田、分房子、帶小孩、接電線、種茶葉等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不知吵過多少次,打了多少回。
徐澤榮是一名居住在同心社區(qū)的退休老教師,他為人和善、正直,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受到當地村民的尊敬。農村集中居住后他成了社區(qū)的治管主任,大到社區(qū)的防火演練,小到社區(qū)綠地里的一個破塑料袋,他都管。他不但“管得寬”,還“管得嚴”,甚至還帶動了一群人跟他一起“管”。作為“五老”調解員,首先要能管“小事”,才能管“大事”、管好事,最后也才能達到“善”管事的高水平。
頂著當頭的烈日,徐澤榮趕到李大娘家,經過幾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引導教育,婆媳、妯娌、兄弟相互讓步,最終達成調解協議,房子、茶地、地溝邊界都捋得順順溜溜,家庭矛盾也迎刃而解,李大娘家的煩心事總算解決了。“這次弄巴適了,我們也不想再吵嘴鬧架了,鄉(xiāng)鄰看到也是多丟人現眼的?!崩畲竽锝K于放下了心頭的一塊重石。
在成佳鎮(zhèn)的同心社區(qū),楊氏兩姐妹共同承包了一個14畝的大隊果園,承包期為15年。在第七年,以每年1200斤黃谷/畝,約1500元的流轉費流轉給了一家公司。但是妹子家人不給大姐的流轉費,理由是簽訂協議的所有事務都是妹子全權辦理,整個過程中大姐沒有一點字跡也沒有摁手印,就流轉的時候也是妹子全權辦理,所以流轉費就全部打到妹子的賬上。連續(xù)兩年大姐去找妹子要錢妹子都不給,無奈之余,大姐找到了“五老”調解隊,希望“五老”調解隊能幫忙拿到這些錢。
“五老”調解隊接到反映后,對此事進行細致分析,同時請法庭進行指導后,派出具有協調經濟糾紛經驗的老黨員楊守銀出面協調此事。隊長徐澤榮說:“當時派他去,主要考慮他是這個村的老村主任,熟悉兩家的具體情況;其次他在‘五老’調解隊里長期協調經濟類糾紛,法理都通?!?/p>
“五老”調解員楊守銀查閱了相關法律條文,綜合已有的材料,對雙方進行調解。他先是找到了妹子,對妹子說道:“你也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你難道不曉得我們這地方有句俗語叫:上山打鳥,見者有份?這個錢你咋可能不給呢?”妹子的家人卻說:“這片果園跟大姐沒有關系,我憑啥子要給?”意思很明顯,只要大姐拿不出所謂的能證明自己參與承包果園的依據,沒人能夠奈何得了自己。
于是,楊守銀又走訪了當地群眾,其中有80%的群眾以及當時的大隊書記都能證明果園當初是兩姐妹共同承包的。在強大的壓力下妹子終于補了兩年流轉費(現金)給大姐,后來也每年按時把流轉費劃給大姐,這件糾紛總算是在萌芽狀態(tài)就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假如這個糾紛上了法庭,雖然贏了官司,但卻永遠失去了那份親情,這對于雙方當事人而言,都是殘忍的。
“五老”調解工作在蒲江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級法院的指導下,蒲江縣人民法院不斷拓展提升“五老”調解新思維,不斷創(chuàng)新司法為民新舉措,目前已經達到全縣覆蓋。“五老”調解已經成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蒲江地域特色、疏解基層矛盾糾紛、維護市場秩序穩(wěn)定、傳播公平正義的基層治理的“蒲江”品牌。
為了保障“五老”調解隊把小事做精、善事做善,蒲江法院人民法庭會同相關部門從四個方面提供支撐。一是協助制定“五老”調解員的遴選及管理辦法、“五老”調解工作流程等制度,保障“五老”調解規(guī)范化運行。二是定期開展“五老”調解員技能培訓講座,不斷提升調解工作水平。三是對經“五老”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依據申請進行司法確認,或出具民事調解書,有力推動“五老”調解工作。四是協調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委政府給“五老”調解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
蒲江縣人民法院在指導“五老”調解力量有效化解糾紛的同時,不斷推動“五老”調解工作向縱深發(fā)展。在延伸職能上,有針對性地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如組建了14人的同心家園少年監(jiān)督隊,參與同心家園小區(qū)的管理,監(jiān)督小區(qū)內少年兒童的日常行為。在調解人員結構上,選擇不同行業(yè)、不同領域內精英、成功人士等參與糾紛調解。在調解規(guī)則上,繼續(xù)挖掘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行業(yè)規(guī)則、交易習慣、社情民俗作為調解依據。在效力確認上,把合法性與合乎行規(guī)相結合,同時排除限制競爭、制造壟斷等不正當競爭規(guī)則的適用。
2019年1月31日,在由四川省委政法委主辦的“忠誠在旗幟上飛揚”2019四川政法系統(tǒng)先進集體個人頒獎儀式上,蒲江縣成佳鎮(zhèn)“五老”調解隊五名隊員應邀參加頒獎儀式。帶著農村那股質樸的鄉(xiāng)土氣息,帶著對“五老”調解事業(yè)的無比熱愛和執(zhí)著,五名調解隊員從農村的田間小道走上了四川省政法系統(tǒng)的頒獎大舞臺。在頒獎儀式上,他們用獨具魅力的蒲江方言,生動地講述了“楓橋經驗”成都實踐、大力推進訴源善治工作、促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的蒲江故事,反映基層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的為民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