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 那海峰
木雕是一門非常古老技藝,迄今為止發(fā)現最早的木雕藝術品是出土于河姆渡遺址的木雕魚和沈陽新樂遺址出土的太陽鳥,戰(zhàn)國時期的木雕工藝就已經發(fā)展出能立體表現的圓雕工藝。如“彩漆鳳鹿木雕座屏”戰(zhàn)國時期罕見的木雕珍品。其造型生動、簡潔、與整體協(xié)調,刀法光潔。明清期間的木雕,多以生活習俗,神話故事為題材,賦予木雕特殊意義如“五谷豐登”“龍鳳呈祥”受到當時社會的歡迎。
木雕作為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一門工藝,技藝流派可謂是種類繁多。經幾百年的發(fā)展,各大流派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工藝特點。當代四大木雕“東陽木雕”誕生于宋代浙江東陽。此地工匠最擅長雕刻,設計的圖案優(yōu)美,構造精美。其中黃楊木雕也是我國四大木雕之一,因其特殊雕刻材料而得名。由于黃楊木生長緩慢,又被稱為“千年矮”。質地堅韌光滑,質地細膩,顏色黃暖,顏色越老,越簡單美觀。適合雕刻小擺設。廣東“金漆木雕”起源唐。它獨有特色是用樟木來進行雕刻,并涂上金漆。使得其金燦奪目,有很強的藝術效果。木雕不僅可用于收藏,還可用于家庭、辦公室、餐廳、休閑公共場所,因此木雕是很好的裝飾。
明清期間是木雕藝術發(fā)展的巔峰時期。有大量的歷史名家、名匠和優(yōu)秀作品。但從清末到民國,因為當時政府無能、使的國力衰敗、讓外敵有機可乘,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木雕藝術也從此跌入黑暗時期,雕刻名家們只能淪落為普通工匠,靠賣手藝及一些雕刻品來維系生存。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關心與呵護下,民間工藝美術極大的得到了保護與發(fā)掘。也使木雕的生命煥然一新。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的訊速發(fā)展、國家逐漸繁榮起來,同時在黨和國家對民間工藝的大力支持下,人們對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喜愛和追求也隨之高漲。木雕作為一門工藝美術也有了新的提升,但是在全國工藝美術展上,優(yōu)秀作品的作者往往年紀較大,優(yōu)秀年輕作家卻少的可憐。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年輕人對木雕的興趣卻很冷淡。隨著機械制造業(yè)的高速發(fā)展,耗時耗功的手工藝受到擠壓。要使木雕作品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生產出機器無法大量生產的優(yōu)秀藝術品,這就要求作者本人具備高超的技藝。當然想要掌握扎實技能也絕非一日之功。
木雕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工藝,既是我國文化長河中一顆閃耀繁星,我們應當重視對傳統(tǒng)藝術的繼承,使各方面人群去了解其本身純在特殊意義,特別是年輕人,應肩負起對傳統(tǒng)藝術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從而深刻的感性的認識,從愛到向往。并投身其中,逐漸深入,使其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