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琪
說起月亮,許多人自然會想到美麗的神話傳說,可我更喜歡在詩詞文學(xué)中捕捉月亮的蹤跡。
暢游在中國古代詩詞的海洋里,總是被一些精美的詠月詩詞所吸引?!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李白與明月做伴的美好愿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形象寫照;“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這是范仲淹對心上人的思念……
皓月當空,一瀉千里,總是給人以廣袤深邃的意境。于是乎,月便成了古代文人墨客表達自我情緒的載體,親情、鄉(xiāng)情、友情、愛情等,都可以借月抒發(fā),借月感懷?!盎ê迷聢A”是美滿婚姻的頌詞,而“月缺花飛”“曉風殘月”則是愛情不幸的曲筆。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表達了黃昏后月光下與情人約會的歡快心情;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被譽為千古絕唱,成了后人分別時互道珍重的代名詞。1
不過我卻發(fā)現(xiàn),對著同一輪明月,許多文人墨客所抒發(fā)的情感卻迥然不同。李白曾在《把酒問月》一詩中寫道:“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比绻屑氉聊?,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這既是他“明月長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憤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張九齡對月思鄉(xiāng)的情懷,即使天各一方,仍可以同望一輪明月,寄托同一種思念?!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蘇東坡對人生的思索……
相同的月孕育著不同的情感。我時常會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也許是因為觀月之人不同的境遇所致吧。月亮雖有陰晴圓缺,但它是亙古不變的存在。而那些一直在變的,便是借月抒懷之人的人生經(jīng)歷與情感體驗,許是歡喜,許是悲愁,許是仕途不順,許是春風得意,所以他們需要尋找一個心靈的寄托,所以月與詩文這本毫無聯(lián)系的二者,卻因觀月之人的經(jīng)歷與情感而被緊緊“綁”在了一起。2
雖然在現(xiàn)實世界中,“嫦娥四號”才剛剛登上了月球的背面,對現(xiàn)代人而言,月亮還充滿了神秘色彩。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月亮是極美的,詩文中的月亮令人癡迷,令人神往。所以,爭論月亮究竟是玉盤、金蟾、嬋娟,還是表面布滿大大小小圓形凹坑的荒蕪之地,又有什么意義呢?月亮之美,一切盡在不言中。3
1 在作者的筆下,詩文與月亮似乎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以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詠月詩詞入文,既契合主旨,又發(fā)散思維,讓文章顯得靈氣十足。
2 作者在寫月的同時能對月與詩文、月與觀月之人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分析和闡述,可謂匠心獨運,從中可以看出其在對詩詞進行積累的過程中并非死記硬背,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
3 結(jié)尾處,作者結(jié)合“嫦娥四號”登陸月背這一熱點事件,再次對詩文中的月亮表達了喜愛之情,情感抒發(fā)自然而不造作,而一句“一切盡在不言中”又給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