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哲熙
加繆曾在《西緒福斯神話》中寫過這樣一句話:“荒誕正是清醒的理性對于其局限性的確認?!彼^荒誕,就是指理性的人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極言虛妄和不足為信。
十五歲那年,我就明白了這個世界的“荒誕”。
那是一個秋天,爺爺?shù)墓撞姆旁陟`堂的正中央,所有的人都穿著白色的喪服,哭成了淚人。那是我第一次親眼見證了一個人從生到死的過程。那一天,我明白了什么叫“生”,什么叫“死”,可我不明白,既然人一生下來就注定會化為一抔黃土,那我們又何苦在世上走一遭呢?我不明白。
生與死,這是我看到的荒誕。 1
19世紀末,契訶夫?qū)懴铝诉@個世界的“荒誕”。
別里科夫就是契訶夫筆下那個荒誕的“套中人”。他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他永遠要穿上棉大衣,帶著雨傘;他總是把自己的臉藏在豎起的衣領(lǐng)里,耳朵里也塞滿了棉花;他給自己做了一個“套子”,使自己可以與世隔絕,不受外界影響??删褪沁@樣一個懦弱的人,卻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怕別人因為言語行為的不檢點受到處罰,所以就算冒著他所謂的“生命危險”也要在別人家里待上整整一天守著別人的一舉一動;他不愿與人交談,卻為了提醒他人行為的“過失”,蒙受了極大的侮辱。所以當他遇到那個極為外放的姑娘——華連卡的時候,他那絕望的死水中漾起了波瀾,但他們性格上的極大差異使這段戀情無疾而終,也使他的生命走向了盡頭。被“奴役”的恐懼,使別里科夫過著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他身旁的人們,扮演著“看客”的角色,以此取樂。可當一個被時代拋棄的“別里科夫”離開的時候,另一個“別里科夫”又被推到了前臺,戲劇,又開始了。
新與舊,這是契訶夫看到的荒誕。
在時代的沖刷下,人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荒誕。加繆,看到了人性的荒誕;查理·芒格,看到了商業(yè)經(jīng)濟的荒誕;余華,看到了生活的荒誕。認清荒誕的本質(zhì)是不容易的,但面對荒誕更需要勇氣。從加繆的闡述中可以知道,當我們看透荒誕后,最好的選擇就是反抗,不是對世界的反抗,而是對自我的反抗。
《活著》告訴我們,什么叫反抗。在福貴的生命中,一口氣、一滴水、一顆豆都能將人置于死地,可是當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福貴身上時,他卻沒有被這一切的“荒誕”所打倒,當他拉著那頭老黃牛站在田野里的時候,他的心在告訴他:活著,就這么活下去。 2
在我家門口賣燒餅的那一家人,只有一間小小的店鋪,收入微薄,可他們卻愿意收留周圍所有的流浪貓,三個人,九只貓,擠在一間小店鋪里,知足且快樂著;史鐵生在20歲時雙腿癱瘓,他的大半生都是在病痛中度過的,但他沒有放棄,而是通過寫作找到了自身的價值……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碑斘覀儽г惯@個背叛了我們的“荒誕世界”的時候,卻不明白世界從不會背叛我們,因為它從未要求我們順從,我們之所以活著,是為了去感受世間萬物,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是淚水還是喜悅。
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睈圩约核鶒?,恨自己所恨,并努力地賦予這個世界意義,努力地在荒誕中活著,這是人類最可愛的地方,也是這個世界最讓我們依戀的地方。
因為荒誕的一體兩面就是幸福。 3
1 “荒誕”是一個不容易寫好的概念,文章卻在一開篇就給出了準確的解說,足見作者思想的深度;而后作者深入淺出,通過十五歲那年見證爺爺死亡的經(jīng)歷,用“生與死”來闡述自己對“荒誕”的定義,視角獨特。
2 從生活進入文學,以契訶夫的作品《套中人》和余華的作品《活著》為例,探討文學世界里的荒誕,提出了“新與舊,這是契訶夫看到的荒誕”“反抗自我”等觀點,有積淀、有質(zhì)疑、有思考,破立恰當,頗具說服力。
3 寫作“荒誕”這個話題,如果只停留在議論“荒誕”本身,目光未免短淺。本文作者能夠從突破生活的局限,尋找自身的價值這個角度來提升全文格調(diào),立意之巧妙、見解之獨到,立時顯現(xiàn)。同時,本文語言流暢,用例旁征博引,敘例詳略有致,也是一大亮點。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