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娟,查麗燁,方淑貞
(淳安縣中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1700)
概念圖由Novak根據(jù)Ausubel的認知學習同化理論開發(fā)而成,在該理論中,學習被假設為新信息的同化過程,其是一種認知工具,通過鼓勵參與者深入處理并理解信息,有助于在課堂和臨床環(huán)境中提高參與者的批判性思維和決策能力[1]。研究表明,概念圖法比傳統(tǒng)講座法更有效地改善認知學習功能、臨床觀察技能、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低年資護士由于臨床工作年限較短,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欠緊密,護理操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較弱。本研究旨在評估概念圖教學法在低年資護士臨床帶教中應用效果。
(一)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呼吸內科和心血管內科在職護士68人,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4)和實驗組(n=34)。納入標準:(1)與我院簽訂勞動合同在職護士;(2)工作年限<2年;(3)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已參與其他相關研究;(2)于我科進修或去外院進修護士。本研究獲得醫(yī)院護理部批準。實驗組護士年齡為(24.3±2.2)歲,其中男護士2名,女護士32名;大專28名,本科6名。對照組護士年齡為(24.4±2.5)歲,其中男護士3名,女護士31名;大專29名,本科5名。兩組護士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和學歷等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二)方法。
1.對照組。對照組護士接受講座理論教學和情景模擬實踐教學。理論教學:(1)帶教老師選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3個案例庫。(2)帶教老師將每種疾病選定案例制作成幻燈片(10個課時,每課時1h)。(3)講座中,帶教老師以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提取案例相關的醫(yī)學與護理理論知識。實踐教學:(1)帶教老師將理論教學3個案例庫中每種疾病涉及的護士操作技能歸類整合,分為基本操作技能和重點操作技能。(2)帶教老師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教授護士操作技能。
2.實驗組。實驗組護士接受概念圖理論和實踐教學。(1)為確保可比性,選定與對照組相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3個案例庫。(2)由具有多年概念圖教學經驗的臨床老師選定1種疾病案例,提取案例中涉及的理論概念。(3)第一課時(1h):老師以進食為例,向護士講解概念圖相關知識及如何繪制。(4)第二課時(1.5h):老師以選定疾病的理論概念為例向護士展示護理實踐中概念圖演示過程,最終推導至相應護理措施及操作要點。(5)第三課時(2h):選定1種疾病案例,護士以小組形式提取概念,繪制概念圖并現(xiàn)場演示,從而了解并熟悉概念圖應用。(6)第四課時(3h):與上階段內容相同,展示最后1種案例。此階段護士需將概念圖細化到具體護理措施及操作要點。(7)第五課時(2.5h):課程復習,老師總結全部課程內容。
(三)觀察指標。
(1)理論知識得分:采用科室自制的理論知識考核試題與評分標準評估護士干預前后理論知識得分。試題由單項選擇題(20道,每題計1分),多項選擇題(10道,每題計2分),簡答題(5道,每題計10分)和案例分析題(1道,每題計10分)構成。(2)實踐技能得分:考核項目:心肺復蘇;考核方式: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考核分數(shù):總分為100分。(3)批判性思維: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維量表評估干預前后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4)積極學習能力。
(四)統(tǒng)計學方法。
干預前,兩組護士理論和實踐得分、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積極學習能力得分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經過不同教學措施干預后,實驗組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分和積極學習能力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得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護士理論和實踐得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護士干預前后主要結局指標比較分)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低年資護士批判性思維得分(5.8±0.6)和積極學習得分(6.0±0.8)顯著高于對照組低年資護士批判性思維得分(4.5±0.9)和積極學習得分(5.1±0.9)。表明概念圖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積極學習能力。在構建概念圖時,護士需要主動從事實知識中得出合理的結論或通過推理(例如識別)過程確定主要概念,并確定概念之間的關系,并在得出結論之前提出相應案例護理措施,從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積極學習能力[2]。
雖然兩組護士干預后理論和實踐水平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但組內比較顯示,相比對照組護士,實驗組護士理論知識和實踐得分提升幅度更大,表明概念圖教學法相比講座教學法更能有效提升低年資護士理論和實踐水平。概念圖教學法通過鼓勵護士主動繪制案例中概念關系圖,加深了護士對理論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