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標,吳 薇
(合肥工業(yè)大學 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合肥 230009)
溫度測量是人們日常生活及工業(yè)現(xiàn)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論文所設計的多類型溫度測量儀以STM32F4芯片為控制核心,選用較常見的、工業(yè)應用廣泛的集成式數字溫度傳感器DS18B20、紅外溫度傳感器MLX90614、PT100和PT1000鉑熱電阻溫度傳感器、K型和T型熱電偶溫度傳感器作為感溫元件進行溫度測量。
如圖1所示,本系統(tǒng)設計采用集成式數字溫度傳感器、紅外溫度傳感器、熱電偶溫度傳感器和鉑熱電阻溫度傳感器作為感溫元件,通過前端信號處理電路,用STM32處理器處理數據,最后實時顯示在數碼管上,用串口進行上位機通訊和系統(tǒng)調試,按鍵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作為輸入控制選擇熱電阻測量方式:二線制、三線制或者四線制;另一部分作為控制選擇熱電偶溫度傳感器測量方式,進行溫度補償或者不進行溫度補償。數碼管和按鍵構成人機交互界面,達到系統(tǒng)與操作者的輸入與輸出交互功能。
圖1 整體方案系統(tǒng)框圖Fig.1 Overall scenario system block diagram
圖2 DS18B20溫度傳感器接口電路圖Fig.2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interface circuit diagram
圖3 MLX90614紅外溫度傳感器接口電路圖Fig.3 MLX90614 Infrared temperature sensor interface circuit diagram
圖4 PT100/PT1000線制選擇電路圖Fig.4 PT100/PT1000 Wire selection circuit diagram
本設計針對集成式溫度傳感器的選取主要考慮的方面為使用方便、可行性高、市面上應用比較廣泛。因此,本設計選取了比較常見的DS18B20傳感器。
DS18B20工作時被測溫度值直接以“單總線”的數字方式傳輸,大大提高了系統(tǒng)的抗干擾能力[1]。其內部采用在線溫度測量技術,測量范圍為-55℃~125℃,在-10℃~85℃時,精度為±0.5℃。具體接口電路如圖2所示。
紅外測溫的原理為黑體輻射定律,它具有溫度分辨率高、響應速度快、不擾動被測目標溫度分布場、測量精度高和穩(wěn)定性好等優(yōu)點。
本設計中采用的典型紅外傳感器為MLX90614溫度傳感器,該傳感器既集成了探測器同時還將信號處理芯片一并集成在片內,測量出來的溫度存儲于處理芯片的內部RAM之內[2]。本設計中,MLX90614溫度傳感器采用3.3V電源供電,將SCL和SDA端接至單片機的兩個IO口,通過配置IO口電平的大小實現(xiàn)IIC協(xié)議數據傳輸,從而將紅外溫度傳感器的輸出數值送往單片機最終顯示在數碼管上,具體接口電路如圖3所示。
PT100/PT1000溫度感測器是一種以白金(Pt)作成的電阻式溫度檢測器,屬于正電阻系數,當PT100/PT1000在0℃的時候它的阻值為100Ω/1000Ω,它的阻值會隨著溫度上升而成近似勻速地增長[3],其電阻和溫度變化的關系式如下:
其中,α=0.00392,Ro為100Ω/1000Ω(在0℃的電阻值)。
鉑電阻3種接線方式分別可分為:二線制、三線制、四線制[4]。由于不同線制對PT100/PT1000的測量都存在影響,故本設計希望將這3種接法差異對比出來,故在進行PT100/PT1000測量之前應選擇好相對應的線制,故采用帶光耦隔離繼電器作為線制選擇的控制器。如圖4所示,采用MAX31865芯片作為熱敏電阻至數字輸出轉換器,通過繼電器控制FORCE+、RTDIN+、RTDIN-、FORCE-引腳的連接實現(xiàn)兼容于2線、3線和4線的傳感器連接。
圖5 熱電偶信號處理電路圖Fig.5 Thermocouple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diagram
本設計中采用K型熱電偶和T型熱電偶作為感溫元件。熱電偶具有線性度好,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和均勻性較好,抗氧化性能強,價格便宜等優(yōu)點。采用一款專門為熱電偶設計的冷端補償熱電偶至數字轉換芯片MAX6675,將熱電偶信號轉換成數字量,其內部具有冷端補償功能[5],熱電偶接線電路圖如圖5所示。由于補償導線長達3m,故采用AD轉換芯片AD7793與PT100熱敏電阻組合搭建冷結補償模塊實時測量熱電偶冷端溫度,即可實現(xiàn)通過按鍵選擇實時讀出熱電偶補償前后的溫度,方便對比補償前后的溫度差別[6]。
整個系統(tǒng)在啟動后首先進行初始化,初始化過程包括對各傳感器、數碼管、按鍵等的輸入或者輸出端進行配置和初始化。初始化后開始獲取各傳感器所返回的測量值,其中由于鉑熱溫度傳感器存在線制選擇、熱電偶溫度傳感器存在補償前后選擇,故在獲取測量返回值之前必須確定目前所處的鍵值,鍵值確定通過按鍵按下獲取,最終輸出每種測量方式下的溫度數值,所有的溫度數值都將實時顯示在相對應的數碼管上。
獲取各傳感器返回值后對返回值進行數據處理,對于DS18B20集成式溫度傳感器,其返回值為16位有符號BCD碼,其溫度與返回值之間轉換公式為:
對于MLX90614紅外溫度傳感器,其測量返回值也是16位有符號BCD碼,其溫度與返回值之間轉換公式為:
熱電偶溫度測量經AD轉換后返回值為32位BCD碼,其中第4位到第15位為經冷端補償計算后數值,故應取出所需的值:
表1 實驗數據Table 1 Experimental data
其溫度與返回值之間轉換公式為:
鉑熱電阻溫度傳感器經AD轉換后為16位有符號BCD碼,其溫度與返回值之間轉換公式為:
完成以上設計后,編寫程序并燒錄進實驗臺進行實驗。用加熱槽加熱水30℃并穩(wěn)定,再進行測溫實驗,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由表格數據可知,各類型傳感器測溫數據皆正常且精確貼近預設溫度值。
本論文主要圍繞溫度測量展開,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溫度測量,主要測量方式有鉑電阻溫度測量、熱電偶溫度測量、紅外輻射測量、集成式溫度測量等。其中的鉑熱電阻測量分為PT100和PT1000兩種傳感器,每個傳感器又分為二、三、四線制;熱電偶測量分為K型和T型兩種傳感器,每個傳感器又分為補償前、補償后,每種方法都需要搭配不同的處理電路以便進行信號采集。另外每種方法又對應一塊數碼管用來顯示溫度的變化,同時也方便進行不同方法間的對比。
本論文集成了4種工業(yè)現(xiàn)場常見的溫度測量方法,使用其典型傳感器和典型處理方法,較為全面,可為學生學習提供經典樣例,使學生在學習時能更清楚相關傳感器的使用和工作狀態(tài)、測溫范圍、精度等。在價格方面,該平臺較市場上的類似產品更為低廉,更適合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的實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