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霖
那天傍晚,我因公出車錯過飯點,就近找了一家人氣火爆的拉面館,準備對付一頓。
進去一看,吃面的人還真不少,點餐的隊伍排出了兩行。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位短發(fā)女士,輪到她點餐時,我看見她點了一小碗牛肉面和一份小菜。
“小菜要五塊還是八塊的?”或許是因為生意太忙,點餐女服務員一邊扭頭看桌上的手機,一邊不耐煩地問。
短發(fā)女士猶豫了一下:“要五塊的!”爾后,當她拿著小票跟剛才那位女服務員說:“小菜要土豆絲和……”
“你點的不能拼,八塊的才能拼!”服務員的目光從手機上收回來,直接打斷了她的話。
短發(fā)女士囁嚅道:“你應該提醒一下,我點的不能拼?!?/p>
但,就是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卻像是觸發(fā)了女服務員身上的某個按鈕,她臉色驟變,梗著脖子,沖著短發(fā)女士吼道:“問了你要五塊的還是八塊的,你還要我怎樣提醒,你想怎么拼就怎么拼?那你想要牛肉我是不是還得給你牛肉?你這號人,我見得多了……”
女服務員的這一嗓子,瞬間,讓整個餐廳安靜了下來。
低頭刷手機的人,同桌聊天的人,還有剛把面嚼一半在嘴里的人,紛紛側目。
短發(fā)女士的臉頰也在這瞬間緋紅,她看了看沖著她直嚷嚷的女服務員,然后低下頭,端著土豆絲,轉身往取面的窗口走去了。
當另一個服務員朝剛才說話刻薄的女服務員比出點贊的手勢時,我清楚地聽見,她得意地回了句,“我才不慣誰的毛病”。
我點好餐,正好坐在短發(fā)女士不遠的地方,再次打量了一下她。
年紀并不算小,留著青年短發(fā),穿一身干練的運動裝,邊吃面邊熟練地刷著蘋果手機。
回想起剛才那一幕,不禁讓人感嘆,北漂不易!遇事只能沉默!
不過仔細一想,她那良好的心態(tài),著實讓人佩服,不爭不吵,泰然自若地吃自己的面,全當剛才的事情沒有發(fā)生。
自問,要是我或身邊的誰,遇上態(tài)度這樣惡劣的服務員,不僅要好好教教她怎么當服務員,而且還要把她們經理叫出來上上課,不鬧個天翻地覆不罷休。
然而,當我吃完面走出去時,又看見了短發(fā)女士:只見她按亮了一輛高大的奔馳越野車,熟練地拉上車門,消失在華燈初放的北京黃昏。
那時,我似乎又覺得,北漂,其實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容易。人生的高級感,并不是跟誰在那里扯著嗓子評長論短、爭高低見輸贏,而是看你對事的態(tài)度、對人的胸襟,還有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的那樣:“當你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時,你可能是對的,絕對的正確。然而,想要以此改變一個人的想法而言,那是徒勞的,正如你錯了一樣。”
作為一名司機,我經常會碰到因為前車突然變道或是開得太慢,導致后車司機瘋狂按喇叭的現象;甚至因為一點點小刮擦,雙方就破口大罵、大打出手的事情。而媒體關于路怒癥屢見不鮮的報道,究其原因,也是因為當事人任憑情緒左右自己而無法控制情緒。
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五花八門的事。只有像面館里的那位短發(fā)女士那樣,冷靜處事,寬以待人,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避免路怒癥的出現。
(潘光賢摘自《城市金融報》2019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