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林忠
[摘 要] 該篇高中新學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講述三位吉林籍或在吉林工作的科學家的故事,激勵高中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志存高遠,勤奮學習。
[關鍵詞] 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尊敬的全校教職員工、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舉行2018—2019學年度上學期開學典禮。在此,我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對辛勤耕耘的全校教職員工表示誠摯的敬意!對2018級高一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向受到表彰和獎勵的優(yōu)秀學生及班集體表示衷心的祝賀!
在過去的一學年度,全校師生踐行“育德至仁、育才至廣”的校訓,在“多元教育”辦學理念的引領下,自強不息,砥礪前行,在各項工作中連創(chuàng)佳績。我校被評為吉林省教育學會先進單位、“吉林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吉林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保瑯s獲“吉林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等榮譽,學校領導班子被評為“2017年度吉林市教育局第三批‘五型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建工作先進集體”。共有101人次榮獲吉林市師德標兵、吉林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吉林市普通高中學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先進個人、五星級教師等榮譽稱號。我校2018年高考取得優(yōu)異成績,高考600分以上人數達70人;一本進線人數達340人;二本進線人數達772人(參加高考886人)。截止到2018年,我校高考600分以上人數、重點大學進線人數、本科率、升學率已經連續(xù)21年位居吉林市高中前列。這是化一人堅持不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碩果,化一人用心血和汗水鑄就了“優(yōu)質化一”這一享譽江城的教育品牌。
新學期,新起點,新氣象,新發(fā)展。我校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穩(wěn)中求進,注重持續(xù)發(fā)展,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線,不斷提升管理能力,豐富“多元教育”內涵,營造和諧向上氛圍,創(chuàng)建平安學校、優(yōu)質學校、和諧學校。為了達成這樣的總目標,新學年新學期,教師應該以怎樣的狀態(tài)“教”,學生應該以怎樣的狀態(tài)“學”,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我們必須鄭重其事回答的問題。今天,我想講三個人的故事,希望對老師和同學們能夠有所啟示。
這三個人的名字是王澤山、南仁東、黃大年。同學們知道這三個人嗎?他們是我國科學家和大國巨匠的杰出代表。
一、敢于有夢,夢想的力量無窮大
我要講的第一位科學家是王澤山。曾經有這樣一所大學,他的名字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校址在哈爾濱,簡稱哈軍工。哈軍工成立于1953年,第一任院長是戰(zhàn)功卓著的陳賡大將。這所學校雖然僅有65年的辦學歷史,卻培養(yǎng)了上萬名軍事工程技術高端人才。其中有一位學生叫王澤山,1953年從吉林市考入哈軍工,選擇了冷門的火炸藥專業(yè),在許多人看來,火炸藥專業(yè)既枯燥又危險,但王澤山卻不懷疑自己的選擇,他認為只要肯鉆研,一樣大有作為。王澤山說,火炸藥是火炮、火箭、導彈、航彈、魚雷等火力打擊武器的能源,如果沒有火炸藥,許多武器便沒有存在的意義。他打比方說,如果沒有火炸藥,坦克無異于拖拉機。60多年來,他甘愿坐穿冷板凳,秉持“一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的信念,使得中國的火炸藥研究能力和水平一次次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三次摘得國家科技一等獎,2017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而這一切都源于這樣一件事,在吉林市樺皮廠鎮(zhèn)讀小學的時候,還不太懂事的王澤山回家說自己是滿洲國人,父親嚴肅地對他說:不對,你是中國人,我們的國家是中國。王澤山院士回憶說,那個時候,連自己是中國人都不知道。沒有國家就沒有尊嚴,就要被奴役。“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國家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國防?!边@就是王澤山院士一生的夢想和追求。王院士今年83歲了,他沒有在功勞簿上安享晚年,而是仍然像年輕人一樣在實驗室和試驗場之間奔波忙碌。他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夢想的力量無窮大,有偉大的夢想才能有偉大的成就。
二、勇于追夢,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要講的第二位科學家叫南仁東,他是1964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科學研究工作。
這個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最大口徑500米,世界第一。
1994年立項,2016年落成。歷經了22年的風雨,巨型“天眼”終于向世界睜開,讓中國的射電天文學一舉領先世界水平10到20年。然而,就在“中國天眼”運行將滿一年、首批成果即將出爐的時候,72歲的南仁東卻悄然離去,這位將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天眼”、被尊為“中國天眼之父”的老人,沒能看到這一切。
同事們都說,FAST是他用生命換來的。長時間的巨大壓力,壓垮了身體的免疫系統(tǒng),令南仁東原本健壯的身體不堪重負。
20多年來,他始終以超強的責任感來應對超負荷的工作量,癌癥發(fā)病后仍然堅持工作。這是一種不惜“以命相搏”的悲壯。
他“忠”:祖國需要,我就回去。
他“癡”:為“天眼”穿越一生。
他“狂”:做世界獨一無二的項目。
他“野”:永遠保持對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
他“軸”:想干的事就一定要干成。
三、勤于圓夢,愛拼才會贏
我要講的第三位科學家是黃大年。他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曾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他放棄國外優(yōu)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他的回國,讓某國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一百海里;他的回國,加速推動中國深探事業(yè)用5年時間走完了發(fā)達國家20年的道路。2017年1月8日,黃大年因病逝世,年僅58歲。
我們?yōu)辄S大年毅然放棄在英國的優(yōu)厚待遇和優(yōu)裕生活回到祖國的舉動感嘆不已,我們?yōu)辄S大年取得的科研成就驚嘆不已,我們?yōu)辄S大年英年早逝心痛不已。今天我主要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他是怎樣高考的。
上高中時,黃大年隨父母下放到了廣西貴縣。高中畢業(yè)后,17歲的黃大年到地質隊參加工作。被挑選為物探操作員。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然而,當時信息并不發(fā)達,黃大年知道消息時,距高考僅剩3個月。但他沒有抱怨,而是選擇拼命讀書、復習。他從小形成的快速學習能力派上了大用處,兩本300頁的政治、史地復習書,臨考前3天全部背完。那段時間里,黃大年的生活里沒有了晝夜的概念。白天翻山越嶺忙勘探工作,晚上點燈熬油備戰(zhàn)高考,酷熱難耐、蚊蟲叮咬和饑腸轆轆,在體能和心理的極限上不懈地堅持著,因為他的心中燃燒著“上大學”的夢想。
在趕往大山深處的高考考點那一整天的山路上,他仍在復習。在30多人的社會人員考場中,黃大年是年齡最小的考生。起初,大家都很興奮,但一開考很多人都傻眼了,考到最后一科的時候,考場已經剩下不到10人。
考場上有一位白發(fā)蒼蒼的戴著深度眼鏡、很清瘦的監(jiān)考老師,經常走到黃大年身邊,默默地看他答的試卷。考完試之后,這位老師握著黃大年的手說,你一定是整個考場最好的考生。被這位老先生言中,黃大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長春地質學院,就讀于應用地球物理系,開始了人生中最重要、最珍貴的一段時光。
三位科學家的故事講完了,也許有的同學會說,他們的事跡感人、成就驚人,但太高大上了,我們只能高山仰止,根本無法企及。其實不然,讓我們來做一個比較:我們和三位科學家的相同點至少有三:第一,他們也曾經是高中生;第二,他們也在高中課堂上過課;第三,他們也參加過高考。不同點至少也有三:第一,當時的生活條件比我們艱苦得多;第二,當時的學習條件比我們差很多;第三,當時的高考錄取率比現在低得多。據統(tǒng)計,1961—1965年高考平均錄取率36%?!拔幕蟾锩逼陂g高考中斷,1977年冬季,中斷了11年之久的高考恢復,全國570萬考生赴考,27萬人被錄取,錄取率4.8%,創(chuàng)史上最低,是真正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而我們現在高考的錄取率是多少呢?90%以上。也就是說,基本都能考上大學,關鍵是考上什么層次的大學。今年我國高校畢業(yè)生已突破800萬,就業(yè)形勢是:用人單位首選985、211,一般院校畢業(yè)生滿街漂。其實過去也一樣,高水平高質量、專業(yè)有特色的大學培養(yǎng)的人才又多又好,還以三位科學家為例,王澤山院士上的是哈軍工,你知道哈軍工有多牛嗎?一件事就能證明,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的前身就是哈軍工。南仁東就讀的清華大學是龍頭學校,胡錦濤、習近平都是清華的畢業(yè)生。黃大年就讀的長春地質學院的特色專業(yè)也是赫赫有名。綜上所述,同學們應該以考什么樣的大學為目標,并為考上理想的大學而怎樣奮力拼搏,就能給出答案了吧。
我今天講的三位科學家堪稱民族脊梁、國家棟梁、吉林驕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榜樣。王澤山是“火炸藥之王”,南仁東是“中國天眼之父”,黃大年是為地球做CT和核磁的,讓地下兩公里甚至更深都變得“透明”。我們呢,我們是新時代的高中生,我們是接班人和預備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能否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否建成,取決于我們當中能否產生更多的王澤山、南仁東、黃大年。
一位哲學家說:“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新的學年開始了,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向三位科學家學習,不負父母,不負老師,不負青春,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把“個人夢”融入“民族夢”,用“青春夢”托起“中國夢”。立鴻鵠之志,發(fā)洪荒之力,向著既定目標進發(fā)。
祝愿全校教職員工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希望同學們人人好好學習,個個天天向上!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