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肺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共選擇80例作為資料,均為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組各40例,對照組為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增加肺康復治療,觀察兩組肺功能恢復效果。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各指標FEV1、FVC、FEV1%、FVC%等指標明顯改善,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強肺康復治療可進一步促使肺功能康復,獲得良好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肺康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臨床較為常見,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肺功能衰竭、氣流受限及體力不支等癥狀,嚴重影響機體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1]。當前臨床治療該疾病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起到緩解癥狀,改善呼吸狀態(tài)等作用,利于減輕患者不適感,具有一定的療效[2]。而為促使患者肺功能更快、更好恢復,單純對癥支持治療存在不足,應配合肺康復治療,加強呼吸鍛煉及健康教育,增強呼吸功能,獲得滿意療效。為此,本次研究對肺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共選擇80例作為資料,均為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間收治的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組各40例,均符合慢阻肺診斷標準。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在42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62.12±3.15)歲;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在42歲至75歲之間,平均年齡(62.05±3.22)歲;排除合并其他器官嚴重性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經(jīng)比較兩組患者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實施飲食指導,落實抗感染、平喘、霧化吸入治療等。
1.2.2 觀察組" 在上述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實施肺康復治療,具體如下:①吸氧治療,給予長期吸氧治療,每天12-15h,氧濃度為30%,流量為1-2L/min。②鍛煉呼吸肌,指導患者進行呼氣及吸氣訓練,選擇800ml容量氣球進行呼吸指導,即吹氣球,每天3-4次,每次3-5min;指導患者縮唇及腹式呼吸,早期以每天2-3次,每次10-15min為主,待患者掌握后,依據(jù)自身病情適當訓練。③耐力訓練,制定運動鍛煉計劃,避免劇烈運動,應以競走、散步、太極拳等為主,并密切監(jiān)測心率及耗氧量,避免出現(xiàn)異常[3]。
1.3 觀察指標
測定治療前和治療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變化,并計算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預計值比值(FEV1%),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比值(FVC%)。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lt;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分析表1可知,治療前兩組肺功能各指標均明顯偏低,且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各指標FEV1、FVC、FEV1%、FVC%等指標明顯改善,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常見的呼吸疾病,主要特征為氣道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當患者發(fā)病后需快速進行治療,以平喘、消炎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但多數(shù)患者僅以常規(guī)治療為主,未能展開持續(xù)治療,導致療效有限。而若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實施肺康復治療,促使患者肺功能增強,利于防范病情進一步惡化,且利于進一步提高療效[4]。肺康復治療包含呼吸肌訓練、全身運動等,利于增強體質(zhì),優(yōu)化呼吸功能,心肺功能和耐力有效提升,延緩肺功能衰減,提高生活質(zhì)量。此外還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其強化自身管理,利于預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各指標FEV1、FVC、FEV1%、FVC%等指標明顯改善,且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肺康復治療對促使患者肺功能改善有積極作用,利于促使患者機體功能恢復,增強運動耐力及心肺功能,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肺康復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對增強呼吸功能有明顯的效果,屬于可靠的治療方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溫詩田. 肺呼吸康復治療在慢阻肺緩解期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 雙足與保健, 2017, 26(7):62-63.
[2]丁立君. 探討肺呼吸康復治療在慢阻肺緩解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8, v.18(63):115.
[3]陳敏,, 朱慕云,等. 振動PEP排痰法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7):1323-1326.
[4]白豐先, 李展, 鄭大煒. 肺康復聯(lián)合無創(chuàng)通氣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內(nèi)蒙古醫(yī)學雜志, 2018, 50(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