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琵琶改編曲《送我一枝玫瑰花》,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活潑,既表現(xiàn)了原曲調(diào)特點又突出了琵琶演奏技巧特點,本文將從《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改編特點、技巧特點、演奏詮釋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建議,希望能夠讓讀者更加了解這首樂曲,并在實際教學和演奏中更好地捋順和詮釋作品。
[關(guān)鍵詞]王范地;改編特點;演奏詮釋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1-0079-02
“琵琶是一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域文化長期交流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并得以不斷發(fā)展的古老樂器,它歷經(jīng)滄桑,代代相傳,隨著歷史命脈的牽動而長盛不衰?!盵1]琵琶表現(xiàn)力豐富,長期以來多種風格的創(chuàng)作、改編、移植曲層出不窮,在眾多的改編作品中《送我一枝玫瑰花》是一首會讓人眼前一亮的改編佳作。
一、樂曲背景介紹
1.作曲家王范地介紹
王范地,浙江鎮(zhèn)海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中國資深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王范地的演奏樸實、真摯、深沉含蓄,講究神韻,對于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傳統(tǒng)音樂,在風格、曲調(diào)、韻味上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他的演奏既繼承了前輩藝術(shù)家的成就,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有所創(chuàng)新,在眾多琵琶藝術(shù)中獨具一格。[2]
2.樂曲素材來源
“維吾爾民歌《送我一枝玫瑰花》是一首愛情民歌,取材于一首維吾爾舞曲,并記譜配歌詞形成”[3],歌舞曲篇幅短小,旋律簡單上口。琵琶改編曲《送我一枝玫瑰花》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琵琶這件樂器特有的技巧手法將其重新演繹出來,樂曲篇幅不長,主題樂段有明顯的多次再現(xiàn),速度樂曲相對速度較快,活潑動感,突出了樂曲的舞蹈性,深受演奏者和學習者喜愛。
二、改編特點介紹
樂曲主題歡快的旋律能夠讓人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旋律當中所展現(xiàn)的歡樂場面,極具新疆民歌特點,在動感的節(jié)奏中我們仿佛可以看到樂曲表現(xiàn)出的舞蹈歌唱畫面,就是這樣一首非常成功的作品才使演奏家產(chǎn)生了改編的動力。
對比其他琵琶改編曲,《送我一枝玫瑰花》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了琵琶這件樂器的演奏特點,通過同一主題的多次變奏讓演奏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琵琶演奏手法,同時也充分體會到了不同的演奏技巧帶來不同的音色變化,不同的音域?qū)Ρ?、?jié)奏切換、強弱起伏,這樣在音響效果和舞臺表現(xiàn)上就有了更多的感染力,而這一切都使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更加貼切地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也讓樂曲有了很多獨有的標志性特征。
1.改編曲中的個別演奏技巧選擇
樂曲開頭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利用掃弦重音的處理形象地表現(xiàn)了新疆音樂的不規(guī)則的節(jié)奏特點。在首次主旋律出現(xiàn)小附點加八分的節(jié)奏部分,作曲家采用了分指加半輪挑彈的手法,分指再次強調(diào)了旋律重音點。在首次過渡樂段則利用了琵琶單飛的演奏手法,使老弦和子弦的交替演奏時旋律更加順暢,大指靠近上方演奏的音色特點使旋律更加有力,子弦的空弦伴奏也讓樂曲繼續(xù)保持在原有速度上情緒中。
第二次不規(guī)則節(jié)奏的出現(xiàn)作曲家選用了老纏弦的雙彈手法,相同的旋律節(jié)奏在音量和音色上沒有開頭部分那么激烈,與之做了一定的對比處理。第二次主旋律出現(xiàn)時音區(qū)雖然相同但是使用了輪指技法,旋律轉(zhuǎn)入抒情,也與首次主旋律在線條上形成鮮明對比。第四次主旋律出現(xiàn)作者再次改變手法,采用搖指,本段音響效果上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第五次主旋律中在音區(qū)選擇上與前面幾段有明顯的變化,選擇了4把位的高音區(qū)位置,旋律在中弦,子弦固定音高作為伴奏。最具創(chuàng)新和特點的就是最后模仿手鼓的敲擊面板部分,左右手手掌的敲擊和右手膠布摩擦琴弦的手法成為了全曲標志性的特點。 2.個別技巧如何在樂曲中準確詮釋
長期以來從事琵琶演奏和教學工作,筆者也積累學習了較多的音樂作品,在眾多的樂曲中,《送我一枝玫瑰花》是改編曲中讓我最情有獨鐘的一首。首先在演奏上,樂曲曲調(diào)優(yōu)美活潑,演奏技法特點突出。其次在教學上,目前學生接觸較多的應該說基本是考級曲目,而在普遍的考級教材中《送我一枝玫瑰花》是第一首轉(zhuǎn)C調(diào)中級樂曲,比較初級樂曲其篇幅適中,而且有更明確的樂曲主題,充分地表現(xiàn)了少數(shù)民族特點,也正是因為其旋律的優(yōu)美和動感,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演奏上更是將之前學習過的琵琶演奏技巧很好地整合起來,在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實踐中也可以充分感受到學生演奏時的表演欲望。
基于全曲歡快的情感氛圍,樂曲從一開始就采用中等偏快的速度,用一連串琵琶掃弦技巧強調(diào)全曲起點的明亮性,此處的掃弦利用不規(guī)則的重音點切換模仿了新疆手鼓的敲擊節(jié)奏特點,演奏時應注意快速地掃弦時樂曲不能隨之提速,在突出掃弦技巧重音的同時還應保持彈挑指法的顆粒性,更要注意掃弦技巧的假面觸弦深度,以保證該技巧音色的清晰。主旋律通過分指半輪挑彈的右手指法連接,依舊保持了旋律動感的基調(diào),該部分應著重強調(diào)分指的彈性觸弦,使樂曲保持靈活動感。半輪指更是要控制入指深度,以體現(xiàn)音色的清晰,使聲音統(tǒng)一減少噪音。
長輪指旋律部分,應強調(diào)舒展和連貫性,從而使旋律比較第一次主旋律在聽覺上更加柔美流暢。右手雙彈主旋律部分,左手音區(qū)上選擇了較為低沉的老纏弦,雙彈再次強調(diào)了旋律重音,此段對比第二段明顯更加粗獷,如果用畫面來形容的話,首段旋律像是美麗溫柔的少女翩翩起舞,而本段主旋律則更像是英俊年輕的小伙子跳著有力熱情的舞蹈。右手老弦搖指主題的旋律基本與長輪指主題旋律相同,與輪指不同的是搖指音色上沒有那么的柔美,其顆粒性更強。演奏本段除了注意右手搖指的顆粒性和密集性,還應注意左手旋律按音的連續(xù)性,在大的跳躍把位的過程中注意指尖按音的快速連接,從而突出旋律起伏性感。最后一次旋律主題,則選用了琵琶高音區(qū)子弦伴奏,中弦主旋律的演奏方式,在音響效果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旋律主次分明,加之重音的輔助效果,使音樂聽起來更加動感,演奏本段應注意左手在中弦按音的準確性,右手演奏力量應分清主次。尾部依舊保持熱鬧動感的樂曲氣氛,高音區(qū)快速掃弦烘托樂曲氣氛再用左手大幅度由高向低把位迅速滑音以雙彈結(jié)束,干凈利落。
3.樂曲中個別連接樂句的特點
除了幾個主旋律的變奏外,在《送我一枝玫瑰花》中最值得稱贊的就是每個變奏段之間過度連接部分的處理。仔細分析每次的連接,無論在音型演奏技巧、強弱力度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讓樂曲可以更好地進行到下一部分,通順連貫,而這一點是很多改變曲未必能夠做到的。我們說任何的曲調(diào),或者說,只要是我們熟悉它的旋律主線,就可以把其演奏下來,比如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會利用自身學習樂器的技巧來演奏很多她們自己喜歡的各類歌曲,風格廣泛內(nèi)容豐富,但能夠演奏的大多都是歌曲基本已有的旋律,其演奏技巧的選擇是否貼切合理先不討論,單在基本曲調(diào)表達完成的情況下,如何填充使旋律更加豐滿、如何讓樂曲段與段之間合理地過渡連接、如何始終保持旋律情緒、是否能夠更貼切甚至說超越原作品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樂器獨有的特色……在這些方面我們做的是遠遠不夠的,而《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改編就充分地考慮到了這些問題,每次在演奏作品時,都能通過這些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與智慧。
輪指主題樂段之前,老弦與子弦的挑彈單飛指法,不僅在保持了音樂的歡快情緒在音域和力度上都與前后樂段形成對比 。此過渡樂句第二次出現(xiàn)則變換成了右手折彈技巧,并且右手低音在老纏弦之間切換,從而使旋律依舊保持著動感的節(jié)奏型。搖指樂段之后的連接處則又改用了左手在老弦的由上而下的大幅度滑音配以右手快速滾指,在音響效果和觀賞性上給人新鮮感。尾段的過渡段采用了左右手擊板技巧,用以模仿手鼓表演特點,可以說這是《送我一枝玫瑰花》這首樂曲的標志性演奏特點,運用左右手拍擊樂曲面板、右手指甲膠布摩擦琴弦的聲音配以具有新疆特有的節(jié)奏效果,使聽眾耳目一新更可以讓演奏者盡情地抒發(fā)情感。
全曲作者選用各種琵琶特有的演奏技巧并將之連接整合,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琵琶技巧的深刻理解和對改編曲在感染力上的用心,使實際的演奏不僅具有非凡的聽覺效果更具有一定的觀賞性,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結(jié) 語
琵琶是一件神奇的樂器,它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我們可以通過它來表現(xiàn)各類我們喜歡的音樂旋律,改編曲也是這眾多樂曲類型中的一種,其取材大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囊魳沸?,這些樂曲豐富了演奏學習的內(nèi)容,吸收更多不同情緒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使演奏者可以更好地體驗到琵琶演奏技巧的多樣性,了解音樂作品的地域、民族、性格等等特點,同時幫助他們掌握這些技術(shù)技巧并更準確地運用到之后的樂曲演奏中,王范地老師的《送我一枝玫瑰花》正是這樣一首讓我們能夠迅速領(lǐng)會樂曲風格情緒又讓人耳目一新的具有獨特標志性的作品。一個個演奏技巧所描繪出的生動畫面,滿足了琵琶演奏者的學習需求,拓展學習視野,是眾多改編曲中當之無愧的佳作。
注釋:
[1]吳慧娟.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琵琶藝術(shù)[J].音樂探索,2013(12):32.
[2]王 冰.王范地先生琵琶教學藝術(shù)參悟[J].樂器學堂,2010(12):28.
[3]張麗莉.鋼琴曲《送我一枝玫瑰花》的文化背景及音樂分析[J].大眾文藝,2011(11):6.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