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并得到了越來越多一線教師的認可,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來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構建中學數學高效課堂,成為廣大教師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谶@樣的背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必須要激發(fā)興趣、轉換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努力體現新課程理念和要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方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4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36
《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學數學課程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chuàng)造”。中學數學教材無論是課改理念、教材內容還是實施方式上都有著巨大變化,使得現在的教育體系受到一定的沖擊,也倒逼著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教學模式的改變。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情境教學通過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以數學思維的角度和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設置,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體會和感悟,來調動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實現學生解決和判斷數學問題的能力和促進學生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學情境的好壞對于激發(fā)學生興趣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影響到學生能否把數學學習自主地投入到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氛圍中并提升數學思維。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時需要注意,不能簡單地將情境教學理解為數學生活化的單純生活情境,要做到從情境中來,而高于情境,實現數學知識的升華,起到“未有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情境能否產生良好的效果,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實際等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所以,在選取情境的時候一定要注重針對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等原則。
二、轉換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轉換教師角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學以教師為主題,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的角色。因為知識量大的緣故,課堂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如何盡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這樣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是通過對原有知識體系的不斷延伸,利用既有的數學經驗來同化所學新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那么學生原有的數學知識體系和學習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到新知識的構建。這種建構過程是學生自我大腦活動,是無法代替的。如果教學時缺少教學情境再建構活動,那么原有的知識無法和新的教學情境產生緊密聯系,也不能讓二者產生實質性的聯系。課堂教學活動成了教師自己的行為,沒有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只有親身感受過的東西,才會刻骨銘心?!蓖ㄟ^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的數學情境,在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數學實驗和數據統(tǒng)計等有關數學探究活動。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理解來找出數學學生規(guī)律,進而提出數學假想,在學生互動交流中合理進行數學推理和分析獲取數學知識,即發(fā)揮了學生動手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數學創(chuàng)新的思維。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自主學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要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對教心學規(guī)律的掌握,高效利用課堂時間,積極啟發(fā)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效率意識和認知結構等能力。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學,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有意義的數學情境中,讓學生之間合作學習,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掌握數學解題技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在創(chuàng)設促進自主學習問題情境時,教師的精心設計問題是前提,通過鼓勵學生學有所疑,以此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開展合作探討,通過交流得出一些結論。
四、采用探究教學法,提高數學思維
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一種教學活動。中學數學課堂中采用探究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通過采用一些概念問題,讓所學知識具體化。這樣做的目的在于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構建掌握新知識。例如在學習“角”知識點時,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平面角的概念,指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形成“角”,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種情形會產生“角”呢?學生開始積極談論,有些學生從“角”的概念出發(fā),提出一條直線和另一平面相交也會產生“角”,還有學生受到啟發(fā),認為異面直線也會產生“角”。經過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出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并給出學生具體的概念。這樣既能夠拓寬學生對于“角”這一概念的理解,又能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強化對新知識的全面理解。
新課標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雪蛟.中學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的構建和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1(4).
[2]劉曉靜.中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微探[J].當代教育科學,2008(8).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王國維(1988.3— ),男,漢族,甘肅定西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中學數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中小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906)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