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香
肩周炎即肩關節(jié)周圍炎,患者發(fā)病后伴隨有肩周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對其日常生活產(chǎn)生嚴重影響,故臨床需對肩周炎實施積極治療[1]。而針刺、推拿是2種中醫(yī)特色治療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討針刺+推拿療法對肩周炎的治療效果,為此,選取我院收治的52例肩周炎患者(2017年1月—2018年9月)進行前瞻性研究。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收治的52例肩周炎患者(2017年1月—2018年9月)進行前瞻性研究,本研究分組方法為隨機數(shù)字表法,經(jīng)倫理學委員會批準,隨機分為2組各26例,其中,對照組的年齡為35~61歲,平均(47.65±10.37)歲;病程為3~15個月,平均(9.08±4.52)個月;有男性12例,女性14例。觀察組的年齡34~62歲,平均(47.93±10.41)歲;病程為3~16個月,平均(9.64±4.37)個月;有男性11例,女性15例。組間一般資料比較,P>0.05,研究可比,且研究對象均對研究知情同意。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針刺治療,取穴阿是、肩貞、肩前、肩髎、肩髃,采用2寸毫針垂直刺于穴位,刺入0.8~1.5寸,施針手法為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 min。風寒外侵者加刺合谷穴、風池穴;血瘀阻絡者加刺內(nèi)關穴、膈俞穴;氣血不足者加刺氣海穴、足三里穴。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2周。觀察組實施針刺+推拿治療,針刺方法同對照組,推拿治療時,患者采取坐位,醫(yī)師站于患者外側,采用揉捻法依次按摩患者的肩胛部、上臂,再采用拇指點法對患者的阿是穴、肩外俞、肩中俞、肩內(nèi)俞進行點按,推拿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每隔1 d一次,連續(xù)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比較2組的臨床療效、癥狀評分、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其中,癥狀評分主要是采用Liker 4級評分法(0~3分)評估肩周刺痛、抬舉受限、局部腫脹等癥狀嚴重程度,癥狀越嚴重,得分越高;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的評估工具為UCLA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量表,總分為0~35分,肩關節(jié)功能越好,得分越高[2];生活質量的評估工具為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量表有軀體功能100分、心理健康100分、生活環(huán)境100分、社會關系100分,生活質量越好,得分越高[3]。
1.4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治療后,患肩無疼痛、腫脹,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患肩疼痛、腫脹癥狀基本消失,肩關節(jié)功能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肩疼痛、腫脹癥狀有所緩解,肩關節(jié)功能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未達到有效標準[4]。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比較臨床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癥狀評分比較2組治療后的肩周刺痛、抬舉受限、局部腫脹等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的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
表2 2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與對照組相比,2)P<0.05
2.3 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2組治療后的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較治療前增高(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的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相比,1)P<0.05;與治療前相比,2)P<0.05
2.4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2組治療后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較治療前增高(P<0.05),而治療后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例,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與對照組相比,2)P<0.05
肩周炎是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簡稱,是一種慢性特異性炎癥病變,其發(fā)生主要與軟組織退行性病變、長期過度勞損等有關。肩周炎的起病隱匿,病程漫長,患者發(fā)病后出現(xiàn)肩周疼痛、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癥狀,其癥狀逐漸加重,嚴重干擾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因此,臨床上需對肩周炎予以重視,對其實施積極治療[5,6]。
針刺、推拿是2種肩周炎治療中常用的中醫(yī)治療方法。在中醫(yī)學中,肩周炎歸于“肩痹”的范疇,其病機為寒邪入侵致經(jīng)絡痹阻,肩關節(jié)血運不暢致關節(jié)強直,終致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疼痛、腫脹,故中醫(yī)治療肩周炎的原則為驅寒祛邪、活血化瘀[7]。針刺作為中醫(yī)特色技術,主要是利用毫針對病變相關的穴位進行針刺,運用特殊手法施針,可有效刺激穴位下局部血運,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還可調節(jié)臟腑陰陽之氣,起到祛濕散寒的作用[8]。而推拿主要是運用特殊的手法對患者肩周不同層次的肌肉組織進行松解,可有效解除肌肉組織的緊張狀態(tài),實現(xiàn)對肌肉的松解,還可有效刺激穴位,達到舒經(jīng)通絡、活血化瘀的目的[9]。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在治療后,觀察組的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肩關節(jié)功能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針刺與推拿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提高肩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更好地緩解其臨床癥狀,使其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使其生活質量改善。
綜上所述,針刺+推拿治療肩周炎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有效緩解肩周疼痛、腫脹等癥狀,有利于改善肩關節(jié)功能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