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醫(yī)院老年病科,河北保定 071000
急性腦梗死表示腦血供突然中斷后造成腦組織發(fā)生壞死情況,其在神經外科疾病中屬于嚴型病癥,有較高的死亡率和發(fā)病率。急性腦梗死的誘發(fā)因素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為主,所產生的臨床表現以頭痛、阿眩暈和耳鳴最為常見。對此,若臨床未能及時有效開展治療工作,則會對其生活質量與機體健康帶來影響。靜脈溶栓療法是一種常用治療手段,雖然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無法使患者神經功能恢復[2]。對此,臨床需另尋一種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該研究以該院接收的急性腦梗死者116例為例,經對其進行芪藤通絡湯、靜脈溶栓聯合治療,現做如下效果報道。
以該院接收的急性腦梗死11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設不同組別。在參照組58例患者中,男30例,女 28 例;年齡 44~69(58.6±2.4)歲;11 例合并高血壓,1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脂;34例中頸內動脈系統,7例分水嶺梗死,13例椎基底動脈系統,4例其他。在研究組58例患者中,男31例,女27例;年齡45~70(59.4±2.5)歲;12 例合并高血壓,2 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高血脂;35例中頸內動脈系統,6例分水嶺梗死,12例椎基底動脈系統,3例其他。把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間可比較。
1.2.1 納入標準 被選患者均與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3]的診斷標準相符;無出血性傾向者;此次研究已征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于此次研究被選對象均已自愿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伴藥物禁忌證者;伴嚴重精神障礙病癥者;伴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
予以參照組靜脈溶栓治療,采取持續(xù)低流量吸氧,進行心電血壓持續(xù)監(jiān)護;實施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0.9 mg/kg為應用劑量,醫(yī)護人員需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應用,90 mg為最大應用劑量。向注射器內注入總劑量的10%并混勻,然后將其緩慢靜推,持續(xù)1~2 min,微量泵泵入剩余劑量,持續(xù)60 min。對輸注結束、開始時間情況詳細記錄。待溶栓結束24 h后,指導患者行依達拉奉(H20120042;20 mL:30 mg)、阿托伐他汀鈣片(H20093819;20 mg)和阿司匹林腸溶片(H15020766;0.3 g)。其中,依達拉奉是靜滴,向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內加入30 mg依達拉奉,2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為口服用藥,其中,阿托伐他汀鈣片是1次/晚,10 mg/次;阿司匹林腸溶片是1次/d,100 mg/次。經治療后,對患者的血壓指標情況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生異常情況,需立即采取對癥處理。依照患者理化檢查結果和基礎病情況,采取營養(yǎng)支持治療、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和降糖治療等。
予以研究組芪藤通絡湯、靜脈溶栓聯合治療,靜脈溶栓的治療方法和用藥劑量可依照參照組進行;芪藤通絡湯則是,取組方瓜蔞和黃芪、地龍和天竺黃、海風藤和川芎等。待結束溶栓治療后用藥治療,水煎服,1劑/d,2次/劑,每次用藥劑量在200 mL左右。所有患者1療程時間為1周。
依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對治療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進行評定: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不低于95%,且患者的臨床病癥、體征已基本消失表示顯效;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在未超過95%,但不低于50%,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表示有效;中醫(yī)癥候積分減少未超過50%,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未發(fā)生任何變化,甚至有加重趨勢表示無效。
實施NIHSS評分量表 (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5]對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平底鍋,42分為量表總分,患者的神經功能與所得評分呈負相關,即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越差。
在此次報道中數據處理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s)用于對計量數據表示,組間相比行t檢驗;[n(%)]用于對計數資料表示,組間相比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6.21%為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率,91.38%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率,兩組相比,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詳情如表1。
表1 對比患者的臨床療效情況[n(%)]
治療前,參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NIHSS評分情況比較,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NIHSS評分情況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NIHSS評分[(±s),分]
表2 對比治療前后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NIHSS評分[(±s),分]
組別參照組(n=58)研究組(n=58)t值P值中醫(yī)癥狀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31.02±8.02 30.84±6.56 0.132 0.895 11.18±2.24 6.40±1.91 12.366 0.001 10.82±4.20 12.19±3.54 1.899 0.600 4.38±1.73 1.41±2.02 8.505 0.001
腦動脈血管壁病變是誘發(fā)急性腦梗死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易使血管內出現栓塞或血栓情況,容易中斷相應區(qū)域的血液供應,發(fā)生缺氧缺血性,導致腦組織壞死,引發(fā)嚴重神經功能受損情況[6-7]。針對此類病癥患者,若臨床治療不及時,則能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與機體健康。早期治療、診斷及發(fā)現是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癥的關鍵,將閉塞血管盡快開通,將病變部位供氧供血情況予以改善,從而能對受損神經元實施保護[8]。
另外,從中醫(yī)角度分析,急性腦梗死屬于“中風”等范疇,濁瘀血閉阻腦絡、元氣虧虛等,是導致此病癥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行治療時,臨床應選擇化痰通絡、益氣活血方法。該研究以該院接收的急性腦梗死11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91.38%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率和參照組的86.21%相比,組間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中醫(yī)癥狀積分為 (6.40±1.91)分,NIHSS 評分為(1.41±2.02)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患者的(11.18±2.24)分和(4.38±1.73)分(P<0.05)。 說明,行藤通絡湯、靜脈溶栓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加快患者機體康復。芪藤通絡湯屬于中成藥,其是在歷代名醫(yī)經驗的基礎上,與現代藥理相結合所研究出的結果[9]。該藥劑的組成包括天竺黃和黃芪、川芎和地龍、海風藤和瓜蔞等。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10],黃芪具有將氧自由基清除,使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效果,而且對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的殺菌能力及吞噬能力均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在芪藤通絡湯中,黃芪有大補元氣效果,能起到祛瘀而不傷正,氣旺促血行療效。川芎為臣藥,能起到祛瘀活血功效,有藥理研究表明[11],川芎能有效興奮延髓的脊髓反射、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作用,能良好保護缺血性再灌注受損情況。海風藤、地龍為佐使藥,能達到疏通經絡功效;天竺黃、瓜蔞則能起到涼心定驚、清熱豁痰效果。將上述藥劑予以聯合應用,則具有疏通經絡、化痰祛瘀及氣旺血行作用,對患者臨床病癥改善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李金寶等[12]研究報道中,以急性腦梗死55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設不同組別,即對照組和治療組。前者應用靜脈溶栓療法進行治療,后者應用靜脈溶栓、芪藤通絡湯聯合療法安徽省食治療。從研究所得結果中可知,經臨床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NIHSS評分為 (4.39±1.72)分,中醫(yī)癥狀積分為(11.19±2.23) 分, 均顯著高于治療組患者的 (1.41±2.01)分與(6.41±1.90)分。 說明,臨床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時,給予其應用芪藤通絡湯治療,可有助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的改善。上述研究報道內容和本次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聯合開展芪藤通絡湯、靜脈溶栓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者,療效確切,能使IHSS評分有所改善,使患者病情緩解,加快機體恢復,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