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所要掌握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是學生閱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作者寫作目的的理解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閱讀題是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分值較高的。本文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總結(jié),找出現(xiàn)階段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希望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提供一定的幫助,為學生在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對策
閱讀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備的,它是學生從小長期閱讀而累積形成的。如聽朗讀童話故事、睡前聽故事這些方式雖然是在幼兒時期進行的,但都能夠?qū)⒁粋€人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是最為基礎的,也是最為重要的。通過基本的閱讀技能的教學能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中打下堅實的基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毙W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更要將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運用最有效的方法來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功利化導致閱讀目的歪曲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老師把升學考試,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為了教學任務能夠順利完成,更是為了學生在語文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在布置閱讀任務之前,總會根據(jù)考試??嫉膬?nèi)容進行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目的性進行閱讀。這就造成學生片面地閱讀一些重點內(nèi)容,而忽視了其他部分的閱讀學習,導致閱讀極其功利化。另一方面,學生為找答案而進行閱讀,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文本閱讀的中心,形成閱讀目標歪曲的現(xiàn)象,而偏離中心的閱讀會產(chǎn)生閱讀無效化,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停滯不前。
(二) 閱讀側(cè)重點發(fā)生嚴重偏離
小學時期特別是高年級階段,培養(yǎng)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語言文字的使用能力,應該是語文閱讀的主要目標。但有些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以訓練學生的字、詞、句為主要出發(fā)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忽略了學生對于文本的整體理解和感悟,使得閱讀教學的側(cè)重點發(fā)生了嚴重的偏離。而閱讀側(cè)重點的偏離會使得學生的語文閱讀效果不好,不利于提高學生今后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三) 教師代替學生的閱讀思考
高年級小學生所處的階段使得他們接觸更為個性化閱讀的機會非常少,再加上很多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忽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他們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對課文的理解代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以一個訴說者的身份,完全替代了學生的思考。學生學習的都是教師所傳輸?shù)乃枷耄瑳]有辦法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應用能力,沒有閱讀思考和認知的過程,最終導致閱讀能力無法提高。
二、 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一) 激發(fā)學生學習狀態(tài),提高閱讀有效性
首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必須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閱讀教學當中。部分教師經(jīng)常在閱讀教學前會布置很多問題讓學生提前找到答案,這樣的閱讀教學方式既忽略了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更扼殺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無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適時啟發(fā),抓住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思考,從而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自己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其次,我們要促進學生多樣化發(fā)展,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和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具體變化,及時調(diào)整閱讀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每個學生的閱讀效率。因為相同的閱讀內(nèi)容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不能強求課前預設的目標一定要如期實現(xiàn),而是要看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閱讀中所產(chǎn)生的人文思想,要檢驗學生是否進行了發(fā)散性思維并理解文章的中心內(nèi)涵,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二) 建立教學模型,有效組織學生閱讀
為了避免閱讀教學的千篇一律,使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達到提高學生的有效閱讀,在閱讀教學課堂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和教學時限要求,把課文中不同的閱讀內(nèi)容分類成不同的類型,建立不同的閱讀教學模型。比如我在教學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這單元是童話寓言之類的,在教學第四課《刺猬漢斯》和第五課《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時,這兩篇課文是略讀課,我課前先讓同學們進行預習,然后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開個辯論賽:你喜歡漢斯還是喜歡尼爾斯?為什么?同學們興趣盎然,展開了激烈的爭辯,一節(jié)課下來,不但這兩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達到了,也鍛煉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 確定教學目標,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首先,小學閱讀教學的目標不能夠只是單純地關(guān)注學生知識面的擴展,我們還應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不斷豐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健康地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進行之前,我們教師要充分掌握教學中所要傳授的閱讀內(nèi)容,運用正確的教學思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對文本信息的掌握程度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其次,教學目標的生成也和學生所屬的教學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因此,我們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心靈與心靈互相交流、融合的教學情境,讓孩子們在近乎實際的情境中進行閱讀,深入其境揣摩文本內(nèi)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順利實現(xiàn)預定的閱讀教學目標。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部分,語文課程的要求已經(jīng)對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辦法。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閱讀,使得學生逐漸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為今后自己更全面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許睿.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錯位與異化[J].語文建設,2013(1).
[2]王陽安.宋元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法理論與實踐述評[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8).
[3]謝寶清.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學法養(yǎng)成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
[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作者簡介:
林雙英,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大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