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東 劉潔
關鍵詞野生動物制品 穿山甲鱗片 價值
十八大提出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來,各部門不斷加大對涉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犯罪的打擊態(tài)勢,但在實踐中,對于野生動物制品價值的認定部門及方法嚴重滯后,一直沿用1996年的《林業(yè)部關于在野生動物案件中如何確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價值標準的通知》。2017年12月15日,國家林業(yè)局頒布施行《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方法》(國家林業(yè)局令第46號)對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認定進一步細化。筆者從事刑事辯護業(yè)務多年,辦理了多起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刑事案件,特別是從近期所擔任辯護的韓某犯走私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一案中發(fā)現(xiàn)穿山甲鱗片價值認定問題上,在新法規(guī)出臺以后,對計算野生動物制品的價值問題上卻產生了較大的爭議?,F(xiàn)以走私野生動物制品罪中穿山甲鱗片價值的問題出發(fā)并結合司法實踐,淺談涉野生動物制品犯罪中的價值認定問題。
(一)韓某走私珍貴野生動物制品案案情介紹
2018年12月17日,韓某從境外乘坐航班,從白云機場入境,被查獲疑1以穿山甲鱗片兩袋。經華南某物種鑒定中心鑒定,上述物品為樹穿山甲的鱗片,重量共計29.6千克,經計算價值為3 15743.20元。最終韓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
本案中,涉案物品穿山甲鱗片的核定價值顯得尤為關鍵,該價值也直接決定了本案的量刑。本案中所出具的《動物案值估算表》顯示對于穿山甲鱗片的價格依據(jù)分別為2017年12月15日起施行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方法》第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按照所列野生動物基準價值的十倍核算;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按照所列野生動物基準價值的五倍核算。及《陸生野生動物基準價值標準目錄》,穿山甲科所有種動物的基準價值為:8000元/只?!兑吧鷦又参飯?zhí)法》(萬自明等,2004),國內穿山甲鱗片的參考案值按照每千克鱗片對應一只穿山甲個體核算。考慮到國外該種穿山甲個體較大,成熟個體可以是國內個體的2-3倍,為慎重起見,可適當放寬至3千克對應一只穿山甲個體核算。計算依據(jù)則為已失效的《林業(yè)部關于野生動物案件中如何確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價值標準的通知》中,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具有特殊利用價值或者導致野生動物死亡的主要部分,其價值標準按照該種動物價值標準的80%予以折算;其他部分,其價值標準按照該種動物價值標準的20%予以折算。最終,本案以8000*5*80*%3*29.6=315743.20元的計算方式計算穿山甲鱗片的涉案價值。
(二)對韓某走私穿山甲鱗片價值認定的爭議焦點
筆者在庭審過程中,對上述穿山甲鱗片的價值評估提出以下三點質疑:
其一,對于估算表的計算依據(jù)所適用的《林業(yè)部關于野生動物案件中如何確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價值標準的通知》的規(guī)范性文件早在2017年11月13日廢止失效,那么既然該規(guī)定已失效,但本案在計算過程中卻堅持引用已失效的規(guī)范性文件中的條文進行認定涉案物品的價值,顯然屬于法律適用錯誤。這就出現(xiàn)了價值和倍數(shù)適用的是新出臺的2017年12月15日施行的規(guī)定,而對于動物制品的折算卻依然適用的是己失效的舊條文,出現(xiàn)了牛頭不對馬嘴的狀況。
其二,即使要援引上述計算依據(jù),為何穿山甲鱗片不是作為其他部分以20%進行折算,而是以80%進行折算。穿山甲鱗片并非穿山甲的主要部分,穿山甲鱗片僅僅只是穿山甲整體的其中一小部分,應當以20%進行折算。眾所周知,大多數(shù)人購買穿山甲是以食用其肉為目的,一般情況下鱗片都會做丟棄處理。若按照法院所認定的穿山甲鱗片作為穿山甲的主要部分以80%進行折算,那是不是表明穿山甲的肉反而不是其主要部分,僅能以20%進行折算呢?顯然這樣的邏輯并不正確。
其三,本案的鑒定主體華南某物種鑒定中心不具備價格認定資格,而應適用新施行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辦法》第五條:“野生動物制品的價值,由核定其價值的執(zhí)法部門或者評估機構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核算,但不能超過該種野生動物的整體價值。但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對野生動物標本和其他特殊野生動物制品的價值核算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由執(zhí)法部門或者具備資格評估機構依法進行價格評估。
筆者在法庭上就上述問題與檢察官和法官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針對新規(guī)定出臺后,對于穿山甲鱗片的價值認定上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導致量刑上出現(xiàn)的巨大差異,不管從情理上還是法理上都給檢察官和法官帶來了同樣的困惑。
案例比對及分析:
筆者通過“無訟”查閱了各地涉及珍貴野生動物制品罪中關于穿山甲鱗片的價值認定的案例,并挑選了三個較為突出的案例從橫向及縱向兩個方面進行比對,從而更直觀地闡述司法實踐中對于穿山甲鱗片的價值認定問題。
(一)從縱向比較
案例一:筆者在上述韓某走私珍貴野生動物案件審理前,曾查閱過同一經辦法官所審理的極為類似的案件,卻發(fā)現(xiàn)案件的最終量刑存在極大的差異。徐某指示汪某及徐某林一同出境,由徐某出資購買穿山甲鱗片。并于2017年8月31日從白云機場入境,被查獲穿山甲鱗片,重量共計110.5千克,價值147628元。最終,主犯徐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汪某及徐某林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
以上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自2017年12月15日新規(guī)定施行以后,穿山甲的價值標準從100元/只*16.7=1670元直接上升到8000元/只*5=40000元,其中價值標準產生了變化,從而也導致量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發(fā)生了巨大差異。就筆者所辯護的韓某走私珍貴野生動物制品罪一案中,韓某所走私的穿山甲鱗片僅29.6千克,而徐某等人走私穿山甲鱗片高達110.5千克,但在量刑上,反而韓某卻遠遠要重于徐某等人。連檢察官都不經調侃,似乎現(xiàn)在犯罪都要憑運氣了?
(二)從橫向比較
1.案例二:2019年1月9日,防城港某法院受理的武某受他人雇請,攜帶穿山甲鱗片入境,被查獲穿山甲鱗片凈重853.6克,經鑒定,價值人民幣40000元。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
由該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防城港某法院對于涉案的穿山甲鱗片的價值認定方式與廣州某法院的存在巨大的差異,而防城港某法院直接將853.6克穿山甲鱗片直接等同于一只穿山甲的價值進行認定,完全沒有考慮到穿山甲鱗片僅僅只是穿山甲的一小部分,并非一整只穿山甲。顯然這種計算方式較為粗糙,不盡合理。隨著此類案件的增加,案情也越趨復雜的情況下,司法實踐中,若簡單地將穿山甲鱗片直接等同于一整只穿山甲的價值,通過“大概”“差不多”的方式計算穿山甲鱗片的價值顯然無法體現(xiàn)司法的權威性、公正性。
2.案列三:2019年1月9日,被告人陳某從境外抵達上海浦東機場,被查獲走私象牙制品65件,重2.325千克,價值96876元、犀牛角制品2件,重0.057千克,價值14250元、穿山甲鱗片0.237千克,但未有計算其價值。最終上海市某法院認定涉案數(shù)額達11萬余元,判處陳某有期徒刑六個月。
本次判決中,上海市某法院對于涉案的象牙制品及犀牛角制品均予以了價格認定,唯獨對于穿山甲鱗片未進行價格認定,最終以涉案數(shù)額達11萬余元較為籠統(tǒng)的價格對本案進行判處。由于《林業(yè)部關于在野生動物案件中如何確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價值標準的通知》已廢止,對于其中第二項關于對野生動物折算標準的條款也就無法在司法實踐中繼續(xù)予以適用,取而代之的就是新施行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辦法》第五條:“野生動物制品的價值,由核定其價值的執(zhí)法部門或者評估機構根據(jù)實際情況予以核算,但不能超過該種野生動物的整體價值。但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yè)主管部門對野生動物標本和其他特殊野生動物制品的價值核算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價值評估辦法》第五條的條款對野生動物制品價值核算的規(guī)定較為籠統(tǒng),并未有提供一個清晰的方向和標準,由此給予了辦案部門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在司法實踐中也給他們帶來了較大的難題。
新規(guī)定施行以后,對于穿山甲鱗片等珍貴野生動物制品的計算方式似乎變的更為粗糙和籠統(tǒng),也就形成了辦案機關在實踐中計算穿山甲鱗片價值時呈現(xiàn)五花八門的狀態(tài):有的仍舊使用已失效的《林業(yè)部關于野生動物案件中如何確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價值標準通知》中對于野生動物制品折算比例的條款,或者直接籠統(tǒng)的以一只完整的穿山甲價格進行計算,甚至是直接不予核算價值等計算方式。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的計算野生動物制品價值的亂像,形成了無法可依的局面,也脫離了立法原意。
針對上述現(xiàn)狀,筆者結合當前司法實踐和困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議以地方部門規(guī)章或者答復的方式明確價值評估的折算標準和具體評估部門
由于國家林業(yè)局令第46號對野生動物制品價值鑒定作了籠統(tǒng)的規(guī)定,為了解決上面所述困惑,可以以地方部門規(guī)章或向國家林業(yè)局請示之后答復的方式來確定對野生動物制品中殘存部分的價值具體折算標準。對于評估部門亦可以依《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的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作為法定評估機構,這就能有效避免偵查機關既當運動員又當審判員的情況,讓價值評估更具客觀性。
(二)在立法過程中應接地氣,廣泛征求意見
在立法的過程中,應當廣泛收集法律工作者的建議,特別是基層從事一線法律工作的人員,他們對于法律在實踐過程中也更具有發(fā)言權。避免拍腦袋立法,在立法的過程中,不能為了打擊犯罪而不兼顧法理與情理,不能撿了西瓜丟了芝麻,應當在立法的過程中全面考慮問題,特別是如何實施以及在實踐中的適用問題,以達到罪責刑相適應。
(三)對于一些特殊的野生動物制品,能否采用對象牙、犀牛角類定價的方式,便于實踐中施行
對于傳統(tǒng)入味中藥的原材,如熊膽、穿山甲鱗片、羚羊角等,為了便于打擊犯罪,可直接參照國家林業(yè)局關于象牙(一根未加工的價值為25萬元,單價為41667元/千克)、犀牛角(每千克為25萬元)這種直接定價的方式,從而為基層執(zhí)法提供明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