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嬌 陳嫣 張鳳霞
由共青團遼寧省委聯(lián)合慈恩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開展的“情暖童心·快樂童伴”計劃,從2017年3月起至今,走過8座城市(鞍山、營口、本溪、丹東、沈陽、撫順、鐵嶺、葫蘆島),服務學校100所,學生3萬余人次,直接參與社工及志愿者1214名,服務項目45個,特色課程672節(jié)。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了成長,收獲了感動。
1. 每一次的“紅領巾快樂成長站”建站活動,團省委都會為學校帶去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圖書、體育用品等教學所需要的物資。
2. 健康口腔課堂上,志愿者陳琢老師運用多年的兒童口腔從醫(yī)經(jīng)驗,為孩子檢查牙齒,教會孩子們?nèi)绾螐男”Wo牙齒。
3. 快樂音樂課堂上,志愿者宋世輝老師用歌聲去連接孩子們的心靈,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讓孩子們沉醉在音樂海洋中,從而讓孩子愛上音樂。
4. 指尖躍動課堂上,志愿者肖漪瀾老師通過手中的電子琴,為孩子們傳授樂理方面的知識,讓他們學會在音樂中放松和表達情緒。
5. 志愿者張曉佳老師在民族舞蹈課上教授舞蹈訓練的基本方法,孩子們被優(yōu)美的舞蹈表演深深吸引。
6. 快樂剪紙的課堂上,一張張普通的彩紙在志愿者李余老師的手里變成了一張張形狀各異的漂亮窗貼。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第一次獨立完成自己的手工作品,高興得合不攏嘴。
7. 一位美術(shù)老師志愿者服務的班級有一個男生,中午吃飯時她們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老師:“吃飯呢?”
小男孩兒:“對呀,吃飯!”
老師:“只有米飯嗎?”
小男孩兒:“對啊,吃飯!”
該老師第一次知道原來孩子吃的只有米飯。
8. 一名志愿者給孩子們帶來了連夜趕制的手工餅干,孩子們看到以后特別開心,拿在手里不肯吃,其中一個孩子悄悄問老師:“老師,可以不吃嗎?”老師有些驚訝,連忙問:“為什么呢?是你不愛吃嗎?”孩子的回答讓老師和當場的不少志愿者流下了眼淚,孩子說:“媽媽沒吃過,我要給媽媽留著?!?/p>
9. 一位社工在與留守兒童聊天時,聊到孩子長大后的愿望,一名六年級的小男孩兒說他有兩個愿望,一個是長大了想去參觀故宮,因為剛剛知道沈陽有那么大的一個宮殿,另一個是想看看三層樓那么高的房子,因為那么高的房子只有在他爸爸干活的地方看見過一次,所以還想看看。
后記:在農(nóng)村偏遠山區(qū)的學校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也都有著感動你我的故事。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許他們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悟,體驗另一種人生,而我們帶給他們的可能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對生活的憧憬與希望!
(責任編輯 王天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