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沖
五年前,結(jié)束了在蘇北的生意,應(yīng)朋友之邀來蘇州發(fā)展。一路顛簸地乘車來到約定地點已經(jīng)明月初上。電話聯(lián)系,就在附近;又聯(lián)系,還在附近,可就是找不到。心里有點發(fā)毛,說了地點,“你出來接我吧,我站著不動?!倍鷻C里傳來朋友的笑語:“你不就在我窗戶的對面嘛!好吧,你站在橋上別動,我馬上就到?!?/p>
橋!哪來的橋?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沒有橋!只是兩塊斑駁石板搭在小溪上面,溪寬盈尺而已!兩邊草花搖曳,秋蟲唧唧,下有溪水潺潺。嗚呼!虧他說得出來,這也叫橋!轉(zhuǎn)念一想,這可不也叫橋?
五年過去了,知道蘇州本就是江南水鄉(xiāng),河網(wǎng)密布,加之建城之初水巷街坊并行的格局,橋自然成了蘇州的一大特色。有名有姓的橋就大約有五百座,加上有名無橋、有橋無名的,那就更多了。
要說橋,自然首先要提到楓橋。楓橋位于閶門外古鐵嶺關(guān)前,橫亙在古運河上,舊名“封橋”,多虧了張繼,游歷到此,夜泊江上,才成就了一段千古才情。南宋詩人范成大《吳郡志》中說:“楓橋,在閶門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南北客經(jīng)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笨梢姉鳂蛞粠Х笔⒂蓙硪丫?。明代詩人高啟有“畫橋三百映江城,詩里楓橋獨有名”之句,詩寫得不錯,后來作者不知怎的被朱元璋腰斬于市,可惜了。唐寅說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大概也就在此處。
可以說,蘇州有多少橋,就有多少故事,神怪的、愛情的、圣賢的……有乾隆踏過的寶帶橋,如今孤寂地靜臥在城東南的澹臺湖中,星月交輝下訴說一段懷古幽情;有僧人苦等不得渡,一氣之下數(shù)年苦行捐建的覓渡橋,這覓渡橋本叫滅渡橋,就是叫擺渡人丟了飯碗。這和尚雖有建橋一功,但也夠狠的,想來也未必修成了佛;還有樂橋,不知樂從何來?查了資料,原來是叫戮橋,戮者殺也!古時這里既是集市又是刑場,后來為求吉利就取諧音成了樂橋。
還有一座叫斟酌橋的,在山塘河上。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與西施密會于此,斟酌又斟酌過后,才泛舟西湖,成了一對神仙眷侶。
還有一座名叫“金獅”的小橋也不能不提。此橋在金獅河沿北端,接道前街。日軍侵占蘇州,為軍車出入方便,在此建單孔石橋一座,名曰瀨川橋,瀨川也叫瀨戶川,是日本瀨川縣一條小河的名字,上世紀(jì)八十年代重建時取現(xiàn)名。此段歷史不知有多少蘇州人知道,還愿意記得不?取名“金獅”不知是否暗合“警世”之意?抑或有“金獅鎮(zhèn)邪”的寓意?
愛水,活得滋潤;愛橋,圖個豁達。這也許就是蘇州人的精神特質(zhì)吧。
(選自《揚子晚報》)
【思考練習(xí)】
1.找出文中作者對自己所見到的第一座蘇州橋的描寫語句。
2.請用一句話概述文章第三段的主要內(nèi)容。
3. 作者寫楓橋為什么說“多虧了張繼”?
4.一座名叫“金獅”的小橋,作者為什么認(rèn)為不能不提呢?
5.文章最后一句“這也許就是蘇州人的精神特質(zhì)吧”中的“這”指代什么?
參考答案:
1.只是兩塊斑駁石板搭在小溪上面,溪寬盈尺而已!兩邊草花搖曳,秋蟲唧唧,下有溪水潺潺。
2.橋多是蘇州的一大特色。
3.因為張繼落第后夜泊楓橋,寫下了著名的《楓橋夜泊》一詩,使楓橋在中國文學(xué)史留占有了一席之地,千古流傳。
4.“金獅”橋是當(dāng)年侵華日軍所占,有特殊的歷史和寓意。
5.滋潤、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