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摘 要】
語文是練習語言的科目,在小學階段語文也是一項基礎且關鍵的學習內(nèi)容。在語文學習要求中,學生需要了解并掌握語言,提高表達能力、閱讀能力,而課文朗讀便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和閱讀能力的主要方法。通過朗讀課文能夠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題內(nèi)容,把握教學的重點,另一方面也能實際運用語言,夯實基礎。但是現(xiàn)階段在語文課堂上關于朗讀教學的質(zhì)量不高,不能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本文主要論述了在小學階段針對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朗讀
通過多次反復的朗讀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中的詞匯和語言,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沒有正確認識到朗讀的關鍵性,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朗讀效率不高,解決辦法應該是教學手段多樣化,結(jié)合課堂實際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關于朗讀教學的重視度不高
雖然語文課堂中朗讀練習是每節(jié)課都要進行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大部分教師會將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一種手段,其余時間留給學生朗誦的時間很少,這也就表明教師對朗讀缺乏認識,沒有認識到朗讀對學生所起到的作用。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化
很多情況下,學生的朗讀僅僅是單純的反復對文章進行閱讀,重復的練習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抵觸情緒。在朗讀中,學生沒有投入感情和興趣,只是單純地完成老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通過朗讀,掌握好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即為完成目標。這種枯燥且單一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朗讀教學的質(zhì)量。
在學習某一篇新文章時,教師會要求學生先進行朗誦,而閱讀之后教師便承擔起了課堂的主要角色,并沒有針對學生的朗讀表現(xiàn)進行評價。朗讀能力也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綜合能力,因為老師對于朗誦的不重視,沒有此方面的指導,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會隨大流和大家一起念課本,念文章,即便嘴上發(fā)出了聲音,但是也沒有投入情感,朗讀水平也便很難提高,所以應該轉(zhuǎn)變關于朗讀的開展模式。
二、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方式
(一)了解感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進行閱讀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感情基調(diào),學生需要在感受到作者的真實情感上才能更準確的去朗讀課文。所以在進行朗讀之前讓學生去感知文章的中心。使之攜帶與作者相同的感情去進行朗讀。感知課文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情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文章《祖父的園子》,描述的是作者記憶中的園子和記憶中的童年,在他的描述中,祖父的園子就像一幅畫,畫里面有樹有花有蜻蜓,有風有太陽,既有對童年濃烈回憶與愛戀,也有對生活的思考。在第一次朗讀之后,教師就讓學生總結(jié)出自己對于文章的看法與感受,并結(jié)合教師的情感與感受,讓學生再次朗讀文章,如此學生就能更細膩的把握文章情感,提高朗讀的有效性。
(二)示范朗讀,提高學生朗讀興趣
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由于朗讀經(jīng)驗缺乏,感情缺乏,因此朗讀通常就變成了誦讀,語氣平緩,缺少情緒起伏。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做好榜樣,經(jīng)過自己包含情感的朗讀和“表演”,感染到學生的朗讀情緒。在文章的停頓,情緒激烈或者情緒低沉等方面在朗讀中要刻意強調(diào)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力度。
經(jīng)過教師的朗讀示范一方面能夠正音,另一方面也能夠提起學生的興趣,提高理解。教師通過朗讀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理解語言的魅力,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都很強,只要教師注意在文章閱讀過程中不要拿腔捏調(diào),過于做作,就能給學生樹立一個很好的朗讀榜樣。
(三)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進行不同的朗讀方式
在小學的語文學習內(nèi)容中,主要分為詩歌類文本,敘事類文本,童話類文本等等,不同形式的文本形式需要不同情感的朗讀方法,例如童話類的文本,童話類的文章通常都是以故事為主,故事內(nèi)容虛構(gòu),情節(jié)大膽,所以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掌握語感,把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并且還可以根據(jù)故事的具體情節(jié)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用口語化的語氣進行朗讀。比如文章《大樹和小草》,有的學生是大樹,有的學生是小草,讓學生體會兩者之間不同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來提高語感。
(四)練習朗讀技巧
在朗讀的過程中,除了情感拿捏,另一方面就是通過練習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在朗讀訓練中的技巧主要有停頓、音節(jié)輕重、節(jié)奏快慢,語調(diào)升降四個主要方面。以停頓為例,一般的文章會以標點符號為主進行停頓,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像古詩,就要按照情感或者詞語進行停頓。朗讀的節(jié)奏快慢是朗讀的核心,節(jié)奏快慢要依據(jù)文章中人物的情緒與心理變化來表現(xiàn)。語調(diào)升降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
【結(jié) 語】
在語文學習中朗讀教學的意義不言而喻,朗讀能力也一定程度體現(xiàn)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針對現(xiàn)階段的朗誦教學現(xiàn)狀,已然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所以對于教師來說要盡快轉(zhuǎn)換思維與方式,創(chuàng)新關于朗讀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朗讀的有效性,最后帶動學生的整體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我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0)
【2】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