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東輝
繪本里的色彩可以表現故事的背景、主題和氣氛等?!懊追啤毕盗械淖髡叩峡恕げ剪敿{說:“顏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每種顏色都會產生唯有那種顏色才會有的特別的力量?!?/p>
作為溝通的特殊語言
顏色有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作者經常會給作品中的不同顏色賦予不同的意思,當作與孩子們溝通的“特殊語言”。比如在“米菲”系列中,紅色多用來表示幸福的場面;黃色多用來作室內的背景;藍色常表示寒冷或是不安的心境……
黑白到彩色的轉變
如果書本前面是黑白畫面,后面逐漸出現亮麗的顏色,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效果呢?《遇見春天》就是這樣一本形成鮮明對比的書。繪本前半部分的黑白灰色調表現了冬天的蕭瑟。后半部分,在小姑娘出場、春天來臨時,畫面充滿了屬于春天的斑斕色彩,一掃冬天沉悶、灰暗的感覺,襯托出春天的生機盎然,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反差。
黑白和彩色的切換
顏色不可思議的作用,還可以將一個發(fā)生在現實世界里的故事切換成幻想世界,安東尼·布朗的《走進森林》就是如此。
故事剛開始的幾頁是彩色的,但當男孩走進森林的那一瞬間,彩色變成了黑白。森林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噩夢般的世界,充滿了威脅——形狀猙獰的怪樹、斧頭,時隱時現的騎士,從樹后伸出來的狼頭……但男孩身上的顏色還是彩色的,這可能因為他是現實世界中的人的緣故。最后,當男孩敲開森林盡頭那座小屋的門時,看到奶奶正躺在床上,而爸爸就站在他身后。到這里,畫面又恢復了彩色。
顏色的聯想和象征
顏色也會被當成一種象征來使用,這是因為顏色會引發(fā)人們的聯想。莫莉·卞(《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的作者)曾經寫過一本《圖畫·話圖》,告訴我們如何去感知周遭世界的顏色、大小與形狀。她在書里寫道“我認為,顏色的聯想有兩方面……我們對各種顏色的反應是來自這些顏色與某些自然物的聯想——也就是說,我們將紅色與血、白色與光、黑色與暗、黃色與太陽、藍色與海及天空聯想在一起?!?/p>
心理學家已經證明:顏色能夠影響人們的情感和情緒。其實,藝術家們早已熟知這一事實,并將其運用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人類會對顏色產生特定的心理和生理反應,人們的某些心理感受總是與特定顏相關。
我們以莫莉·卞的《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為例來作賞析。
封面,火焰般鮮紅的背景形象而生動地表現了小女孩菲菲憤怒的情緒。內文部分,作者又通過對顏色的劃分,清晰展現了菲菲情緒變化的五個階段。
第1階段:矛盾初現
第一階段有兩幅圖,揭示了事情的起因——姐妹倆因爭奪玩具發(fā)生了沖突。雖然只是交待事件,但畫面帶給我們一種不舒適感,這就是作者用色彩給人的心理暗示。作者給人物都鑲上了彩色的邊線,這可是大有講究。當菲菲身上是黃色線條時,她是在開心地玩耍;姐姐來搶大猩猩時,線條變成了紅色,表示菲菲有了怒意;玩具被搶走后,紅色更加明顯了,而姐姐身上的線條都是綠色,似乎代表了姐姐的嫉妒情緒。此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出場的其他事物身上的線條顏色也都不一樣,比如,貓咪身上是紫色,玩具猩猩是黃色,但和菲菲身上的黃色不一樣,這就暗示了一種不和諧的氛圍。這一點到后面會有對比呼應。
第2階段:怒火爆發(fā)
這一階段由占據對頁畫面的菲菲氣嘟嘟的臉部特寫拉開序幕。她不光是氣得小辮子高高翹起,還要踢打、尖叫,映在墻上的紅色影子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砸掉。她還發(fā)出了火紅火紅的咆哮,像憤怒的火龍一樣,“怒火”裹挾著“怒氣”,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吹跑。她簡直是一座就要爆發(fā)的火山——因為菲菲非常、非常的生氣……
這一階段,畫面色彩以紅、橙、黃色為主導,直觀形象地表現了菲菲不可遏制的怒火。
第3階段:悲憤交加
當菲菲摔門而出時,那扇關上的門為我們隔開了第二階段——畫面色調轉成了暗色。這不僅僅是因為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更因為她的心情也產生了變化。
在這個階段的第一幅畫面中,還能看到紅色的字,樹木也都被紅色的線包圍著,表明菲菲現在還是很氣憤。但是下一幅畫面里,樹木的邊線出現了紫色,表明菲菲在憤怒中還夾雜著沮喪、痛苦等情緒。大發(fā)雷霆之后,往往會伴隨著委屈、后悔。總之,菲菲現在的心情很低落,就像畫面的黯淡色調一樣。
哭過之后,消極的感情得到了宣泄,菲菲的情緒有所緩和。這時畫面色調明亮了一點,樹木的邊線顯示為淺一點的紫色,菲菲身上的紅線,也轉為橙紅色了。她開始注意到周圍的環(huán)境,也開始聽見鳥叫了。人在極端憤怒時,很容易關閉五感,感受不到周圍的一切。在第三和第四階段的過渡畫面里,左下角的色調是黯淡的,右上角則出現了明快的色調,好像灰暗的心情里露出了一絲明朗。綠色的枝葉向高處和四面八方伸展,似乎是安寧的感覺在舒展。
第4階段:豁然開朗
接下來的畫面,讓人精神一振——大面積白色與藍色的使用,似乎給人帶來了微風拂面般的豁然開朗。我們看到了浩瀚的天空、無垠的大海、安靜的老櫸樹,以及坐在樹上的小小的菲菲。她的那點小憤怒,在這廣闊的大自然面前,顯得多么渺小啊
當心情逐漸平復的菲菲開始往下爬時,她身上的線已經是橙黃色了。當她往家里走時,雖然身上的線還沒完全變淺,但是她已經心情放松了,所以能夠看到樹林里的小動物們,注意到它們的叫聲。這在她剛才極端生氣的情況下,是完全意識不到的。
第5階段:歡樂和諧
當菲菲回到家的時候,身上的線已經完全變成了黃色。這是第五個階段——一家人又在一起了。
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畫面!這種和諧感來自多個層面。首先,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行為上獨立又有聯系。菲菲坐在爸爸懷里,姐姐依在媽媽懷里,爸爸看著姐妹倆在玩拼圖,媽媽扭過頭看著在地上玩的貓咪。貓咪正在伸展身體,這是放松狀態(tài)下的動作。其次,人物身上的線條,這時通通變成了黃色,包括玩具、家具。屋里的一切人物、事物都顏色鮮艷,給人一種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感覺。一些事物也象征了和諧。比如,圓桌意味著團圓;姐妹倆共同完成圓形拼圖代表著合作;菲菲在爸爸懷里,姐姐在媽媽懷里代表著平衡感,等等??傊@些很好地烘托了“一家人又在一起了”的氣氛。
最后,菲菲當然不再生氣了。雖然大家各在做各的事情,在平靜的生活畫面里,一切又恢復了正常。另外,從菲菲的畫作里也可以看出來,菲菲心情完全平靜了。她畫的是爸爸、媽媽、姐姐和自己,幸福的一家人。
本書帶來的啟示
1.生氣的情緒是抽象的,作者以言簡意賅的文字和極具表現力的圖畫,直觀形象地把它呈現了出來。對這個過程有形象細膩的描畫,加上對孩子心理感受貼切的了解,使得孩子自然而然地認同了菲菲,同時獲得了閱讀的樂趣和對情緒歷程的了解。
2.“情緒管理”很重要,而“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不同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對孩子來說,這點尤為重要。他要了解,什么是生氣?怎么樣算是生氣?然后了解生氣、發(fā)脾氣都是很正常的,要學會接納這種情緒。進而掌控自己生氣時的感受和行為。情緒教養(yǎng),首先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情緒,然后學習調節(jié)情緒,并在努力控制情緒的時候選擇合適的表達行為。
3.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情緒帶來的行為才分好壞。有情緒是很正常的,適當的宣泄、調節(jié),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就像書中的菲菲,先以肢體動作表達憤怒,進而躲進自己的世界,宣泄悲傷,漸漸緩和,最終恢復平靜。在整個過程中,她是情緒處理的主控者,沒有受到外在干預。這種結果非常自然平和,是值得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