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廣龍
摘要: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是現代房屋建筑當中的核心部分,在該方面不允許存在任何的問題及隱患,同時在技術、施工質量、施工標準、施工進度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需從多方面來進行施工,確保最終的結果是符合要求的。另一方面,在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選擇應用中,不可單一的應用技術,需考慮到聯合應用技術的方案,確保最終的地基工程獲得較高的水平,在各項指標方面均具有突出的表現。在此,本文主要對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展開討論。
關鍵詞: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地基基礎質量對建筑物的質量和安全起決定作用,地基和基礎穩(wěn)固是保證房屋建筑安全的基礎和前提。地基基礎是保證建筑物安全和滿足使用要求的關鍵之一。因此,基礎的設計以及施工將對建筑物的質量起到關鍵的作用。
一、關于房屋建筑類地基基礎的施工特點
1.復雜性。我國跨經緯度范圍廣,地質條件復雜,有如凍土地、淤泥質土、鹽堿地等多種不同的地質條件,使地基施工增加了復雜度和難度。氣候條件也存在差異,有如地震、泥石流等多種不同的地質災害,對施工影響極大,使地基勘察和工程施工增加了難度。多種問題的存在,使地基處理技術擁有了極大復雜性。
2.潛在性。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聯系密切,若沒能及時發(fā)現與解決地基處理時存在的問題,那么,這些遺留問題會造成嚴重的并發(fā)癥,為安全質量帶來隱患,使整個房屋建筑損失巨大。
3.多發(fā)性。地基是整個建筑的基礎,如果在地基處理上出現問題,就易造成地基失穩(wěn),導致整體結構破壞,這一破壞往往具有嚴重性、毀滅性,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還會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
1.地基基礎的選型
(1)基礎部分是建筑物和地基連接處,基礎部分主要作用就是把整個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載傳給地基,所以必須保證地基的承載能力夠,當前由于地基土的實際情況,經常使用滿鋪形式的片筏基礎工程,這種形式不僅能夠使地基的接觸面比較廣,能夠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但是它的造價比較高,而且能夠把建筑物承受的荷載均勻的分給地基,為了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必須保證建筑物的承受荷載不能超過地基的本身的荷載能力。所以經常會在地基基礎工程中設置豎向的結構墻,能夠分擔地基的荷載。
(2)如果碰到軟土地基的情況,我們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載能力,所謂的軟土地基就是由雜填土、淤泥質填土等成分構成的地基土,在進行工程勘查的時候必須查明軟土地基的實際組成,分布范圍,做好相關的數據參數,幫助制定科學的處理措施,在開始計算的時候,最好也能夠計算出建筑物結構的重量,在假設均勻分布在地基的基礎上,計算出平均荷載數,然后和地基的基礎承載力相比較,如果地基的承載能力超過平均荷載值的四倍,建議使用伐形基礎,如果地基的承載能力小于平均荷載值的兩倍,那么就可以采用片筏基礎,如果介于二者之間,則可以使用樁基,這也是當前應用比較廣泛的地基基礎。
2.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對策
(1)如果地基土質是淤泥的話,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對淤泥土擾動。如果地基土是建筑物的廢料和沖填土,如果均勻程度好的話則可以作為持力層,如果地基土是生活垃圾和具有侵蝕性的工業(yè)廢料等物質,必須經過處理之后才能作為持力層。在制定地基處理方案時,應該考慮工程地質的實際情況,周圍水文條件,周邊地物的限制,具體的施工要求等因素,并在經濟性上進行分析對比,選擇最科學也最經濟的地基施工方案,保證地基基礎施工的質量。
(2)在地基工程施工中應該選擇合適的措施提高上部結構的強度和支撐力,增強建筑物承載荷載的能力,保證地基不變形。針對已經選擇地基處理技術應該進行反復的試驗,做好相應測試記錄,作為相關施工的依據。在完成地基處理之后應該保證地基變形情況在相關規(guī)定范圍內,并在施工過程中觀察是否有沉降現象出現,做好相關的加固措施。
(3)施工企業(yè)應該根據實際的工程地質情況,水文條件、建筑要求、施工技術選擇、荷載分布情況等制定出幾種地基處理方案,并對著幾種方案進行對比試驗,選擇最合理的基礎施工形式。如果房屋地基比較低,荷載比較大,就需要增強建筑物的整體承載能力,減少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fā)生。此外,為了滿足地基沉降要求,也可以使用樁基作為地基處理措施,但是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地下水位深,上層無流動淤泥的工程建設,樁基是當前比較理想的地基處理技術。
(4)在房屋地基處理方案中除了要考慮超長結構的影響,還應該考慮增大結構伸縮縫的間距或者不設置伸縮縫,避免建筑結構出現開裂的情況。在建筑結構施工中采用風大伸縮縫間隙的防裂措施是當前十分有效的減少混凝土收縮的方法。此外,如果建筑物具有很大的高差,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在不設置變形縫的同時使用后澆帶施工方法,不僅解決了差異沉降問題,還能夠為施工單位節(jié)省成本,已經成為了當前施工單位比較常用的一種施工技術。
三、關于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的討論
1.粉煤灰吹填地基處理技術,該技術主要施工原理是利用粉煤灰良好的透水性質,將它用來對填土地基進行加固施工時,能夠迅速吹填土壤固結,這會使加固處理費降低并且縮短施工周期,粉煤灰吹填地基處理技術基本實施要點包括將粉煤灰和淤泥按照一定的比例(根據需要選擇0.1-0.5)混合后進行吹填,在施工過程中保持吹填的均勻性,這樣會大大改善地基的固結性質。使用這種地基處理技術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夠開發(fā)可以利用的土地。
2.結合強夯法和碎石樁法:這項技術指的是在地基施工之前,在填土層來處理碎石樁體,擠密地基土,并且對其進行必要的排水固結處理;利用強大的夯點來撞擊碎石樁體,這樣可以保證護土層中進入碎石,這樣就會有復合地基形成于地基的上部,復合地基的組成分別是堅實的碎石和土,保證房屋的穩(wěn)定性。在應用這項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重視和應用強夯發(fā),對夯擊次數進行合理把握合理控制夯擊深度和沉量,對夯擊效果進行最大程度的提高。在計算夯擊深度的時候,需要緊密結合土層的厚度和缺陷來進行,而夯擊次數的決定則是由地基土的性質所決定的。在通常情況下,可以先進行三遍夯擊,在夯擊的過程中,結合土層中水壓力的消散時間來對夯擊之間的時間間隔進行確定,提高夯擊效果。
3.DDC灰土擠密法,DDC灰土擠密法的原理是采用孔內深層強夯法的施工工藝,用螺旋鉆機在孔中分層注入灰土,分層夯實成樁,同時反復錘擊使樁徑逐步擴大,最終與樁間部分土組成符合地基。
作為一項隱蔽性的地下工程,現代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礎施工工程具有復雜性,潛在性,嚴重性等特點,這就導致了施工過程具有相當大的難度。施工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注漿法,強夯法,分段施工法的手法。因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是整個房屋建筑建設過程作為重要的一部分,與建筑的整體質量直接掛鉤,施工方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嚴格把握施工技術要點。通過前期的基礎勘察,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在施工過程中注意細節(jié),這樣可以有效確保施工質量,從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明哲. 某高層建筑地下室模板工程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8,37(20):98-99.
(作者單位:榆林瑞恒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