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面對名著閱讀教學任務(wù),原本適用于“單篇課文”教學的“蝸牛般前行”的老方法已不可用,壓力自然存在。不過,一想到完成這項任務(wù)不僅能讓學生領(lǐng)略名著的“感性美與理性美”,而且自己實際上也徜徉其中,壓力就沒那么大了。
關(guān)鍵詞:名著閱讀教學 整本書 《蒙田隨筆》 《三國演義》 《紅樓夢》
“名著閱讀”從原來學校辦“讀書節(jié)”的一個活動內(nèi)容[1]到進入課堂成為“顯性課程”[2],是汕頭市東廈中學為改變“中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很遠”的這一現(xiàn)實[3]而進一步采取的一項措施[4]。作為這個“實驗項目”的主要成員,筆者在其教學實踐過程中有許多感觸,現(xiàn)做一點探討。
一.名著閱讀教學初試
鑒于高一級學生剛從不同學校的初中畢業(yè)生升上來而閱讀基礎(chǔ)參差不齊、閱讀興趣各有偏好的實際情況,在上高一名著閱讀課時,筆者的教學思路,主要是以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經(jīng)歷為切入口,讓學生了解名著作品大意,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再以不同的活動形式展開教學。
如《三國演義》教學時,筆者先點面相結(jié)合,在與學生合作討論了《三國演義》的時代背景、作者經(jīng)歷、內(nèi)容梗概和主要人物形象后,將對天下形勢格局影響最大的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和彝陵之戰(zhàn)作為重點教學內(nèi)容,分別采用請學生通過對比梳理文本和影視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分小組表演三大戰(zhàn)役等方式體會三大戰(zhàn)役中人物的個性特征、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手法的搖曳多姿,從而引導學生更有興趣地對該名著進行課后的全本閱讀。接著,組織知識搶答活動,從內(nèi)容梳理、人物形象、情節(jié)設(shè)計、主題思想等多角度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掌握程度,最后請每一位同學將自己的閱讀體會以手抄報和論文的形式上交。
二.名著閱讀教學再試
在經(jīng)過高一級《三國演義》《論語》《富蘭克林自傳》《契訶夫中短篇小說集》的名著閱讀教學后,高二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實驗教師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教訓,照理應(yīng)該是更易于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然而,按照“實驗項目”的“進階”要求,高二級的閱讀教學書目為《詩經(jīng)》《哈姆萊特》《紅樓夢》《蒙田隨筆》,這又給師生的名著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首先是文體上的挑戰(zhàn),因為無論如何,閱讀與教學劇本總是比小說、傳記、散文有難度,更何況劇本是師生們平常不會去接觸的一個文學種類。其次是內(nèi)容深廣度上的挑戰(zhàn),像《紅樓夢》,雖然大學生[5]和中學生[6]認同率相對較高,但似乎是“慕名”多而已,其深博,遠不是《三國演義》可以相比,而《蒙田隨筆》主題的豐富性,也在《論語》之上。因篇幅限制,這里只談《蒙田隨筆》的教學。
《蒙田隨筆》是一部散文集,各篇像是原來語文教材中的議論文,但像課文只是一個“假象”。首先,書中各篇的篇幅均比一般課文大許多。其次,書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涉及西方日常生活、傳統(tǒng)習俗、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再次,表面是分散、獨立的各篇,實出自一個人之手,除須了解單篇作品的意涵外,還須弄清楚作者總體上的立場傾向,而作為世界級的幾個散文大師之一,蒙田的深邃“并非是自然而然地向讀者敞開”的[7],即是說,如果教師“讀書少”[8]、“文學素質(zhì)不高”[9],那就不用說可以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讀書榜樣”[10],就連自己讀懂都是困難的。最后,《蒙田隨筆》計3卷107章,約100萬字[11],教學時用的雖是精選本,但篇幅仍比一學期所用的語文課本大,而課堂教學時數(shù)卻只有語文課本的十幾分之一。這意味著原本適用于“單篇課文”教學的“蝸牛般前行”的老方法已不可用[12],或者說,教師已無法用“早已形成的‘精細化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來應(yīng)對”[13]??傊抢щy重重,但任務(wù)在身,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了。
首先,是激發(fā)。筆者用“價值激發(fā)法”[14]來燃起學生閱讀《蒙田隨筆》的熱情,參考一些文獻然后告訴學生:法國作家蒙田當過國王的侍從,曾親歷戰(zhàn)爭,游歷歐洲各地,還兩次當選波爾多市市長;他的隨筆,無所不論,你能想到的話題,如懶散、膽怯、撒謊、名聲、穿戴、殘忍、虛空、壽命、睡眠、交往、友愛、良心、節(jié)制等等,他都討論過,他的隨筆,有“生活哲學”的美稱,連大師級的人物,像培根、帕斯卡爾、莎士比亞等人都深受其影響;他的座右銘是“我知道什么呢”,這句話并不是表現(xiàn)他的謙虛,而是體現(xiàn)了他的質(zhì)疑品格和批判精神;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領(lǐng)略《蒙田隨筆》的風采,一起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地”[15],一起與“杰出思想者親密接觸”,一起“用偉人的經(jīng)驗和思想看世界、看時代、看自我”[16]。
其次,是梳理?!睹商镫S筆》內(nèi)容繁雜,話題眾多,所以必須用有限的課堂教學來幫助學生厘清。為此,筆者請學生每天課前輪流上臺朗讀一篇散文,并請全班學生當天完成該文的思維導圖。學生在課堂聽讀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大意理解的淺閱讀,又在課后梳理文本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較深層次的閱讀。在思維導圖的構(gòu)建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鍛煉,并逐步能自主地從“形散”的文本中提取出“神”來,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大板塊梳理文章線索。這既為每周一次的課堂深入討論奠定了基礎(chǔ),也為后期對全書基本思想的綜合做好準備。
再次,是品讀。筆者通過重點片段的品讀與討論,讓學生將自己之所學輻射到全文、全書,體會蒙田富有哲思的語言和深刻明晰的主旨。如在閱讀《論后悔》14頁內(nèi)容時,學生通過蒙田的對比手法、豐富的舉例和詼諧的語言,明白真正有德操的人不會后悔的緣由。在閱讀《論痛苦》36-38頁內(nèi)容時,學生在蒙田旁征博引的亦莊亦諧的名言、歷史故事、親身經(jīng)歷中,認識到人的精神力量之強大,足以戰(zhàn)勝肉體上難以想象的痛苦。
最后,是提升。筆者提醒學生:《蒙田隨筆》是智慧的結(jié)晶,是“一代接著一代的讀者不斷篩選”以后存留下來的“經(jīng)典”[17],與那些通俗作品[18]和“短暫易逝”[19]甚至是具有“潛在負價值”的流行讀物[20]相比,這種書更值得我們多讀。當然,正如阿諾德·豪澤爾所說:“偉大的藝術(shù)很少是簡單明了的”[21],這種書比較難啃,所以,在承認學生看法的同時,筆者也提醒學生應(yīng)該意識到:“如果感到學習非常吃力,那是說明你正在學習非常重要的東西?!盵22]
三.余言
所謂“教無定法”,上述只是筆者個人的一點實踐和思考。早在幾年前,筆者就有利用課前課后的時間指導學生深閱讀、探討經(jīng)典名著的興趣和做法[23],也思考過“高中和高校在名著閱讀教學上的不同”[24],只是現(xiàn)在變成了“正兒巴經(jīng)”的“實驗”以及新一輪課改到來所要面對的“整本書”任務(wù),壓力可想而知。不過,一想到完成這項任務(wù)不僅能讓學生領(lǐng)略名著的“感性美與理性美”[25],而且自己實際上也徜徉其中,壓力就沒那么大了。
參考文獻
[1]姚佩瑯.“校辦讀書節(jié)”之特性——以廣東省汕頭市東廈中學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5(06):22-24.
[2]鄭惠生.影響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五個因素[J].教學與管理,2007(34):37.
[3]鄭惠生.中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中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二[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2):82.
[4]姚佩瑯.以提升素養(yǎng)為導向的名著閱讀教學實驗[J].文學教育(上),2018(11):75.
[5]鄭惠生.“圖像時代”大學生最認同的讀物的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八[J].美與時代(下),2005(12):89.
[6]鄭惠生.中學生最欣賞與最反感的作家作品有哪些?——中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三[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2):59.
[7]鄭惠生.經(jīng)典名著留給大學生的印象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六[J].美與時代(下),2005(09):83.
[8]鄭惠生.關(guān)于大學生課外經(jīng)典名著閱讀原因的調(diào)查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05):47.
[9]鄭惠生.論雅文學的困境與出路[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2):18.
[10]鄭惠生.論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五因——從城鄉(xiāng)小學生的心里話談起[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95.
[11](法)蒙田.蒙田隨筆全集[M].馬振聘,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
[12]姚佩瑯.高中語文學科新面向:整本書[J].文學教育(上),2019(01).
[13]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的條件創(chuàng)設(shè)[J].文學教育(上),2018(12).
[14]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四步工作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9(01).
[15]姚佩瑯.例談校辦讀書節(jié)的模式[J].文學教育(上),2016(01):115.
[16]姚佩瑯.例談學校讀書節(jié)的功用、運作及局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5(33):11.
[17]鄭惠生.論文學經(jīng)典的生成、意義和特性[J].社會科學評論,2009(01):13.
[18]鄭惠生.通俗小說的認識判斷與價值判斷[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2):12-18.
[19]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特性[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8(02):24.
[20]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潛在負價值[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8(06):35-41.
[21]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個體抉擇[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0(03):27.
[22](美)彼得·C.布朗,(美)亨利·L.羅迪格三世,(美)馬克·A.麥克丹尼爾.認知天性[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9.
[23]韓金容.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深閱讀[J].文學教育(上),2016(01):78-79.
[24]韓金容.高中和高校名著閱讀教學之異同[J].文學教育(上),2018(11):86-87.
[25]鄭惠生.應(yīng)該重視大學生文學審美趣味的培育——以調(diào)查研究為基礎(chǔ)的探討[J].美與時代(下),2005(04):8.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重點項目《以“提升素養(yǎng)”為導向的名著閱讀教學實驗研究》(項目編號:2018ZQJK023,項目負責人:姚佩瑯)
(作者介紹:韓金容,廣東汕頭市東廈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