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要在課外整本書閱讀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之間搭建橋梁,教師就必須找到良好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優(yōu)選經(jīng)典文本,引導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打造學習平臺,深化學生的探究合作;鋪設閱讀教學的階梯,指導全書閱讀的方法;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帶動學生進入思考的深水區(qū)。
關鍵詞:課外閱讀 整本書 經(jīng)典名著 文化傳承與理解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明確規(guī)定為包括“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內(nèi)的四個方面,并且還把“整本書閱讀與探討”列于十八個學習任務群中的首個,而“這樣的規(guī)定,意味著學生必須走大量閱讀的道路”[1]。相比碎片化的單篇節(jié)選文本,整本書能更完整豐富地展現(xiàn)文化的內(nèi)涵和精髓,全面立體地呈現(xiàn)特定時代的文化風貌,因而在提升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上具有特殊的價值。
顯然,要利用整本書達成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目的,就應該合適的文本并根據(jù)“教學材料、教學對象”尋找恰當?shù)慕虒W策略和教學方法[2]。
一.優(yōu)選經(jīng)典文本,感受傳統(tǒng)文化魅力
選好書是成功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的第一步。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語言典范,內(nèi)涵深刻,具有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價值” [3]的書籍。而這樣的書,一定是“歷經(jīng)考驗”的經(jīng)典名著[4],而非“削平了‘深度的”[5]“通俗”[6]的或者是“流行”[7]的作品。其次,還應該兼顧學生的接受水平和閱讀興趣[8]。
基于此,筆者選擇了《世說新語》。從內(nèi)容上看,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的影像記憶,展示了“魏晉風度”的精神魅力,具有較高的思考價值。從藝術上看,它的故事性強,易于讓人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且其語言接受難度小,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超越性閱讀”的情況[9]。
二.打造學習平臺,深化學生探究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較突出。一是整本書的篇幅長,原有適用于單篇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的蝸牛般前行的教學方法”[10]已不可用,并且,如果學生沒有持續(xù)的濃厚的閱讀興趣,后續(xù)的活動便無法開展[11]。二是多數(shù)學生總是對經(jīng)典名著有一種“畏避情緒”[12],特別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內(nèi)容,與“圖像時代”[13]的生活情境距離相當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其閱讀就有可能中斷甚至于完全停止。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構建由“個人+學習小組+課堂”組成的閱讀共同體,打造網(wǎng)絡化的學習、交流和展示平臺。教師與學生一起制定閱讀任務,制作閱讀學習任務單,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計劃的搭建[14]和實施??梢哉f,教師和學生共同打造閱讀學習平臺的過程,既是教師把控流程的過程,也是師生和諧平等交流與相互促進的過程。
三.鋪設教學階梯,指導全書閱讀方法
在課外閱讀中實現(xiàn)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目標絕非易事,更不可能一夜完成。為此,必須由淺入深地鋪設好閱讀教學的階梯,以免“方法的不當堵塞了”他們通往“閱讀目標”之路[15]。
其一,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要層層遞進,才能使學生逐步將思維和情感伸展到文化層面。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要有流程的把控和過程的指導,要在破解閱讀難題的基礎上進行思維、審美乃至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沒有基本的語言建構,就談不上文化的傳承和理解,尤其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的閱讀,只有在語言建構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地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思考,才能在閱讀后期更全面地挖掘其意蘊。為此,筆者鋪設四個閱讀臺階,以讀進去、問出來、論出來、寫出來的“一進去三出來”模式開展教學活動。第一階段“通讀知全貌——讀進去”意在以《世說新語》的趣味性提升學生閱讀傳統(tǒng)文化著作的興趣,以通讀全文構建基本的語言素養(yǎng),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第二階段“深讀找重點——問出來”以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任務驅(qū)動,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特別是引導學生認識荒誕行為下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初步感受魏晉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與魅力,為下一閱讀階段促進文化理解打下基礎。第三階段“研讀明意蘊——論出來”力求指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文本研讀,開展閱讀主題活動,深度理解文本;第四階段“悟讀悅表達——寫出來”重在知識和文化的內(nèi)化,促使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自我生成。
其二,在學生進行全書通讀和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其閱讀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加以指導。首先,讓學生重視“做筆記”這種“看似笨拙實則很有益的讀書方法”[16]。其次,根據(jù)文本的特點選擇最為有效的閱讀方法?!妒勒f新語》作為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本,采用中國傳統(tǒng)評點閱讀法是十分恰當?shù)摹9P者引導學生借助評點法閱讀時,先對這一閱讀法進行介紹,提供基本知識和方法,也展示教師本人評點《世說新語》的筆記圖片以實現(xiàn)教師引領,并對學生閱讀評點的過程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學生在初讀時簡要做閱讀批注,再讀時在書頭、地腳、段尾等空白處批注閱讀心得。這一設計,既是因為學生在閱讀中的個體認知是后續(xù)階段引導學生思考的基礎,也是因為評點法本身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之一。學生運用這一方法的過程,不僅是閱讀書籍的過程,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傳承運用傳統(tǒng)閱讀方法的過程。
四.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進入思考的深水區(qū)
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要合理設計閱讀主題活動,使學生步入思考的深水區(qū)。筆者設計的深入閱讀階段,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去論出來、寫出來。在第三階段的閱讀教學中,筆者沒有生硬地提出“魏晉風流的當代價值”的問題,而是設置了專題學習任務,以讀書分享會的方式賞析魏晉風流人物,通過討論“你最愿意和書中的哪個人物交朋友”來引導學生探討自己最欣賞的人物形象,以學生的選擇標準來引導他們挖掘魏晉精神的當代價值,而學生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進行表達和交流,從而深化了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當前,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多元化為人們帶來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可以參考的價值評判標準。雖然我們“堅信真正的經(jīng)典名著”在“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17]方面具有“不可替代”[18]的作用,對“不同文化種類價值無高低”的思想[19]所可能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也應持警惕的態(tài)度,但我們還是不能把價值觀強加給學生。因為學生只有在自我感悟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才能將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和自己體認的價值相融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五.結語
在“考試至上時代”[20],“學校普遍不重視課外閱讀教育”[21],其直接的后果是許多學生在課余時間里被有“種種負面影響”的“網(wǎng)絡、手機、電視等現(xiàn)當代媒體”[22]所吸引而讀整本書少了,包括“文化傳承與理解”在內(nèi)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空間也隨之沒了。為此,我們加強實踐,除推動學生多讀整本書外,還試圖讓“學生的課外閱讀向精、深、專的方向挺進”[23]。本文便是其中一個方面的探討,希望它對同行們有參考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姚佩瑯.以提升素養(yǎng)為導向的名著閱讀教學實驗[J].文學教育(上),2018(11):71.
[2]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的條件創(chuàng)設[J].文學教育(上),2018(12):11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4]鄭惠生.文藝學批評實踐[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7:381.
[5]鄭惠生.論大眾審美文化的特征[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0(03):41.
[6]鄭惠生.通俗小說的認識判斷與價值判斷[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2):12.
[7]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特性[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1998(02):24.
[8]黃襲曉.以同讀一本書的方式引導學生深閱讀[J].文學教育(上),2019(02).
[9]鄭惠生.城鄉(xiāng)小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小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11):102.
[10]姚佩瑯.高中語文學科新面向:整本書[J].文學教育(上),2019(01):98.
[11]姚佩瑯.名著閱讀教學“四步工作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1).
[12]鄭惠生.經(jīng)典名著留給大學生的印象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六[J].美與時代(下),2005(09):83.
[13]鄭惠生.“圖像時代”大學生最認同的讀物的探討——大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八[J].美與時代(下),2005(12):88.
[14]管賢強.創(chuàng)新學習任務單: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關鍵[J].語文建設.2018(03):11.
[15]鄭惠生.中學生離經(jīng)典名著有多遠——中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二[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2):87.
[16]鄭惠生.關于當前中學生視聽與讀購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6):98.
[17]鄭惠生.論審美時尚的個體抉擇[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0(03):27.
[18]鄭惠生.關于大學生課外經(jīng)典名著閱讀原因的調(diào)查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05):48.
[19]鄭惠生.“新媒體時代”小學生最喜歡閱讀哪類課外書[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02):56.
[20]鄭惠生.“考試至上時代”小學生課余時間用在哪兒——小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七[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4):102.
[21]鄭惠生.城鄉(xiāng)小學生最喜歡哪些雜志和報紙——小學生課外閱讀調(diào)查研究之五[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02):87.
[22]鄭惠生.關于“當前小學生課余時間最喜歡做什么”的調(diào)研[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29.
[23]陳寶紅.在課外閱讀中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研究[J].文學教育(上),2019(02).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一般項目《在課外閱讀中提升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2018YQJK345,項目負責人:陳寶紅)
(作者介紹:吳潔,廣東潮州市綿德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