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為裳
我對濟南最初的印象來自老舍先生的那篇《濟南的冬天》,后來發(fā)生的故事似乎也都跟這座城市的冬天有關。就是這么巧,我多次去濟南,以冬日居多。
老舍先生說: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地方?
彼時,我正在黑龍江寒冷的小城中,雖然屋子里很溫暖,但只要推開門,凜冽的風就會毫不留情地灌進來。寒冷像條無孔不入的蛇,讓人無處躲藏。我那時想的是:沒有風聲,響晴,有山、月、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的濟南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再次對濟南加深印象是看《還珠格格》,長得如畫中人一樣的紫薇淚光閃閃地問: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我第一次知道了有著趵突泉的“泉城”濟南居然還有個大明湖,大明湖畔曾有過一個叫作夏雨荷的美人。少女時代的我,覺得那就是一幅絕美的山水美人畫了。
真正去濟南是個冬天。想起老舍先生的那篇文章,想著滿城的陽光,一路上都是幸福的感覺。果然天是晴的,很藍,像極了東北的秋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來了濟南,自然要去大明湖轉轉。
冬天的大明湖,不像黑龍江那樣蕭條,銀裝素裹更是不可能。湖邊還有些樹綠著,那一湖水真是敞亮,綠汪汪的一片,一望無邊。一直覺得一座城市能有一條河,或者一條江、一個湖,真是幸福。有一池水映襯著,生活也是滋潤的。
我跟著老爸老媽上了游船,湖上有個小島,可以去逛一逛。游客并不多,我想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便站在船頭。不想,老舍先生說沒有風聲的風竟格外厲害,沒一會兒,那暖暖的陽光便不頂用了,并沒感覺到風有多烈,但冷卻是真實的。
小島并不大,十幾分鐘就轉完了。再次回到船上,聽船上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大明湖的青蛙是不叫的。有人做過實驗,把別處叫得好好的青蛙放進大明湖,它們就不叫了。再把大明湖不叫的青蛙放到別的池塘里,它們叫得很歡呢。至于說為什么不叫,有好多個版本的說辭,有說是奉旨不叫的。這真是胡扯,皇上還管得了水里的青蛙嗎?有說是跟地質結構有關。冬日里自然聽不到青蛙叫,因此也就不知道那個傳聞到底是真是假。
但記住了大明湖的那副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那次出游實在是冷。外地人都誤以為東北人不怕冷,其實東北人最怕冷了。東北的冬天雖然冷,但大家都在屋子里“貓冬”,很少出門。不像濟南的冬天這般,天上掛著個明晃晃暖洋洋的大太陽,勾引人出去玩,結果下巴都要被凍掉了。
接下來并沒有逛趵突泉的心思,想著哪暖和趕緊去哪。
我們住在了寬厚里。聽聽這名字,寬厚里,聽著就有孔孟之鄉(xiāng)的儒雅氣質。寬厚里有老建筑,有民俗,也有大商場,商業(yè)氣氛很濃,也不失為游玩的好去處。
后來好不容易趕上夏天去了一次濟南,我再次去了大明湖,其實心里盼著看到荷花。果然不負所望,湖面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又坐了一回船,船劃過綠柳垂絳的岸邊,離那些荷花時遠時近,遠遠的岸上一片蒼翠,很是醉人。
大明湖公園這時也變成了不收費的公園,游客與附近的居民盡享這湖水的波光漣漣,很是愜意。
從大明湖出來沒多遠就到了趵突泉公園。公園很有些曲徑通幽之妙。竹,石,小橋,流水,一樣不少,很像蘇州的園林。終于找到了那個標注著“趵突泉”的地方,真讓人失望,簡直是“泉眼無聲溪細流”。有小游客說:咱家的自來水濺出的水花都比這大吧?沒辦法,趵突泉多次停噴,近幾年能復涌已經(jīng)算是萬幸了。
人總是在接近自然的同時,也在消耗著自然。
最近一次去濟南也是冬天,這次完全是因為工作去的。濟南有一個很牛的公司——山東影視傳媒集團,簡稱山影。他們拍過很多很牛的片子,諸如《闖關東》《瑯琊榜》《偽裝者》等。我參觀了山影整整一個廳的獎杯展示,為我介紹的副總說:這可都是我們一部劇一部劇得來的,不是義烏小商品市場批發(fā)來的。大家都笑了。我看著那面掛滿作品的墻,期待有朝一日自己的作品也能掛到那上面。那天吃飯時吃到了山東油旋,外酥里軟。很好吃。據(jù)說從前的油旋里面還加有肉。山東一向以面食聞名,各種餅比如火燒,都很好吃。
那次的濟南之行讓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太陽,穿著薄薄的大衣仍然覺得熱。可惜的是,那次的項目并沒有談成,但離開濟南時尚且不知道,依然滿懷希望,一路上都在想著怎樣把劇本寫好,怎樣能寫出一部一鳴驚人的作品。幾個月后,消息傳來,收獲的卻是失望。
但就像讀了老舍先生的文章后來到濟南,卻被風凍到一樣,人生總不會跟你想象的一模一樣,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落。不過,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還在路上,一直努力向前就是了。
那次的濟南之行,另一個收獲是買到了一條很好看的裙子。你看,人生總有驚喜發(fā)生。沒有收獲工作,但收獲了一件漂亮衣裳,也是不錯的。
編輯/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