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思思
郭增軍
“我國中藥資源共有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為11146種?!碑斦劶拔覈兴庂Y源時,郭增軍脫口而出。
他是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民間藥研究數十載,對陜西中藥資源的種類已經可以做到信手拈來;承擔相關科研課題10余項,發(fā)表多部專著和上百篇科研論文,對陜西民間藥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小覷的貢獻;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然而,他卻從未忘記從事藥物研究的初衷:“一定要做出一些可以真正解除人類病痛、為全社會造福的科研成果!”正是抱著這份堅持與篤定,多年來,郭增軍堅守在中藥資源調查、質量標準研究、天然藥物有效成分分離分析及開發(fā)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陣地,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帶領團隊沖鋒在前,勇當科研戰(zhàn)場上的“排頭兵”。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其中最大的功臣當屬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種從青蒿等天然藥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后期再經過合成、結構改造而獲得。中藥和民間藥一直以來因其成分的不確定性限制了其在國際上的發(fā)展和普及,而自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以來,我國對天然藥物的重視程度大幅度提高,這也正是從事藥學研究多年的郭增軍最希望看到的場景。
如今,回想當初,郭增軍與藥學結緣也算是一種意外的巧合。當時在選擇本科專業(yè)時,他正處在流行“分配”的年代,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增軍進入原西安醫(yī)科大學(今西安交通大學),并與藥學相識。本以為會有些“無聊”的大學生活,卻在認識了多種多樣的藥材后逐漸變得有“色彩”了。“我了解了很多不同種類、不同作用的藥材,也通過經常上山采藥,對各種藥物的形態(tài)、治療效果有了清晰的認識?!庇辛伺d趣做支撐,郭增軍瞬間感到動力滿滿,本科畢業(yè)后,因成績優(yōu)異,郭增軍便留在本校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
隨著對藥學研究的逐步深入,郭增軍的研究方向也發(fā)生著變化。本科與碩士期間,研究方向以傳統(tǒng)生藥學為主,進行藥物形態(tài)、質量等方面的探索。到沈陽藥科大學讀博之后,郭增軍不再局限于藥物“外在”,而是深入其“內心”,轉而研究藥物化學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等。“我的藥物研究可以說是從藥物的形態(tài)到物質基礎,再到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這是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惫鲕娬f道。
在藥學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令郭增軍印象最深刻的當屬藥用植物這門課程。那時,他常常要跟隨老師到大山深處采集藥材、考察藥物。即使后來從學生轉變?yōu)槔蠋?,郭增軍也沒有忘記這份職責,繼續(xù)帶領學生重走自己當年的求學路。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在山路上,郭增軍為自己在藥學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深知,科學研究的發(fā)展不能拘泥于眼前,要向著更長遠的目標前行,還要用更廣闊的視野去展望。為此,在完成藥物形態(tài)、質量等偏重基礎的研究后,郭增軍開始放眼臨床應用,嘗試對藥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理進行研究。而為了更好地開展研究,2006年還在讀博士的郭增軍遠赴美國普渡大學藥學院訪問學習?!拔以谄斩纱髮W主要從事抗癌藥物篩選與物質基礎等研究,正好與我當時的研究想法十分契合?!惫鲕姳硎?。
盡管來到普渡大學以前,郭增軍就已經在藥物活性成分研究上奠定了一定基礎,但藥物這個“老熟人”又讓他重新產生了“新鮮感”。同樣的研究內容,為何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郭增軍逐漸找到了答案,在他看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實驗條件是研究成功道路上必備的奠基石?!皝淼狡斩纱髮W以后,我發(fā)現進行同樣的研究,由于國內條件欠缺往往很難成功,而我到普渡大學后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在國內難以突破的研究?!闭业搅舜嬖诘牟罹?,郭增軍并沒有灰心,反而還堅定了信心和決心,力爭用自己的力量去提高設備先進性、改善實驗環(huán)境,并做出真正貢獻于中草藥發(fā)展的研究成果。抱著這份決心,郭增軍開始深入藥物內部,率先對藥物資源進行系統(tǒng)整理。他表示,如果能將我國藥物分門別類地集合在一起,藥物種類、療效都會一清二楚,而且有助于對藥物的活性成分進行研究,從而進一步服務于臨床,這將是一件對天然藥物研究和應用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可藥物多如滿天繁星,整理起來并不容易。郭增軍以小見大,先將目光放在自己的家鄉(xiāng)——陜西省。他提到,陜西是民間藥的重要發(fā)源地,大多數人對民間藥物的了解一直都來自于口口相傳,而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整理。經過多次走訪民間草醫(yī)及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后,郭增軍勇挑重任,首次將散在民間且廣泛流傳的以“七”字為俗名的137種中草藥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成為陜西民間藥資源整理第一人,并出版了《陜西七藥》一書。
隨后,他還相繼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牛七及同屬‘七藥’中新酰胺生物堿的分離、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研究”以及陜西省科技計劃項目“陜西民間藥品種系統(tǒng)整理及評價研究”等課題,成功建立了從天然藥物分離純化活性成分的系列方法和技術,制定了相關品種的質量標準。有了研究基礎,郭增軍更加得心應手,他又從取得的一系列相關藥物品種入手,繼續(xù)研究這些品種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陜西七藥及相關品種做出了突出貢獻。
多年來,郭增軍先后承擔各類科研基金2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陜西省科技攻關及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藥典委及陜西省衛(wèi)生廳科研項目等;并獲得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陜西高等學??茖W技術獎、西安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獎等多項榮譽;發(fā)表科研論文115篇,其中SCI收錄36篇;獲得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15項。除了《陜西七藥》,他還主編出版了《中草藥識別手冊——西北地區(qū)分冊》《新藥發(fā)現與篩選》等專著,以副主編及參編身份出版了《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鑒別及開發(fā)利用》《現代藥物分離與分析技術》等多部本科及研究生教材。
在實驗室合影
薪火相傳,方能生生不息。當前,現任教育部藥學類教指委委員、中國藥學會高級會員、陜西省藥學會中藥及天然藥物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中醫(yī)藥學會草醫(yī)藥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七藥資源及抗腫瘤重點研究室主任等職務的郭增軍,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但除了注重科學研究,他也沒有忘記對科研的傳承。為此,他著力培育優(yōu)秀人才,時刻準備為藥物資源研究儲備“人才糧庫”。
在郭增軍眼里,沒有不成才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此,一方面他特別注意每一位學生的特性,根據學生不同的理論基礎與知識架構因材施教,而不是囫圇吞棗都教成同一個模式。另一方面,他也很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把芯繒r我總是讓學生先發(fā)問,在遇到難題時也會先讓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惫鲕娬J為,這種科研中的獨立性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而不是在遇到問題時就全權依賴于老師。在他的指導下,博士生薛璇璣榮獲首屆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稱號。
如今,科研單打獨斗的歷史早已過去,團隊合作顯得極為重要。郭增軍虛懷若谷,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和青年教師們,更為藥學新手們留有充分的研究空間,使其能夠發(fā)揮自身特長,在團隊目標一致、分工明確的前提下,共同協作,相互配合。
發(fā)揮所長,做有用的科研。這是郭增軍長久以來的心愿,未來他也仍會心懷這個目標,傳承交大人的西遷精神,與團隊奔跑在科研逐夢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