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國華
摘要:鉗工技能學習的全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認識動作及知識要領的階段,從感性到了解動作全過程;第二階段,將連串的連鎖反應分解成各單個動作,并將其掌握;第三階段,將單個動作串聯(lián)形成連鎖反應的初步形成到定位;第四階段,使連鎖反應達到運用自如的自動化程序。
關鍵詞:鉗工;技能;連鎖反應
鉗工是機械制造類行業(yè)不可缺少的一個工種,它的工作范圍很廣,在工廠中有“萬能工”的稱謂。隨著生產(chǎn)技術的發(fā)展,對鉗工操作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鉗工工種本身已有了比較細的分工,如普通鉗工、模具鉗工和機修鉗工等。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這些技能訓練中常常會發(fā)現(xiàn),初始階段,學生的熱情很高,成績進步很快,幾乎一天一個樣,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技能水平不再提高,出現(xiàn)了徘徊不前的現(xiàn)象。這便是鉗工技能訓練中產(chǎn)生的“高原現(xiàn)象”。“高原現(xiàn)象”是指從事某項技能練習時,到了中、后期往往會出現(xiàn)進步暫時停滯的現(xiàn)象,練習曲線上能較為直觀的反映出來,這段曲線與橫坐標幾乎平行,不再上升,甚至還略有下降,人們把它稱作“高原現(xiàn)象”。要建立認識動作的協(xié)調反應以達到熟練自如的程度。鉗工技能學習的全過程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認識動作及知識要領的階段,從感性到了解動作全過程;第二階段,將連串的連鎖反應分解成各單個動作,并將其掌握;第三階段,將單個動作串聯(lián)形成連鎖反應的初步形成到定位;第四階段,使連鎖反應達到運用自如的自動化程序。對這四個階段施以相應的教學方法,就稱為四階段教法:
一、認識階段的講解、示范法
鉗工技能動作學習,首先的是對其認識內容與動作內容學習。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解有關概念、性質、功用等(其中穿插部分一定要演示),然后,演示所要教授動作的全過程(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對所學習的技能動作有一個初步認識,這樣講解、示范二者穿插進行,其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動作全過程的表象認識,有利于學生對學習任務的了解,有利于誘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主動注意動作的知識內容,更主動地了解動作要領。
二、分解階段的單個動作訓練法
當學生對動作的全過程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就該進行單個動作的訓練了。即,教師把整套動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動作,讓學生逐個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動作過程,引導學生將所感知內容轉變?yōu)樾袆又噶睢W生了解鉗工技能動作要領大部分較快,但在將其轉化為行為動作指令卻很不容易,這就要求教師了解動作要準確,適當化解難度,逐個擊破,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轉向外部動作。鉗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劃線、鋸割、銼削、鏨削、鉆孔、擴孔鉸孔、攻絲等。其中的鋸割和銼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產(chǎn)實踐中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形成。正確動作的掌握,可以使學生節(jié)省很多體力,這樣才能進行一連幾個小時的練習。比如鋸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約達到0.2mm,這樣才算打牢了鋸割的技能基礎。再比如銼削加工時,學生對銼刀的握法、站立部位與姿勢動作、操作用力、銼削方法等幾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復練習。銼刀能否端平,更是一個需要反復觀察、反復糾正的訓練,學生對自己姿勢是否正確往往會“當局者迷”,通常要安排兩人一組,互相檢查。只有當隨手端起進行銼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進行更高的練習。再如:鉗工中的鏨削,就必須將左手的鏨子的握法與右手的揮錘法分解成兩階段,否則同學們左、右手協(xié)調不好,動作不到位,將會出現(xiàn)手錘打手現(xiàn)象。因此,在學生開始練習后,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姿勢動作的正確性,及時指出問題。當學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隨著練習的深入,動作連貫,協(xié)調一致,不再需要時刻注意就能持續(xù)穩(wěn)定正確的操作,教師才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行練習。
三、連貫定位階段的循環(huán)訓練與抽樣訓練法
定位階段是整個技能學習過程的重點。它是在完成分解動作基礎上,將整套動作的順序通過多次訓練而固定下來,不僅各個動作要準確無誤,而且全套動作要形成條件反射的連鎖反應。此階段采取循環(huán)訓練與抽樣訓練,最終達到知動協(xié)調,知動協(xié)調是學生縮小自我動作與標準動作之間差距的方法。這其中內涵是知動反應原理,它是知動協(xié)調的精髓,在此期間并不是“教師沒有什么事了,該學生練了”的時間,而是教師要花大量心血去分析學生情況,抽樣訓練,出現(xiàn)問題即時解決。在鉗工技能實訓中,僅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還遠遠不夠。鉗工的操作主要用手來完成,培養(yǎng)出一定手感就更為重要。對初級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絲米級。學生要對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銼削為例,學生需要了解當自己分別采用大板銼、中銼與油光銼時,每次銼削的銼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輕重,開始尺寸較大,忍不住用力連銼幾下,就把工件尺寸銼小了。這就要求學生多動手、多檢測,多思考,多觀察,通過科學訓練,熟能生巧,循序漸進,逐步培養(yǎng)出一定的感覺技能。一般情況下,熟練的學生在鋸割后留下約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銼連銼十次左右,將余量減少到約0.1mm,然后使用中銼再銼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銼修整。
四、自動階段抽樣強化法
自動化階段是技能動作的最后階段,是熟練技巧的形成階段,是使得學生能對全套動作完全嫻熟,做到得心應手,具備一定的實際應變能力的沖刺階段。教師應根據(jù)實訓的內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針對性的課題練習。對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鉗工的針對性練習課題較多,例如“凹凸T形配”、“方孔配”等。
當然無論是單項操作技能練習,還是綜合操作技能訓練,在每次實訓時都要建立一個評分標準。學生對照這個標準,可以了解實訓的要求,教師利用這個標準,方便對學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評價;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進,教師對學生的成績及時予以肯定,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教師還應注意利用技能評價,引導學生進行相互比較,增加競爭意識,形成你爭我趕的局面,提高學生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