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選取實驗班對“屏幕錄像”開展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運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法了解學習者對新模式的認可度,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
為檢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本文以“微課制作技術”中的“屏幕錄像”教學內容為例,開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實證研究。為進一步探究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計算機類課程的有效性,本文選取實驗班對“屏幕錄像”開展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并運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法了解學習者對新模式的認可度,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
1. “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
班級共由40人構成,該班級已經完成前續(xù)內容的學習,課程建有基于云平臺的在線課程,前期已經在云平臺上進行了輔助教學的嘗試,學生具有進行網絡學習的條件,也具備了利用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
(1)教學內容分析:在“屏幕錄像”教學單元中,我們把“屏幕錄像專家的安裝”、“屏幕錄像專家的使用”等知識和技能通過微課完成;
(2)微課設計和制作:錄制了三個微視頻,主要講解了“用LXE/EXE格式錄制屏幕”、“錄制視頻(AVI格式)”、“錄制視頻(WMV格式)”等內容,并設置了三個由易到難任務,此外還開展對微課難度是否適宜、利用多少時間完成任務等在線討論來收集反饋信息;
(3)課內活動的開展:根據(jù)學生反饋進一步討論了“用LXE/EXE格式錄制屏幕”、“錄制視頻(AVI格式)”、“錄制視頻(WMV格式)”不同點,然后以此作為典型任務,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形式完成“簡單FTP服務器搭建”屏幕錄像制作;
(4)課后活動的設計:選取優(yōu)秀的“簡單FTP服務器搭建”屏幕錄像作品在網絡課程上進行展示,并布置“FTP服務器Serv-U搭建”錄屏拓展任務,上傳任務所需素材供學生自主拓展學習。
2. “翻轉課堂”教學實施效果分析
(1)對課前微課的學習反饋
表1中問題1“是否能很好地完成課前微課中所安排的任務?”的數(shù)據(jù)顯示通過微課的學習,100%的同學都能順利完成過關任務,只是完成的程度不同,對學生提交作業(yè)的批改也印證了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學并給以足夠的時間,多數(shù)學習者能獲得優(yōu)良的學習成績。對“學習課前微課所用的時間是多少?”的數(shù)據(jù)表明(表1中問題2),有近一半的同學花費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而前15%的同學與后17.5%的同學花費時間相差達20分鐘,學生在完成任務所花費的時間上有明顯的差異。不難發(fā)現(xiàn)有部分同學在學習微課時候,有暫停或者重復觀看的現(xiàn)象,這就充分印證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分層教學上的正向作用。
(2)對該模式認可度和效果的調查分析
在完成“簡單FTP服務器搭建”屏幕錄像內容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后,采用網絡調查問卷和隨機訪談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表2的數(shù)據(jù)顯示20%同學認為該模式的學習效果很好,52.5%認為學習效果較好,只有27.5%認為學習效果一般,沒有同學認為該模式使得學習效果變差;與之對應的是75%的同學喜歡繼續(xù)使用該模式開展教學,沒有同學反對繼續(xù)使用該模式。這就表明學生對計算機類課程使用該教學模式有很高的認可度,在進行隨機訪談過程中,有學生就提出“提倡多多推廣,多進行一些翻轉課堂”,“嘗試了一次,感覺很好”等。
本文針對翻轉課堂實施中課前、課內、課后活動的設計及銜接問題,提出了一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開展實踐研究,初步驗證了該模式的有效性。該模式通過課前的過關任務、課內的典型任務和課后的拓展任務實現(xiàn)了知識(技能)傳遞、知識(技能)建構和內化、知識(技能)鞏固和拓展。通過應用效果調查印證了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初步驗證了該模式的可操作性。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三大任務的教學模式是基于計算機類課程教學實踐構建的,是否適用于其他內容的教學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作者簡介:
楊克勤(1965-),男,漢族,河北保定人,教授,美國微軟MCSE系統(tǒng)工程師,河北省優(yōu)秀教師,保定市新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研究方向:企業(yè)信息化。
*注:本論文來源于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微課云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 ,課題編號:2015GJJG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