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娜
【摘要】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亦是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抓住了學生,也就抓住了教學的生命。要讓學生立于課堂的正中央,教師先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好的“課前交流”是教師輕松走進學生的綠色通道,也是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渠道。通過“課前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放下包袱,消除緊張,敞開心扉,身心放松地走進課堂。同時,還能及時有效地滲透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學有方法、學有興趣。
【關鍵詞】走進學生? 課前交流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亦是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抓住了學生,也就抓住了教學的生命。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說過:學生就是教師的全部,課堂上,教師的眼中應該全是學生。只有真心對待學生,真誠與學生交朋友,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贏得他們的信賴和尊重。學生才能“愛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磥恚寣W生立于課堂的正中央,教師先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
課前交流是教師走進學生的開始。通過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放下包袱,消除緊張,敞開心扉,身心放松地走進課堂。同時,有效的課前交流還能及時有效地滲透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學有方法、學有興趣。
下面,通過幾個案例和大家分享自己在這方面的學習、思考和嘗試。
“‘學問一詞還可以怎樣理解?”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問題讓學習發(fā)生。數(shù)學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特別提出:“增強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蔽艺J為,“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要落實在“問”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標則要落實在“學”上。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用”等核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核心問題引領學習活動的真正發(fā)生,讓學生在“問”中“學”,在“學”中“問”,使“學”和“問”有機交融在一起,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因此,每次借班上課,筆者經(jīng)常會圍繞“學問”一詞和學生進行這樣的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你們年級一共有幾個班?
這么多班級,為什么就選了你們班來這里上課?
生:我們班最優(yōu)秀!(學生充滿自信)
師:那你們猜,會場這么多老師,為什么張老師走進了咱們的課堂?
生:張老師也很優(yōu)秀?。ㄐβ暎?/p>
師:在你們心中,優(yōu)秀老師應該是什么樣的?你們盡管提出要求,我和老師們努力去做。
生:知識淵博;風趣幽默;和藹可親;……
師:同學們排在第一位的要求是“知識淵博”,其實就是要求老師有“學問”(板書),是嗎?
生:是!
師:“學問”這個詞,除了它的本意,在數(shù)學學習中,我們還可以賦予它什么新的理解?
生:要學要問;有學有問;勤學好問;能學能問;……
師:大家的理解可真有價值!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做到“勤學好問”,還要做到“會學會問”!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試試,看哪些同學是“好問”又“會問”的好孩子。
張老師剛剛走進咱們的課堂,面對一個新老師,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生1:您叫什么名字?
生2:您從哪里來?
師:真會提問題!是啊,了解一個人,這些都是很自然要想到的問題。
生:您幾歲了?(笑聲)
師:大家為什么笑了?這個問題有問題嗎?
生:年齡是女同志的隱私,在這里問不合適。(笑聲)
師:你的生活經(jīng)驗可真豐富!除了年齡問題,還有什么問題也是女同志的“隱私”?
生:體重。(笑聲)
師:看來,這些問題不太適合在這樣的場合提出,我們要盡量避免。
師:不過,如果真想知道老師的年齡,剛才這個同學的問法有問題嗎?
生:不能問“您幾歲了”,這樣就把老師當成小孩子了。
師:那換成“您高壽”行嗎?(笑聲)
生:不行!不行!又把老師問老了。
師:怎么問才更合適?
生:應該這樣問:“老師,您多大年齡了?”
師:是啊,在什么樣的場合,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是有講究的;面對不同的對象,同一個問題選擇什么樣的問法也是有講究的??磥?,我們不僅要“好問”,還真的要“會問”??!
光一個“問”就有這么多的學問,那具體到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中,“學”也是要講方法和藝術的。
數(shù)學學習中,我們常常是先有疑而產(chǎn)生“問”,然后圍繞“問”來展開“學”,隨著“學”的不斷深入,我們可能又會產(chǎn)生新的“問”,展開新的“學”……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學習歷程,我們會從中收獲很多的“學問”!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課堂,一起嘗試做有“學問”的人吧!
“其實,每個同學都有一臺專配的小電腦!”
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要善于分類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注重同類新舊知識點的溝通和聯(lián)系,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jīng)驗解決新問題。這既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對數(shù)學思想的有機滲透。如果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能巧妙地引領,智慧地滲透,就會達到潤物無聲”的理想效果。
下面“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的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你們實話實說,好嗎?
“你們喜歡玩電腦嗎?”
生:喜歡!
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電腦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了。除了貪玩游戲不太好,電腦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積極的幫助?
生1:能上網(wǎng)查閱課外資料,幫助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
生2:能在上面寫文章、畫畫、聽音樂等。
生3:能在里面保存資料。比如,每次旅游回來,我爸爸都把照片存放在電腦里。
……
師:是啊,電腦的作用的確很大。尤其是剛才大家說到它的“儲存”功能我深有體會。每次活動的重要資料都可以建一個文件夾存入電腦,等需要的時候再取出來,很方便我們的生活。
師:大家知道嗎?其實,每個同學都有一臺專配的小電腦!這臺小電腦你隨身攜帶,隨時開啟,隨時可以往里面存資料,也隨時可以從中取資料。找找看,它在哪里?
生:在這里!(學生指自己的大腦,笑聲)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啟動你的小電腦吧。
師:打開之后,找找看:在某個盤(D盤、E盤或F盤)里,是不是有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學習收獲的文件夾?是以你的名字命名的,里面存的全是你學到的知識,找到了嗎?把它打開,里面是不是又分學科建了一些小文件夾?語文的?數(shù)學的?音樂的?美術的?……每一個文件夾中,都分類保存著各個學科學到的知識,是嗎?
今天是數(shù)學課,我們就把“數(shù)學文件夾”打開吧。我猜里面一定又建了不少的小文件夾!找找看:數(shù)的認識的,四則運算的,平面圖形的,立體圖形的,數(shù)學廣角的……
看來,同學們把學到的知識都分類整理并存放著,真是學習的有心人!
師:請同學們睜開眼睛。我們一起來回憶:當我們學習新知時,你從小電腦存放的這些舊知識”中搬過“救兵”嗎?
生1:搬過。在學習“小數(shù)乘法”時,就搬過“整數(shù)乘法”來幫忙。
生2:學習“小數(shù)除法”時也搬過“整數(shù)除法”。
師:是啊,當我們學習新知識,遇到新問題時,總是不經(jīng)意地從過去儲存的同類“舊知識”中尋求“援助”,是“舊知識”“走出來”幫助我們解決“新問題”的。大家一定不要忘了它們的功勞啊!
師:請大家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nèi)容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件出示)
看到這個新的學習內(nèi)容,你想從電腦中打開哪個小文件夾?準備尋求誰的“援助”呢?
生:我覺得要打開“平面圖形”這個文件夾(師課件配合出示小學階段認識過的平面圖形),準備尋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援助”。
師: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我覺得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它們可能會幫上忙的。
師:同學們學習數(shù)學時,有時直覺真的很重要!
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算法可能會幫助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正方形屬于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我選擇把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先在黑板上記下來。(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究竟它對今天的學習有沒有幫助?是不是我們要搬的“救兵”?讓我們走進課堂,拭目以待吧!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復習課,是一種重要的課型,也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常常遭到師生們的“反感”和“冷落”,復習似乎成了“燙剩飯”和“多做題”的代名詞。怎樣改變復習課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印象,讓他們真正認識到復習的意義,知道怎樣開展有意義的復習,并在復習中生長出新的智慧,進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對復習的濃厚興趣,等等。這些都是擺在教師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帶著這樣的思考,每次借班上復習課時,筆者都會和學生進行一番這樣的“課前交流”: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復習課”。(板書“復習”)
師:喜歡上“復習課”嗎?
生:喜歡?。ù蟛糠郑呗暎?/p>
不喜歡。(少部分,低聲)
師:為什么喜歡?
生1:因為通過復習,可以避免讓學過的知識忘掉。
生2:還可以把沒掌握好的知識補上。
生3:還能幫助我們考出好成績。
……
師:看來,復習真的很重要。可我小的時候,和剛才的幾個同學一樣,不怎么喜歡上復習課。我請他們來說說看,看看我們不喜歡的原因是不是一樣的?
生4:復習的知識都是過去學過的,感覺像“燙剩飯”一樣,沒意思。
生5:復習課上,總是讓做很多題。
生6:不像上新課,對新知識充滿好奇。
……
師:我小時候真的也是這樣的感覺。謝謝你們讀懂了我。
師:可是,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叫孔子,他呀,對“復習”有一種特殊情感,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師:我們從他的著作《論語》中摘取兩則語錄,大家一起來品味吧。
(課件出示):“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生(試著解讀):學問要經(jīng)常溫習,這不是很快樂的事情嗎?
師:他為什么覺得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呢?
我們繼續(xù)看(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生(解讀):復習舊知時,又能知道新知,就可以做老師了。
師:是啊,這兩則語錄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地溫習學過的知識,既能查漏補缺,又能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不斷地思考得到提升,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和領悟,增長新的智慧和本領,甚至還能做“小老師”了呢!有了這樣的進步,我們就會對復習更加充滿興趣,趣而生悅,就會感覺到復習真的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了。
今天,我們就走進復習課,在復習中試著找找這種美好的體驗和感受!好嗎?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前交流”是教師輕松走進學生的綠色通道,也是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渠道。
走進學生,讓我們從“課前交流”開始……
注:本文為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讀懂學生”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CJYC14041005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