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辛丹
門票收藏是從上世紀70年代就興起的收藏活動之一,門票收藏的種類有博物館門票、名人故居門票、宗教景點門票等等。我國最早向社會公眾出售的門票是三貝子花園(即現(xiàn)在的北京動物園)門票,時間為1908年5月20日。民國時期公園較少,直到解放后大量的皇家建筑和私人花園才先后向人民群眾開放,門票的數(shù)量開始增加,印制質(zhì)量也大幅提高,而且材質(zhì)也從單一的紙質(zhì)向塑料、磁卡等多品種發(fā)展,形狀更是日新月異,過去的長方形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被方形、扇形、圓形和異形券所打破。
錢幣、書畫等早已成為人們的收藏熱點,但門票收藏發(fā)熱,還是近幾年發(fā)生的事。旅游門票作為一個收藏投資品種并具有一定影響是1985年以后的事。1985年,第一屆全國旅游門票展覽在武漢舉行,旅游門票從此作為一個獨立的收藏品種進入收藏領(lǐng)域,但直到20世紀末,旅游門票才成了熱門收藏品。據(jù)報道,一張已經(jīng)過時作廢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前不久被高價拍賣,這使那些曾經(jīng)擁有過這張門票而事后又隨意丟棄的人后悔不迭。
實際上,使用過的一些門票有升值空間并不是新聞,前兩年,就有人以300元的價格購買一張1977年的西安市勞動公園門票,這張門票當時的售價只有兩角。在國外,收藏門票與收藏郵票一樣,早為收藏者關(guān)注,一些熱點門票成為收藏者獵捕的對象,其價格也扶搖直上。像美國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門票的市場價格已至天價,希臘奧運會門票價格一路攀升。目前,從“神一”到“神六”的成套編號門票,民間市場價已被炒到驚人。
當然,并非所有的門票都具有保值或升值可能,能通過短線投機獲取暴利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抱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收藏門票,是收藏者必須要理性考慮的問題。收藏更多的是一種興趣,并非牟利的工具。
與其他藏品動輒成千上萬的身價不同,門票收藏可以說沒有門檻,買張門票最高不過百元左右。而且現(xiàn)在,愛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不再是個性和另類的代名詞,正變成眾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旅行的時候順便帶回一張門票收藏也是美事一件。除了自己的門票,也可以發(fā)動親戚朋友的力量,還可以去各地的郵幣市場、舊書市場淘寶。
不得不提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使用移動支付、掃碼進門,紙質(zhì)票據(jù)說不定哪天就像糧票、布票那樣,成為歷史中一粒微小的塵埃,隨風而去。到那時候,我們想要一睹門票的芳容,就不容易了。不是所有的門票都具有保值或升值的可能,但是所有的門票都見證了歷史、見證了時代。對普通人來說,收藏門票,就是收藏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