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三,愿意寫記敘文的學生越來越少。原因何在?記敘文制勝在精巧的構(gòu)思、具體生動的描寫、真實且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前兩點是寫作技巧方面的標準,第三點則是從選材上提出了要求。其實,大部分學生“拒絕”寫記敘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素材。那么,如何在記敘文寫作中選擇觸動心靈的素材呢?
一 有生活氣息,熟悉又陌生,平凡中見新意
我們的生活是不竭的素材寶庫,但我們總視而不見。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的作文,即使語言華美,內(nèi)容也必然干癟。因此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我們會要求學生練習觀察日記的寫作。
寫一些我們經(jīng)常忽略的人,如小商小販(修車、修鞋、縫補的,賣菜、做早點、送外賣、售雜貨的)、家庭主婦、上班族、老弱病殘、流浪乞討者等。
寫一些容易被我們遺忘的角落,如報亭、拐角、小巷、街道等。
選擇一個角落,或一件物品,或一個場面,細致觀察、反復咀嚼、用心品味。
抓住觀察對象,寫外觀,描神韻,記言行,合理想象,每天寫不少于200字的觀察日記。
比如,曾經(jīng)不被大家注意的一只校園流浪貓就成了學生筆下的主角。
它邁著輕盈的步子,在走廊里來回巡視,最終來到了二樓的盡頭。這間教室的燈光似乎比別處亮些,在夜里,映得它灰色的眼睛像星空下的湖泊,泛著瑩瑩的光。它悄無聲息地跳到窗臺上,在窗臺上蜷起尾巴,端端正正地坐下??看暗膸讉€同學發(fā)現(xiàn)了它的身影,正偷瞄著它竊竊私語。高貴的“校貓”只紆尊降貴地瞥了一眼,便不茍言笑地轉(zhuǎn)過臉。
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就可以繼續(xù)往前“走一步”了。同樣的人或物,今天與昨天有何不同?天天見到的煎餅攤有沒有在哪一天讓你產(chǎn)生新的感受?比如,學生觀察街邊小店里賣炒栗子,有一天,突然想到“石子兒還是那個石子兒,只可惜,栗子已經(jīng)不是那個栗子了”,讓原本質(zhì)樸的素材一下有了思考生命的況味。
另外,那些本無關聯(lián)的事,是否因你而發(fā)生了聯(lián)系?比如,南京市2018屆高三一模作文主題是“眾口難調(diào)”,一位學生巧妙地將外婆理家和自己組織班級活動兩條線串聯(lián)起來。兩者都是生活中熟悉的平凡現(xiàn)象,可是兩者一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美妙的效果,外婆的生活智慧啟發(fā)了困境中的“我”,伴隨著“我”的問題的解決,作品的主旨也凸顯出來。這篇記敘文讓我們感覺熟悉又陌生,平凡的小事中充滿新意,就像小蔥拌豆腐一樣清清爽爽。
二 拒絕平庸,不落俗套,充滿趣味
那些老掉牙的材料很難調(diào)動讀者的情緒。比如,寫到親情,就是母親在瑟瑟寒風中等待自己下課:寫到飲食,就是寫奶奶如何包餃子:寫到困境的突圍,就是寫自己某次考試失利,同學的勸慰讓自己走出陰霾。這些事例不能說沒有價值,但確實老生常談,很難讓人產(chǎn)生閱讀的驚喜感。如果我們在敘寫一件事時,能夠?qū)懗鏊牟懫鸱?,自然也就更容易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了。
如下面這段文字:
每日清晨,在那條名為校門口的小巷里,我總能看到一對中年夫妻。女人坐在老式縫紉機前,雙腳不停踩動著,蹙著眉頭,透過厚厚的鏡片緊盯著細針,細針旁粗糙的手掌按壓著布料敏捷地移動著,歲月的勞苦由飄垂下的白發(fā)敘述。
而男人呢,則日日慵懶地躺在板車上,絲毫不顧那邊一刻不停的腳踏聲,閉了眼只管睡覺,或悠閑地剝著橘子吃。我每每看了義憤填膺。
有一日,我起得很早,出門時恰巧遇上那個男人戴著安全帽,提了一袋橘子,從那片布滿黃色圍欄的工地里出來。靴子上沾滿了泥,洗得發(fā)白的夾克衫上布滿了白灰,他和兩三個工友告別,望向巷子時疲憊的臉上競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三步并作兩步走到了巷子里,來到了縫紉機旁。女人看見橘子驚喜地笑了,又心疼地拿起毛巾為男人擦拭額上的汗。
男人又像往常一樣躺到板車上了。
這段文字一波三折,閱讀第一段和第二段,我們很容易像小作者一樣“陷入”義憤填膺中:女人如此辛苦,而男人竟然不聞不問,還悠閑自在地躺著吃橘子,典型的大男子主義。如果事件到此結(jié)束,或者僅僅寫這一面,作文一定是單調(diào)的。故事的趣味在于事件有了新進展,原來我們觀察到的未必是生活的全部。尤其是最后一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是小作者所有的情感、立場都一目了然?!拔乃瓶瓷讲幌财健保@既是寫作技巧的要求,也是素材選擇的要求。
再如,2014年江蘇卷高考滿分作文《青春萬歲》讓讀者記憶猶新。小作者沒有像大部分考生那樣就青春說青春,而是拒絕平庸,先寫“老爸老媽都老了”,接下去寫“他們心中的火還沒有熄,他們未被生活磨平”,點出了青春萬歲的主旨?!澳鞘嵌嗝磩尤说囊荒唬汗夂永?,舊書里的碎屑逆著光紛飛。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讀著朦朧詩,像演講的青年。老媽蜷著腿,抱膝,目不轉(zhuǎn)晴地盯著老爸,像聽吉他的姑娘。”沒有俗套的口號式語言,而用細膩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傳達出父母心中不滅的青春精神。
素材的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我們能做有心人,慢慢地構(gòu)建起自己的素材園地,不僅有益于記敘文的寫作,對議論文寫作的幫助也不可估量,而這,都在“用心”二字上。
不退
南京師大附中高一 顧宸語
“咚——”
我的拳頭砸在琴鍵上,立刻傳來一個古怪而難聽的音符,隨后手指“撞”在琴鍵上,一串雜亂無章的音符響起,透出一絲煩躁。
深吸一口氣,再彈那已聽得發(fā)膩、彈得卻并不好的考級曲,不一會兒,又錯了一個音,于是又是“咚”的一聲。
手在琴鍵上面胡亂按出幾個音,又無力地垂下來。
閉上眼,耳畔傳來萬馬嘶鳴。一支已經(jīng)連續(xù)幾個日夜疾奔的疲勞之師走進了山谷,眼前突然濃煙滾滾,不一會兒,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末將在此恭候您多時了!”山坡上飛沙走石,幾千人馬齊刷刷從隱蔽處冒出來。
放眼望去,黑影密密麻麻排滿山野,形成壓迫之勢。
一支疲勞之師被包圍,該當如何?
一排排密密的音符,一根柄,一根尾巴,一個黑點的頭,它們長著一樣的臉,冷冷地逼視我。音符聚集處,我總出錯,我肯定我看見它們恨不得抱在一起嘲笑我。
那是最痛苦的時候,明明腦巾已萬分熟悉樂曲的旋律,但動手彈時,連流暢都做不到。
就差一點兒,差一點兒就成功了,我想。
就差一點兒,差一點兒就突圍了,疲勞之師的主帥也這樣想。若奔出這片山谷,便有法子躲開敵軍了。
等等——
敵軍圍困我,為何留出這條后路……我若退去……
“不能退!”心里有個聲音堅定地說。一退,必然士氣殆盡,潰不成軍,再無重振之可能。
欲破困境,唯有血戰(zhàn)!
“兒郎們,殺!”
一個音一個音磨,一節(jié)一節(jié)磨,一行一行磨,硬著頭皮反復練,耳畔終迎來溪水流淌。音符似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孩兒,蹦跳間有說不出的活潑美好。
指尖輕敲出流暢的韻律,那是在無數(shù)次痛苦抓狂后,那是在無數(shù)次是否放棄的徘徊后。我終究放不下數(shù)年的努力,放不下對鋼琴那純粹的喜愛,我也害怕若在這件事上退縮了,今后再難做好什么事。
所以,我只能咬著牙練,一次次,一天天,一月月……
我看著手指似微波泛起又落下,聽著琴音如泉水叮咚,那一排排密密的音符與我一同微笑起來。
“將軍血戰(zhàn)不退,殺出山谷,而后重整軍隊,統(tǒng)一中原,令國家強盛、人民安定。一切皆緣自那一戰(zhàn)之勇?!?/p>
拿到鋼琴考級證書的那天,天空澄澈如洗,白云悠悠。
名師點評
這篇記敘文很有新意,雙線交織,避免了落入俗套。文章把日常熟悉的普通生活寫出了“陌生感”,而且很好地契合了“在困境中突圍”的主題,小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也得到了體現(xiàn)。
(吳菊萍)
等待
南京師大附中高三 劉靖齊
等待雖然漫長,但讓感情變得彌足珍貴。
一次,外公外婆去超市,外婆走累了,于是約定在超市門口等外公。外婆記憶力不好,外公一再囑咐她一定不要走開,走出老遠還頻頻回頭看。
可等外公從超市出來,門口卻沒有外婆的身影。外公頓時緊張起來,一邊用目光搜索著人群一邊自言自語:“人呢?難道進超市找我了?”想到這里,外公不敢耽擱,轉(zhuǎn)身又走進超市。七十多歲的人,動作不再矯健,此時卻三步并作兩步進入超市四下尋找。他緊盯著四周的一張張臉,可都是陌生的面孔。他快速思考著,忽然有了主意,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隨即翻找身上的口袋??尚θ莺芸煜Я恕獩]帶手機!外公懊惱地離開超市,急急往家趕。
他剛進家門,就聽媽媽高呼一聲:“爸!你總算回來了!媽剛才來電話說你人不見了,她還在老地方等著呢。你回個電話吧,我們都打算報警了。
外公聽后又驚又喜,立馬抓起老人機撥號。電話剛一通,他就大聲喊外婆的小名,那聲音大得整棟樓都聽見了。
原來,目送外公進超市后,外婆就站在原地等著。可半小時過去了,還不見他出來。外婆急忙打電話給外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外公的電話落在家里了。外婆只能繼續(xù)等待。哪知道,陰差陽錯,他倆就是互相沒看見,一個等待.一個尋找。
前些年外公住院做手術,外婆不吃不喝地在手術室門口站了七八個小時,外公痊愈出院后,無論他走到哪兒,外婆一定跟到哪兒??梢韵胂笸馄沤拥诫娫捛暗男那?,一定和站在手術室外等待一樣,帶著煎熬的滋味與種種可怕的臆測。
外公終于聯(lián)系上了外婆,電話那頭外婆由焦慮變成放松,又從放松迅速轉(zhuǎn)變成氣憤。她氣哼哼地掛斷電話,而外公又樂呵呵地打過去,世界又美好了!
很難說外公外婆之間的感情,愛情究竟占了多少。也許愛情的那部分早已隱藏在五十年后的蒼蒼白發(fā)和細密的皺紋間了,更多的愛來自長久的習慣與依賴。也許這就是讓愛長存的秘密。愛是一件非專業(yè)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術,不是商品,不是演出,而是像花草那樣自然生長,有一份對光陰的鐘情與執(zhí)著。
人失所愛,易于速老。這大概就是外公外婆如此年輕的原因吧?
雖然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名師點評
這篇記敘文描寫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全文充滿溫情,傳達了對真善美的追求。我們剛好看了生活一眼,生活就給了我們無限的愛意。
(吳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