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飽飽
素材聚焦
2019年1月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fā)起“20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票選活動。在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屠呦呦和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圖靈一塊兒成為候選人。
屠呦呦,早就是中國的驕傲。她提取的青蒿素,救瘧疾患者于危難。她的發(fā)現(xiàn)走向世界,獲得諾貝爾獎。 但這一回,屠呦呦不僅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亞洲唯一入選的科學家,更是整個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
人物背后:
/減法人生其一:一生只做一件事/
屠呦呦與青蒿素結緣,那是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了。20世紀60年代初,瘧疾肆虐,全球都沒有控制這個病的辦法,很多生命就此告終。1967年,毛主席和周總理下令,要集中全國的科技力量,聯(lián)合研究對抗瘧疾的新藥。
屠呦呦所在的單位響應號召,對抗瘧疾的523項目啟動,而屠呦呦成為中醫(yī)藥協(xié)作組的組長。那一年,屠呦呦39歲。她帶著一批研究員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制劑,選擇了其中640種可能治療瘧疾的藥方。最后,從200種草藥中,得到了380種提取物用在小白鼠身上做抗瘧疾檢測。 長達4年的時間,毫無進展。對于藥物研究,這太正常了,枯燥、寂寞常常令人絕望,但屠呦呦沒有放棄。
“東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jīng)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后才出現(xiàn)的?!蓖肋线显凇肚噍锼氐陌l(fā)現(xiàn)——中藥的饋贈》中寫道。
就是在這種忘我的研究中,屠呦呦發(fā)現(xiàn)了青蒿素適合治療瘧疾。
素材速用:39歲受命,85歲獲得諾貝爾獎,其中歷經(jīng)無數(shù)次失敗挫折,把自己當做人肉實驗,以身試毒,一度肝中毒也毫不退縮。成功的路上,我們需要這種義無反顧和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專注。
/減法人生其二:不爭名,不奪利,不上位/
屠呦呦,這三四年來成了全國無人不曉的大名人。
她人生的高光時刻,從85歲才開始。
但她從二十來歲起,就獻身中藥研究,三十多歲就獻身青蒿素研究。
這中間,漫長的五十年,她有成果,沒認可。
有人調侃:“屠呦呦,你這個三無科學家。”哪三無呢?一無博士學位、二無留洋背景、三無院士頭銜。
她讀大學那會兒,正趕上大躍進,之后是文革,沒法讀博士,沒法出國留洋。
但手握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偉大的醫(yī)學創(chuàng)舉,卻沒有院士頭銜,太不可思議了吧?
其實她也好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都落選。
原因呢?用她周圍的人的話來說:“屠呦呦,太不善交際了?!?/p>
屠呦呦的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說:“她何止不善交際,還特別愛說真話、不會拍馬屁。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也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
她骨子里也并不介意,她眼里只有科研高低、真理與否,你不給我院士當,我正好待在實驗室里,繼續(xù)研究、繼續(xù)優(yōu)化成果。
很多年后,屠呦呦功成名就,楊瀾問她:“人們稱你為三無科學家,請問您為什么沒有當選院士?”
屠呦呦說:“我如果當選了院士,怎么還會搞科研獲諾獎?”
楊瀾接著問:“您的科研成功70年代就完成了,為什么40年后才得獎?”
屠呦呦說:“因為諾貝爾獎一直等著我?!?/p>
楊瀾問:“您獲得了諾獎,現(xiàn)在可直接晉級院士了,是嗎?”
屠呦呦擺擺手:“不,我現(xiàn)在這樣比院士強多了!”
素材速用:曾經(jīng)有人說過:“成功這事兒,你不該去追求它,你得老老實實去追求過程,等你把過程做好了,成功和名利自然而然撲過來?!痹诿媲?,屠呦呦沒那么著急,更像試試一個默默耕耘在科學研究路上的踐行者。
/減法人生其三:盛名之下,不邀功/
在獲諾貝爾獎、被全中國熟知之前,屠呦呦就被國際生物醫(yī)學界盯上了。
2011年,屠呦呦獲得拉斯克獎,這是美國最具聲望的生物醫(yī)學獎項。
這也算是人生殊榮。但屠呦呦淡泊慣了,盛名來了,她依舊淡泊。
她曾委托北京校友會校友向母校贈書《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并親筆寫上“贈母?;荽妗?,蓋上她的印章。
這是她一輩子的研究成果著作,最能作為感恩禮物回饋給母校。至于為什么不出席,她不希望母校校慶的聚光燈落在自己身上。
獲得諾貝爾獎后,屠呦呦還是盡量保持低調。
據(jù)說,她住的北京四環(huán)某個小區(qū),當時諾獎出來,還沒人知道她就是得主。因為她叮囑親戚朋友還有同事,一定要保持低調,自己平時也跟普通老太太一樣,談最多的就是女兒、孫女,不談科研。
打電話來祝賀的,約采訪的,上門來約談的,多得不得了。屠呦呦老伴兒知道她個性,就是不喜歡整這些花邊兒,盡量幫她擋掉:“一大早起來,不知道接了多少電話了”“獲獎和我沒有關系,我不好講”“老太太今天太累了”……
屠呦呦說:“說實在的,我也沒有老是想著得不得獎的問題。榮譽的根本問題是榮譽多了,你的責任也大了。對不對?”
屠呦呦說:“如果我獲獎,能夠作為新的激勵方式,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多做點工作,我會很滿足?!?/p>
屠呦呦說:“科研成功能否獲得世界公認,不是靠期待和愿景,而是需要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xiàn)?!?/p>
直至今天,屠呦呦依然很低調,關于青蒿素,她原本可以孵化出無數(shù)研究的感人故事,但是她沒有。
她出名之后,有署名屠呦呦的雞湯文流傳甚廣,幫她的人生增光增輝,讓人們對她記憶更深刻,但她也公開說那不是她寫的。
關于青蒿,她只說:“青蒿素是傳統(tǒng)中醫(y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是集體發(fā)掘中藥的成功范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yè)、中醫(y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關于科研,她只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艱苦的努力,要堅持不懈、反復實踐,關鍵是要有信心、有決心來把這個任務完成??茖W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腳踏實地!”
素材速用:榮譽面前她卻有著更強的社會責任,一個單純到眼里只有手中事的人,拿了諾獎;一個單純到眼里只有眼前人的人,家庭圓滿;單純的力量,減法的力量,也是屠呦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