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幼朵
(漳浦縣教師進修學校,福建 漳浦 363200)
英語課程內容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包括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語篇類型包括連續(xù)性文本和非連續(xù)性文本,非連續(xù)性文本包括圖表、圖示、漫畫等[1]。課文插圖作為圖示的一部分,為語言學習提供文體素材。
小學英語教材圖文并茂,以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高年級教材主課文圖文平行呈現(xiàn),可解讀為三部分:插圖所設置的情景及闡述的內容;文本所闡述的內容;圖文共同闡述的內容。主課文的插圖生動、與文本緊密相關,是主課文語言情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插圖中所呈現(xiàn)信息能從不同程度體現(xiàn)文本的主題與內容,輔助理解文本內容。合理使用主課文插圖,能有效輔助達成教學目標。
小學生具有“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學習特點,比起成年人,小學生更能從圖片中獲取信息。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在插圖和關鍵詞的提示下,大多能較好地表達圖片信息。所以在高年級課堂教學中,可以有目的地以問題為導向,設置who, when, what, where,how等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插圖,獲取基本信息,確定主題,走近文本。
圖1
例如:六年級上冊Unit 2 P hysical exercises Part B,教學時,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Where are they?Who are they? When is it? What are they doing? 學生在觀察圖片(如圖1)信息以及原有的知識體系上,可推斷性地回答這四個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初步確定本課的主題為Basketball Game。
1.本課主題:Basketball Game
2.Basketball game的時間、地點、雙方球隊;利用四年級下冊Unit 1 Days of the Week中對周一到周五活動的描述猜測比賽時間,看圖猜測地點,根據圖中球員身著的球服標號猜測班隊。
學生通過讀圖、答問靠近文本,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閱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二級語言技能中指出:能借助圖片、圖像、手勢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在確定語篇主題的前提下,圍繞主題,結合課文插圖和文本展開學習,獲取相對細節(jié)的信息。
以上文的Basketball Game為例,學生需要提取比賽現(xiàn)場的具體信息。比如:
1. 具體比賽班隊:Class One and Class Two.
2. 雙方班隊的球員:介紹圖中認識的人物是各班隊的players,并進行語言知識的學習。
3. 描述賽場內的具體活動:看圖具體描述場上、場邊人物的具體活動,并通過文本內容核對并學習語言知識如生詞pass, ball, catch, player, team,cheer等和“現(xiàn)在進行時”。
圖片是由文本通向學生生活體驗的橋梁。面對成段的文字和不時出現(xiàn)的新詞匯、新短語,教師可以借助指向明確、表意清晰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閱讀的語境和相關信息。[2]主課文插圖展現(xiàn)的語境及信息極大程度地佐證了文本內容的意義呈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圍繞一定的主題語境,圖文結合,在語篇學習中提取具體信息,理解語篇,有效推進語篇學習。
《課標》二級語言技能“說”中指出:能在教師的幫助和圖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在描述和講述之前,學生需要先學會復述,為講述故事奠定語言基礎。在學習語篇相關信息的過程中,提取關鍵信息。學生在理解語篇的基礎上,利用關鍵信息及課文插圖,有邏輯地復述課文,走盡文本。
依然以上文的《Basketball Game》為例,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提取了關鍵信息(如圖2-3),并設計在板書上。
圖2
圖3
在關鍵信息和插圖的幫助下,教師化身“體育頻道解說員”,看圖對這場比賽進行聲情并茂的整體解說,為學生做示范,之后由學生解說。
關鍵信息為學生的輸出搭建語言支架,插圖則讓支架有了依靠的臂膀,利用插圖,結合關鍵信息,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信息的梳理,實現(xiàn)語言的體驗與輸出,走盡文本。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書中寫道: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在教育中,教師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么回歸課堂,在主課文的教學中,插圖的使用,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1. 主課文插圖信息的獲取要基于主題和文本學習需要
利用插圖,不是純粹有什么說什么,還需要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圖上有什么,基于本課主題及文本學習需要,提出問題如:who, when,what, where, how等,讓學生嘗試說出或推斷出圖所反映的基本內容。通過長久訓練,學生能夠學會把握插圖內容觀察的落腳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前應深入解讀語篇,充分把握文本所承載的語言知識、技能、文化等,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插圖。
2. 主課文插圖信息的獲取、表達要基于學生學情。
到了五六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開始呈現(xiàn)差異性。設置問題,引導插圖觀察時,需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A較好的學生,可直接根據插圖查找并表達相關信息;基礎一般的學生,可以給予關鍵詞或句式的提示;基礎較弱的學生,除了給予提示,還應鼓勵其結合課文的文本內容查找信息并嘗試表達。
《課標》在二級學習策略中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在解讀主題,圖文共同推進的語篇教學中,根據文本描述順序,關注插圖觀察的順序,如:同個話題下多個插圖間的順序是否需要調整,或單個插圖的描述順序是從總體到細節(jié),從遠及近,從左到右還是從上到下等。插圖描述順序的引導,有利于學生有邏輯地復習和歸納。如上文的Basketball Game就是利用從總體到細節(jié),從賽場中到賽場邊的描述順序。理解了這一描述順序,利用功能性板書,使用輔助構成篇章的關系詞,教師給予示范,能輔助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復習和歸納,幫助學生有邏輯地進行復述或運用。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解讀課標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教學資源,立足學生基礎,結合功能性板書、語篇連接詞,有目的、有邏輯地使用課文插圖推動語篇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