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
1
興城是座有水汽的城市,也是一座有記憶的城市。
那天晚上,我們圍坐院當央的小石桌上,從月上柳梢頭喝到窗前花影婆娑再到星河漸落月如鉤。文人好酒,尤其逢著月色知己,氣氛比酒濃烈,我們說著這座城,由此無限放大,興奮時敞開嗓子吵,沉重了個個嘆息。
回到房間,我仍無睡意,想著隔街的古城——若夜深人靜登城俯瞰,月輝之下的丘陵和渤海灣是什么樣子,能否遇上那些曾經(jīng)捍衛(wèi)古城的人,還有脫掉鎧甲的袁督師。本質(zhì)上講,與督師同屬文人,共具天真、熱烈的個性,雖時代不同,但經(jīng)歷和感受對標,精神因此高度契合。
我始終覺著,他當年的行為有些浪漫式的自大,試圖以一人之力撐住嘩啦堆塌的大山,多么的不現(xiàn)實。這種書生意氣,到什么時候都會到處碰壁頭破血流啊。
2
幾進薊遼督師府,必看的節(jié)目是一個情景?。?/p>
督師端坐大堂,聽探哨一報再報:八旗軍西渡遼河,正穿越寧遠城東;八旗軍至首山與螺峰山隘口,八旗軍在城北五里處設扎大營……
督師喝令左右,授意軍機,之后手提長劍,率領參將副將出門,登城觀敵瞭陣,展開血腥的廝殺。
演員們已經(jīng)換了幾撥,這一撥太年輕,飾督師的小伙子嬰兒肥未退,演不出督師的書卷氣和山河在胸的豪情,但我及現(xiàn)場觀眾不敢嬉笑,反而人人肅穆,一如時光逆轉(zhuǎn),重返明天啟六年。
那一年的天啟帝真心不順,先是努爾哈赤兵臨寧遠,緊接著京城王恭廠大爆炸,山西地震,所有跡象預告,歷經(jīng)二百多年的朱氏王朝要退場了。而薊遼督師府每天上演的,正是努爾哈赤與督師交手的前奏。
天命汗在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到來,彼時寧遠城尚余新年喜慶,艷紅的炮仗皮與白雪映襯,春聯(lián)還閃著墨汁的光澤。與這份熱鬧相反的景象是,寧遠民戶門窗緊閉,大街小巷空無一人,萬余雙眼睛、萬余雙耳朵、萬余顆心,都集中在寧遠城上。
大戰(zhàn)前夕,寧遠城上空陰云翻滾。
天氣晦暗,也可能飄著零星的雪,那時候?qū)庍h城還沒有清婉的芙蓉花,伸過城墻的花朵粉飾的小學校,但百姓和孔廟是有的,富貴者居城內(nèi),貧賤者住城外,享受儒家文化浸潤。遠處,首山云霧昭昭,渤海灣不揚一道波濤。
督師定睛觀察來勢洶洶的八旗軍團,寒風給他的猩紅征袍梳起水浪,掩蓋了微微發(fā)抖的雙腿——我總是臆測,將軍第一次親歷戰(zhàn)陣,心里盈滿了恐懼,這種生理反應很正常,因為他沒有勝算。
督師本是福建邵武的縣令,借著進京朝覲之機,抽空單人獨騎,夜奔榆關考察軍情。督師此舉純屬個人行為,需要勇氣,還得冒著遭人嗤笑的風險,好在他的軍事才能受內(nèi)閣大臣賞識,被御史侯恂破格提拔,任職兵部。末流小吏平步青云,內(nèi)幕如同戚繼光得到張居正的任用,一口氣守遼十五年。該特例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天啟帝滿朝尋不著可用之人,無奈突擊提拔,希望收拾殘局,重整河山,扭轉(zhuǎn)整個遼東頹勢。
這上下共同的期盼,由一場對話可知一二。書上說,督師上任之前,曾與革職聽勘的熊經(jīng)略有過交談,廷弼問,操何策以往?督師答,主守而后戰(zhàn)。廷弼聞言心喜,視他做收復失地的不二人選。
不冒進,穩(wěn)住陣腳,再圖勝戰(zhàn),與熊廷弼的戰(zhàn)略思維吻合,下獄負罪的經(jīng)略大人仿佛看見遼西的一線曙光。
督師乍到遼西,委任兵部僉事、山海監(jiān)軍,也就是說,安排的職務并不高,一切事宜均應服從經(jīng)略,而后方可動作。任命的尷尬使督師一到寧遠就遇到麻煩:王在晉堅持放棄遼東,退守山海關,重修城池邊墻,以衛(wèi)京師。督師決意鞏固寧遠,將防線推出榆關二百里外,再連通錦州。今天看,督師的戰(zhàn)略定位是正確的,防線縱深,有利于緩沖,太過靠近榆關,一旦戰(zhàn)敗退無可退,京師危卵。何況還有遼西十萬百姓,豈能采取逃跑政策,置黎民于水火。
但王在晉地位高,內(nèi)閣重臣,督師的建議自然不予采納,兩人意見相左,督師暴露文人性格,背地給首輔葉向高寫信,陳明心跡。這件事情若擱在今天,恐怕督師一輩子的功名前途到此休矣。也可能,慣于趨炎附勢的我們,根本就拿不出督師的勇氣,跟上司針鋒相對。所幸王在晉大度,所幸這封信沒有層層批轉(zhuǎn),直接落在葉首輔手里。葉首輔閱罷,急與大學士孫承宗商榷,結(jié)果,大學士出關替代王在晉,親理遼東事務。
國家命運把兩個文人捆綁在一起,他們要筑一道鋼鐵遼西,抵御后金。
督師與大學士修筑城池,整飭邊事,收拾人心,為的就是迎接這一場惡戰(zhàn)。
我覺著,下令開炮之前,袁督師內(nèi)心的擔憂和怕都有道理——此時,天啟帝的朝中混亂無序,遇到問題莫衷一是,完全沒有了準則和法度,失去基本的判別力。另一個不利形勢是,他的良師益友孫大學士受閹黨排擠被迫離職,取而代之的是兵部尚書高第,此人私心極重,擅長釜底抽薪的勾當,遼西危急時刻,竟下令裁撤各處防御部隊。督師守遼四年,付出太多心血和汗水,他望著錦州、右屯、大凌河等地撤出的軍民,一路丟糧撒谷,哀嚎遍野,稟高第,寧遠不撤!
寧遠不撤有何良策?
白天頂著酷夏高溫瀏覽方城的時候,在督師府一一細讀他的時候,我代一城百姓問督師。
據(jù)悉,彼時的寧遠,滿打滿算不足兩萬人,誰敢指望對未來充滿焦慮的平民同仇敵愾,誰又敢保證士兵們面臨強大敵人戰(zhàn)斗意志不動搖?這場仗,與其說督師泣血山河,不如說他輸不起。寧遠落入敵手,他愧對師長們的厚望;寧遠失守,高第一干小人的打擊報復接踵而至,他可能是第二個傳首九邊的軍人,并殃及東林黨派系;寧遠戰(zhàn)敗,督師報國的雄心將被千夫污指狂妄,寧遠城毀人亡,督師罪累全家,落個滿門抄斬,家財散盡。
看看,師長寄托、派別斗爭、個人名譽、骨肉至親,他輸?shù)闷鹉囊粋€?這也是我為什么一再想說他當初的決定是文人式的情感沖動。
寧遠孤懸關外,不單在地理位置,還在政治語境。不利條件都擺在那兒,能為督師倚重的,恐怕就是架設城上的十一門佛朗機,因此,他看了一眼炮手羅立。
3
我喜歡中國那些古老城池的初名,如徽州,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如長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如玄菟、營州,暮奉玄菟急,秋草紫騮肥。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一一排開去,端莊典雅,由內(nèi)而外滿滿的大國文化之風。寧遠也是,我此次來,仔仔細細看四道古門:東春和、南延暉、西永寧、北威遠。春和在東,延暉在南,永寧在西,威遠在北。這使我欣喜,它們終于被人想起,喚回古城的蒼蒼舊貌,繼承它的顏色和氣味。有一年,我冒雨登城,那時四門的故名尚未恢復,簡稱東門西門,南門北門。我就想,按舊制,四門該有匾,鑲在門楣上方,字體遒勁,筆畫縱橫如奔馳的金戈鐵馬。
努爾哈赤算計好了,指揮左翼右翼封堵四門,他勒馬停駐永寧門外,仰望城上叫作袁崇煥的主帥,懷疑他角斗后金的資本——一個書生,無丁點兒實戰(zhàn)經(jīng)驗,憑萬余人之力,企圖據(jù)城固守,豈不可笑?他默默說道,紙上談兵的小子,本汗馳騁遼東時,你尚在襁褓,本汗勇奪遼沈,你還未諳熟用兵之道,我以幾十年的血拼,和你這白面書生對陣,難免有欺你之嫌呀。
督師似笑非笑,心底回敬,天命汗,今我用滿頭青絲,換你蒼然白發(fā),誰勝誰負,請見招。督師再看一眼羅立,那個他從家鄉(xiāng)帶來的忠誠炮手,點燃引信,炮彈出膛,射向殺氣騰騰的八旗軍團。
轟——
寧遠城山呼海嘯,殺聲陣陣。
甕城之上,我撫摸著一門葡萄牙制造的佛朗機,沒人知道羅炮手操縱的哪一門大炮,彈膛至今熱得燙手,裹挾著廝殺聲、叫喊聲,拋到空中又重重砸下的身體、戰(zhàn)馬、旌旗、石頭和金屬碎片。那一天,督師依仗著制造精良的熱兵器,打退后金一次又一次發(fā)起的沖擊,守城軍隊壯了膽量,抵抗異常頑強。赫圖阿拉一路打來的天命汗從未見過殺傷力如此之大的武器,內(nèi)心驚恐,又不肯歇手,堵住四門拒不讓步。
督師和天命汗殺紅了眼。
惡戰(zhàn)持續(xù)到二十六日,若按戰(zhàn)局走勢,這還是勝負難料的一天。但一個突發(fā)的狀況使戰(zhàn)事急轉(zhuǎn)直下:天命汗中炮負傷。
戰(zhàn)爭不可思議地結(jié)束。
于節(jié)節(jié)敗退的明朝廷來說,寧遠之戰(zhàn)堪稱大捷,鼓舞人心士氣。仔細一想,這大捷又存幾分僥幸——假如努爾哈赤不中炮,亦不撤兵,與督師死磕到底,先困你城池,再斷你糧草,外阻你救兵,孤城寧遠,又能堅持多久?這絕非無稽之談,事實上,皇太極繼位后,前后對錦州、大凌河采取圍城戰(zhàn)術,屢試不爽,硬骨頭的祖大壽就是被皇太極圍困到絕路上,走投無路降了天聰汗。問題在于,天命汗果真受傷,攻城失利,這令他惱火,忍著劇痛告訴兒子們,端掉寧遠守軍的給養(yǎng)。
偷襲覺華島的是皇太極,他率兵馳過渤海灣的冰面,登陸覺華島,火燒島上儲存的糧草,殺死島上軍民。
望著火光熊熊的覺華島,督師仍不出城。他知道,依城而戰(zhàn)才有勝券,他沒有膽量冒那個險,后金長于馬上野戰(zhàn),以一當十,過萬不能敵,假如他出城,就是送死。
后金洶洶而來,怏怏撤退,天啟帝緊繃的心弦頓時松了,朝野張羅著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宴會慶祝。然而督師樂不起來:覺華島一萬五千多守軍和商民俱遭八旗兵屠戮,八萬余石糧料、兩千多艘船化為灰燼,寧遠下一步的防守棋子落不下去。更令他添堵的是,慶賀的酒宴還沒散席,天啟帝已盤算著給遼西增派力量。天啟帝的想法,可能受了身邊人的鼓噪,因為人們很快看到,寧遠駕臨一幫子太監(jiān),個頂個端著內(nèi)臣的架子,橫挑鼻子豎挑眼,唯獨沒有人坐下來,耐心與督師計議糧草盡失的情況下如何防御。
督師心急如焚,一方面,他與王之臣、滿桂三人的矛盾日漸加深,頗感頭疼。督師與兩人戰(zhàn)時同心合力,戰(zhàn)后卻生摩擦,互相彈劾,關系緊張到上疏求去,奏請“乞休”。總而言之,寧遠城出現(xiàn)了戰(zhàn)后人事變動相當詭異的局面。
軍資被創(chuàng)、制度無序、將帥離心,這樣的勝利,稱得上大捷?
但朝廷需要,勾心斗角的官員們需要,全國百姓需要,因為人們需要麻木,時代需要麻木,無腦的狂歡比痛苦的思考更有市場。所以督師如何不展顏,也要咽下抱怨,在吵吵嚷嚷的宦官圈子里周旋,努力調(diào)和關系,繼續(xù)率兵駐守寧遠。更何況,封建帝制下培育出來的官員,愛國就是忠君,忠君就是愛國,哪怕他們誓死捍衛(wèi)的是個昏君。在這樣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下,督師對病入骨髓的朝廷尚存幻念,為顯示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決絕,竟將老娘和妻子從東莞接來。
游覽薊遼督師府的時候,念及于此,繼而想到,督師守遼的決定一下,就已經(jīng)埋下慘死的伏筆,這是他個人、明朝廷,乃至歷史的遺憾,又何嘗不是中國式封建體制的必然產(chǎn)物,也可以說,民族劣性這個強大無敵的兇手害了他。惜督師步步深淵,卻沒有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至少平臺召對之前,他毫無察覺。
你是一個書生,寒窗苦讀多少年,諸子百家翻閱無數(shù),你還相信一個爛到骨子里的人會發(fā)生奇跡嗎?然而你信了,一腔熱血灑溝渠。
無論如何,寧遠一仗,督師升格巡撫,這更加激發(fā)他的文人天真本性,滿懷熱情地帶領軍民,籌措糧餉,繼續(xù)修繕寧遠、前屯衛(wèi)等城垣。他清楚這一炮打疼了后金,報復很快會來,他必須集中精力干正經(jīng)事?,F(xiàn)在,寧遠城新磚補舊磚,在循環(huán)往復的時間接力中,已很難判斷督師摸索過哪塊磚,他在城上穿梭多少趟,或者如我這般,滿腹心事地專注于城墻中擠出的小棗樹,干旱的枝葉朝下垂著,開著淺淡的花,那纖細的語言,是奔向大地的力量。
4
興城政府針對古城實施了一系列計劃,其中之一是部分移民,減輕老城的壓力,逐漸恢復舊貌。該項措施前期進行順利,如今老城的居民已遷出不少,也因之留下后續(xù)問題。但心愿是好的,我愿意為古城的明天祈禱——一座寧遠城,半部明清史,熬過那么多的摧殘,屹立到今天太不容易,我們應該給它一個更負責的交代,給今天和未來留下記憶的載體。
寧遠城有此規(guī)模,第一應感謝督師。史籍確切說明,寧遠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隆慶二年(1568)毀于大地震。說到隆慶二年,十分的不太平,地震、風災、農(nóng)民造反,一出接著一出。寧遠城毀于三月二十八日的地震,此次震中是京師、樂亭,遵化、順義、灤河、保定等地均有震感。樂亭縣城外地裂一尺,長三丈,黑水噴涌。寧遠直接城崩。之后,寧遠城再沒有大型修筑的記錄。直到建州女真劍指遼西,督師以超人的戰(zhàn)略眼光看待寧遠,這座城才凸顯價值。
后金一戰(zhàn)撤退,督師抓緊時間修復寧遠、錦州、大凌河諸城,積極調(diào)配部隊,調(diào)換將官,建立寧錦防線。應該說,這是督師的軍事韜略,他不再像過去那樣,各衛(wèi)所之間互不協(xié)調(diào),他要打造寧遠乃至錦州的遼西走廊防線,大家步調(diào)一致,共同對付來犯之敵。換句話說,督師與其志在建立防線,莫若說他堅定的收拾人心。人心散了,城池再堅固又有何用呢。
督師搶抓工事期間,天命汗的身心備受摧殘,他疼痛于炮傷折磨,氣惱過度又引發(fā)疽病,只得去狗兒湯療養(yǎng)。但是療養(yǎng)也不安寧,駐守皮島的毛文龍時不時派兵騷擾,導致病情日益加重,身上潰爛不忍睹,因此,他決定回盛京的那天,潰爛之處一律蒙黃表紙,維護一個大汗最后的尊嚴。
在叆雞堡,大汗走不動了,他的船停滯水上,帶著遺憾和怒火離世。
榮登大位的皇太極比其父更多謀,他清楚地看到,后金要坐擁遼沈,占領遼西,必先砍斷明朝廷的左膀右臂——喀爾喀蒙古和朝鮮李氏王朝。因此,操持父汗大喪之時,他心里已經(jīng)合計著對策。而督師首先想摸清對手路數(shù),當然,也存干戈息止之意,趁機派人前往吊唁,捎給皇太極一封信。
議和的把戲,半真半假地開始了。
雙方各執(zhí)一詞,一個獅子大開口,一個擺出天朝圣威,議和之事沒取得任何實質(zhì)性進展,反將戰(zhàn)爭拖入臨界點——父汗安葬之日,皇太極派兵攻襲朝鮮。面對督師的指責,皇太極狡黠地答道:我與袁巡撫議和,可沒說不打朝鮮。作為宗主國,從屬國挨欺負,明王朝是要出面管的,但它自身難保,哪還顧得上番邦。而且督師的資歷地位都限制他出手,督師便忍了這口氣,不便太多發(fā)作。再者,議和成與不成兩可之間,他的深意在為建立寧錦防線爭取時間,倘若真去援朝,恐怕錯失良機,牙齒沒保住,反將腦袋丟了。
朝鮮李氏在皇太極兄弟子侄的強勢攻擊下,被迫與后金盟兄弟誓約。
然后,皇太極卷土重來。
一切均在督師預料之中,只是時間提前,他緊急部署副總兵朱梅、副總兵左輔統(tǒng)余國奇、平遼總兵趙率教火速駐防錦州,御敵于遼西防線之前沿。
八旗軍團遭到錦州明軍的有力抵抗,其中副總兵朱梅功不可沒。朱將軍墓在綏中李家村,給我印象極深刻的,是墓地牌坊前的兩尊石獅,那對石獅呈站立式,比之常見的蹲式不知威猛多少。想來,是工匠感念朱將軍功德,特意選了奇異的形制。
朱將軍等共同御敵,皇太極初戰(zhàn)受挫,索性直奔寧遠,替父報仇。
督師正在城上等著天聰汗。好比諸葛亮等著司馬懿。
一年多過去,兩人的心情均有別于1626年的正月。天聰汗鐵了心雪恥,督師胸有成竹——如今寧遠城人心思齊,軍民團結(jié),給了他莫大的精神安慰和感情支持。若說第一回交鋒督師只能抱城死守,今天,他敢放手一搏了——派總兵滿桂、副將祖大壽等率精銳出城迎戰(zhàn)。
東門春和,比之熱鬧嘈雜的南門延暉寂寥許多,即使白日里行人車輛往來的也不多,剛好這樣的安靜,讓我望見兩軍搏斗的景象。這又是一場惡戰(zhàn),從早晨到中午,寧遠城殺聲震天,炮聲不絕,八旗軍和明軍死傷累累。嗆人的硝煙中,督師立于城上,皇太極立于城外,兩人雖看不清彼此面容,已然猜透對手心思。
最終,督師逼退皇太極。這一仗真的令他高興,上疏說:
“十年來,盡天下之兵,未嘗敢與奴戰(zhàn),合馬交鋒。今始一刀一槍拼命,不知有夷之兇狠剽悍?!?/p>
大朋與后金交戰(zhàn)十年,傾盡兵力,竟無一次勝利,何等的悲哀。那些靠俸祿養(yǎng)活的將軍們,平日威風凜凜,一旦上了戰(zhàn)場,個個現(xiàn)了原形,置國家民族于不顧,或抱頭鼠竄,或繳械投降,或稀里糊涂做了刀下鬼。
而督師是個例外,一個瘦弱書生把不可一世的將軍們比了下去。在城上,披著鼓樓的獵獵旌旗,想起督師奏疏,我心里百味雜陳。
督師把與八旗大軍貼身肉搏視為揚眉吐氣的果敢,在他看來,智勇者不是死守,而在掌握主動,進退自如。此次寧錦大戰(zhàn),才算真的大捷,是督師軍旅生涯中的一次驕傲,身為命官的盡職盡責。
可是,督師高興的太早了,他將面對的,是勝利日的尷尬:朝廷頒布的慶功名單中,督師作為遼東巡撫、寧錦大捷總指揮,僅列第八十六位,“升官一級,賞銀三十兩,大紅繅絲二表里”。而那些指手畫腳的閹黨、貪官竟雞犬升天,封侯重賞??蓯旱氖?,賺盡便宜不算,還擠壓督師,迫使他寫下《乞休疏》,稱病回歸故里。
沒有人挽留,沒有人阻攔,他們覺得,從此可以安穩(wěn)了,書生的使命完成了,寧遠不需要你,朝廷也不需要你。
督師走了,帶著他的老娘和妻子,在歡慶勝利的鑼鼓聲中,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5
督師既急流勇退,他就該待在東莞老家兼一閑職,讀書交友侍奉老母,偶爾享受一下農(nóng)耕田園之樂,日子散淡而舒服??商靻⒌垡凰溃绲澮焕^位,命運又向他伸來淬了毒藥的橄欖枝。
崇禎帝推翻魏氏奸黨,東林派重新起用,宣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兼右都御使,督師薊、遼、登、萊、天津軍務。
沒有絲毫的猶豫,督師甚至欣喜若狂,收拾行裝即刻動身。
仍然沒有人告訴他危險,如果我在,我會跟他說,一個騙子和小偷橫行的國家,你是救不了的。可就算他聽了,他就不去領命嗎?他是文人,一個有情懷的文人。情懷,可不是五光十色的利益買得了的。
到達北京之后,崇禎急召督師咨詢遼東方略,督師有感朝廷重用,心情澎湃,提出打造關寧錦防線,以遼人守遼土的戰(zhàn)略思維,并拍著胸脯承諾五年復遼。督師又說,凡有利于邊疆之事,皆不利于自身,敵人也會想方設法離間邊臣關系。言外之意,將來傳出什么流言蜚語,還望皇上明察秋毫。崇禎對督師的回答,是賜予尚方寶劍。
愛卿,如今國家危亡,你是遼東擎天一柱,一切由你把握。
一把尚方劍,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九泉啊。督師沒想到,以遼人守遼土的戰(zhàn)略思維,葬送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督師跪接尚方劍的那一刻,渾身膨脹著書生意氣,以為真到了許身報國的時候。他聰明得太天真,忘了他誓死捍衛(wèi)的朱氏皇帝們一貫出爾反爾的本性,忽略了周圍是一群小人。
督師重返寧遠的日子在七月,時間是1628年。七月,是遼西最美的季節(jié),不知那天有沒有下雨,寧遠城的芙蓉花是否還在開,渤海灣泊著多少打魚船。不管寧遠城什么狀態(tài),反正督師回來了。
遠在盛京的皇太極審視著這位南方書生,奇怪他哪里來的驚人能量,此時的皇太極,對內(nèi)整頓,對外擴張,經(jīng)驗和膽略都比當年修煉的更豐富,表現(xiàn)更加成熟,他不再像當年那樣急于報仇,也拋棄了劃遼河而治的想法,他想要的,是跨過山海關。四海之濱,皆為吾土。
還有,吃了紅衣大炮大虧的皇太極,再也不怕了。他自己有了,盛京國都里一溜擺著,用我的大炮對你的大炮,用我的兵對你的兵,我沒有弱點,但你有。我的短板補齊了,但你的還在,甚至更嚴重——人心比國土失的還快。
皇太極分析透徹了眼前的形勢,一切于我有利,怕他什么,誘降、對壘的手段全使過了,既不能收為己用,那就剩下最后一招。
皇太極做軍事打擊部署的時候,督師在整頓關寧錦防務。
首先,他成功平息了一場因軍餉遲發(fā)引起的來自于川、湖等地的士兵嘩變,爾后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zhèn),調(diào)祖大壽鎮(zhèn)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他本人駐寧遠,建立關寧錦防線。同時上書崇禎,力薦祖大壽等三人的才能,主張遼人守遼土,遼土養(yǎng)遼人。
接下來,督師以閱兵為名親臨皮島,去會一向驕狂的毛文龍,數(shù)其十二罪,拔出尚方劍斬殺毛文龍。督師一系列的整飭,使得頹廢的遼西振作起來,重樹信心。
督師嘔心瀝血重整遼西,皇太極卻不給他太多的時機。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皇太極舉兵數(shù)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督師急率領祖大壽、何可剛?cè)腙P守衛(wèi),所經(jīng)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分兵留守,嚴陣以待。但不久之后,遵化、三屯營皆被后金軍攻破,八旗軍團突破大安口,殺奔京畿。
督師聞戰(zhàn)報,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氣,再調(diào)祖大壽等馳救京師。這一路狂奔極其辛勞,晝夜兼程,終于在大戰(zhàn)之前趕到。驚慌失措的崇禎得知督師到來,賞賜御酒貂裘慰勞,但拒絕了督師大軍長途疲勞進城休整的請求。
可他沒有時間想其他的,皇太極已經(jīng)來了。
這是督師與皇太極之間展開的一次慘烈交鋒,而且他心里堵得慌。星夜馳援,換來的是某些人的不信任,不準他們進城休息,就地聽命。面對歧視,遼軍一片怨聲,但督師用個人魅力平息將士憤懣,與祖大壽等率軍忍饑挨餓,迎戰(zhàn)廣渠門。
事實是,督師只有親手締造的九千關寧鐵騎,八旗軍團及左翼蒙古騎兵多達數(shù)萬,從兵力來講,督師明顯處于下風。
這場惡戰(zhàn)不歇氣兒地進行十小時,直殺得天地失色,斗到筋疲力盡,雙方各自暫退。皇太極對此心有余悸,說,十五年來,未曾遇過如此勁敵。也正因此,皇太極下了借刀殺人的決心。
兩個太監(jiān)扮演了一場戲的傀儡,不知不覺間將人性的惡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倆太監(jiān)半夜跑了,逃出皇太極的捆綁,帶著重要情報回到崇禎身邊。
倆二貨一定在崇禎面前給自己粉飾成死了也要回來揭發(fā)叛徒的英雄,痛哭流涕地表示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粉身碎骨不辜負皇上的恩養(yǎng)。
天生性疑的崇禎果然中了皇太極圈套,全然不顧京畿酣戰(zhàn),惟督師一人賣命,自以為聰明的耍個詭計,繳了督師兵權(quán)。
督師被押消息傳出,還在奮戰(zhàn)的遼軍愕然:這他媽的都什么事兒啊,我們替你們沖鋒陷陣,我們成叛徒了?
祖大壽一揮手:走!
遼軍撤出戰(zhàn)場,回轉(zhuǎn)遼西。
多么吊詭啊,兩軍鏖戰(zhàn)正歡,一方突然離場了。戰(zhàn)役打不下去了。
皇太極得多興奮!略施小計就輕而易舉地拔掉一顆釘子。
遼軍一撤,還有誰肯為國捐軀?崇禎剛愎自用,老臣孫承宗深知,此舉必將斷送江山。解鈴還須系鈴人,焦急萬分的老臣急忙去找督師,陳明危情,督師大驚,寫下親筆信請孫老代為轉(zhuǎn)交,囑咐大壽諸將軍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切以大局為重。
孫承宗不敢耽擱,派人帶上自己和督師的手書,急切切追趕祖大壽。
榆關,祖大壽手捧督師親筆書信,義憤填胸,傷心哭訴。為解袁督師,祖大壽披肝瀝膽:“京師城門口大戰(zhàn)堵截,人所共見,反將督師拿問。有功的人不蒙升賞,陣亡的人暴露無棺,傷者呻吟冰地,立功何用?收復遵化,皇上哪知我們的功勞?既然說遼人是奸細,今且回去,讓他們廝殺!……”
祖大壽泣不成聲,遼軍舍身為國,到頭來主帥被押,將士變成賣國賊,這仗我們沒法兒打。
孫承宗舍下老臉,再三安慰,請大壽暫時接替主帥,立功折罪,設法營救督師。祖母深明大義,也開導兒子以國家社稷為重,救出督師。祖大壽為了督師出獄,勉強接受,二次入關勤王。并同意將督師辛苦建設的關寧鐵騎一分為三,一支由祖大壽率領,一支由外甥吳三桂率領,一支調(diào)入關內(nèi)鎮(zhèn)壓李自成。
祖大壽跟隨孫承宗入關苦戰(zhàn),一口氣收復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四城,企圖用戰(zhàn)功換回督師性命。然而,崇禎在魏黨佞臣的蠱惑下,以私下與后金議和、擅殺毛文龍兩罪,先下督師于大獄,再磔刑菜市口,替皇太極除了心腹大患,雙手奉上大明江山。
崇禎三年八月,督師受難日,遭受磔刑最慘無人道的三千六百刀,割到最后,只剩跳動的心臟。
那一天,北京城的人都去了,他們要目睹這個罪大惡極的叛徒怎樣死去,他們唾他,投擲他,咒罵他,痛快于他的鮮血流淌,他的肉片片分離。督師眼看著自己為國家披肝瀝膽的心臟活活被劊子手剜掉,看著他舍生忘死保衛(wèi)的人民像豺狼一樣,發(fā)出獰笑,伸出利爪,爭食他的肉,奪喝他的血……
這是我在薊遼督師府眼中含淚的原因。我明知那是一場表演,前后不過十幾分鐘,表演的人不夠?qū)I(yè),也不大認真,對話缺乏情感,舉止吊兒郎當,在廳堂議事時習慣性地抖動大腿,但我就是在整個過程中雙眼潤濕。
我為督師難過,為一個民族難過。
一個理性的民族,不會污蔑他們的英雄,更不會殘殺他們的英雄。
督師千古奇冤,連乾隆皇帝都看不過眼了,命人查找他的子孫,朝廷要恩養(yǎng)。督師舍命捍衛(wèi)的國家和人民,殘害起他來歹毒至極,卻贏得敵人后代的敬仰,難道不是最兇狠的諷刺?
即將與寧遠做別,心中多有留戀,想著結(jié)下的友情,城里舊事。夜深沉,窗外寂寂,我推門出去,但見一地清涼,稍遠處的古城輪廓朦朧,我眼前出現(xiàn)幻覺:疲勞的督師坐在筐子里,被人從城下吊到城上,這個過程中,他還在想著請求皇上準許他的兵馬進城休息,好迎接下一次戰(zhàn)斗。他根本就沒想到,第二次平臺召對,皇上已經(jīng)拋棄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