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菲菲
都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不同地方的人喜歡吃不同的美味。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的熱播,我們了解了更多知名美食的起源和故事。在遼闊的自然版圖上,不同地域的動物也有各自鐘愛的美食。在數(shù)萬年的進(jìn)化中,動物們翻山越嶺,尋找食材,品嘗美味。人類菜譜上的不少食材如竹筍、磷蝦和蜂蜜等,還是動物先發(fā)現(xiàn)的。那么,動物們世代傳承的美味都有哪些呢?有的植物的關(guān)食竟然是動物,這你也沒想到吧?
竹子大餐
大熊貓以竹子為主食,其中,又以竹葉和竹子的幼年時期——竹筍最受它喜愛。
嘗鮮不過食春筍。在冬春兩季換季的三四月,春筍開始生長了。它們喝飽了甘甜的春雨,吸足了泥土的精華,正是鮮嫩爽脆的時候。世代居住在竹林里的大熊貓,比人類更早知道鮮筍出土的消息。每當(dāng)春筍破土而出之際,大熊貓就會循著空氣中竹筍若隱若現(xiàn)的氣息,尋找食物。一旦發(fā)現(xiàn)了竹筍,它們就像個饞嘴的孩子,快速用前爪剝開筍殼,露出一個個鮮嫩多汁的竹筍,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春季是大熊貓食欲最旺盛的時候。
到了夏季,竹筍長成竹子,生出了嫩竹葉,大熊貓的主食便從竹筍轉(zhuǎn)向了竹葉。雖然竹葉不比竹筍爽脆,但是大熊貓仍然可以從中獲得供其成長所需的蛋白質(zhì)、糖、水分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大熊貓也偏愛嫩葉,用餐時,大熊貓會先折斷竹枝,抱著嫩枝嫩葉,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臉上滿是幸福的表情。
到了冬天,由于食物短缺,大熊貓也不得不放棄喜愛的竹葉,轉(zhuǎn)向硬邦邦的竹竿。就算只吃竹竿,大熊貓也很注意口感和營養(yǎng),只挑竹竿比較嫩的部分吃,其他部分直接扔掉??墒?,竹竿再嫩也比竹葉和竹筍硬啊,幸好,大熊貓的食道和胃十分厚實(shí),胃里還有著豐富的黏液腺。大熊貓把竹子咬成小段吞食。因?yàn)槭车篮駥?shí),即使尖利的竹子滑過,也不會受到傷害。竹子進(jìn)入胃后,黏液會直接把未消化的竹子包裹成塊狀,運(yùn)送到腸道消化,最終殘?jiān)兂杀惚惚慌懦鲶w外。由于大熊貓?jiān)缙谑鞘橙鈩游铮臑槌灾褡右院?,消化能力適應(yīng)性稍差,所以大熊貓最容易吃壞肚子。
除了大熊貓,竹鼠也對竹子美味抱有極大的熱情。竹鼠在動物明星界的首次出道,也是因?yàn)槌灾穸淮蠹沂熘V袷蟛幌翊笮茇埬菢酉矚g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白天回家睡覺,晚上出來活動。這和一些餐飲業(yè)人士為了降低與同行競爭而選擇在夜間開餐館一樣。
每當(dāng)夜幕降臨,竹鼠一家就會睜開蒙眬的睡眼,由父母領(lǐng)著孩子一起出洞尋找美味的竹子。竹鼠的眼睛幾乎看不到東西,覓食主要依靠靈敏的嗅覺。當(dāng)靠靈敏的嗅覺確定了美食的位置后,竹鼠一家會用靈活的前爪挖出一條通往美食的道路。竹鼠嗅到美食近在咫尺時,會立即用前爪抓、抱或拿著食物吃。
花蜜甜食
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花蜜被加工成食品,出現(xiàn)在貨架上。這時我們通常都會感念蜜蜂的勤勞,可你們知道嗎,許多動物都會把花蜜當(dāng)成食物,包括一些大塊頭。
說起動物吃蜜,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動畫片里捧著蜜罐子的小熊維尼,或貪吃蜜的熊大熊二。沒錯,蜂蜜是熊的最愛。除了它們,自然界里還有許多無蜜不歡的動物!
你聽說過蜜蟻嗎?這種螞蟻不僅會采蜜,還會儲藏蜜汁呢!
蜜蟻常年生活在雨季和旱季并存的沙漠地區(qū),它們喜歡食用的花蜜只有雨季才有。在萬物凋零的旱季,缺乏食物的蜜蟻常常會餓肚子。為了解決食物短缺問題,每個蟻群都會選出幾只工蟻,吊在蟻穴的洞壁上充當(dāng)“儲蜜罐”,稱作供蜜蟻。工蟻用蜜露喂飼它們,蜜露存于供蜜蟻的腹部,可使其體積脹到正常腹部的幾倍大。當(dāng)旱季來臨,蜜蟻難以尋找到食物時,這些供蜜蟻便“開罐放糧”,讓同伴吃它肚中的蜜汁。
另一個愛吃蜜的是蜂鳥。蜂鳥有著和蜜蜂、蝴蝶一樣的采蜜本領(lǐng)。別看蜂鳥小,吃得可多了。一只蜂鳥一天就要吃掉相當(dāng)于自己體重兩倍的花蜜。
蜂鳥不會像其他鳥類那樣站在枝權(quán)上,而是像直升機(jī)似的,不停地振動著翅膀,懸停在花朵旁。它將修長的嘴插進(jìn)花朵中,伸出細(xì)長的舌頭,像人類用吸管喝飲料一樣,吮吸著花蜜。由于活動量大,食物消耗得快,所以蜂鳥每天不得不采集數(shù)百朵花的花蜜才能滿足身體所需能量。雖然蜂鳥腦袋小,但記憶力和導(dǎo)航能力極好。它不但能清楚地記得自己采集過哪些花朵的蜜,還能準(zhǔn)確估算出那些花朵需要多長時間重新充滿蜜汁,進(jìn)而制定自己的采蜜計(jì)劃。
海藻素食
海底世界五彩繽紛,熱鬧非凡,有物種間爭奪美食的熱鬧場面,也有動物獨(dú)自用餐的安靜畫面。
被稱作“海?!钡娜弭奘呛T宓闹覍?shí)食客。它吃東西的樣子極像陸地上的牛,常常一邊吃著海藻,一邊搖頭晃腦。儒艮的知名度也是隨著人類對它喜食海藻的研究逐漸上升的。
天性害羞的儒艮喜歡在寧靜的清晨和傍晚隨著潮水游近海岸,用上唇具有觸覺功能的粗短硬毛搜索自己愛吃的海藻。找到海藻后,儒艮便會像人類用吸塵器清除灰塵似的,借助靈活的粗短硬毛,把所經(jīng)之處的海藻吃得一千二凈。吃飽后,它又隨著退潮的海水回到海中。
海兔和儒艮一樣喜歡吃海藻。神奇的海兔在消化海藻美食的同時,還會把海藻體內(nèi)的葉綠體轉(zhuǎn)移到自己身上。海兔在吸收了足夠的葉綠體后,就可以和海藻一樣運(yùn)用這些葉綠體,把陽光轉(zhuǎn)換成身體所需的能量,不需要再吃飯了。當(dāng)然,海兔從海藻中提取的葉綠體也不是終身有效的。為了持久地進(jìn)行光合作用,海兔必須不定期地吃些海藻,補(bǔ)充體內(nèi)的葉綠體。
昆蟲主食
別覺得植物天生就是當(dāng)食物的命,一些動物也會成為植物的“盤中餐”。昆蟲是自然界里一年四季隨處可見的美食,不僅動物界的昆蟲食客數(shù)不勝數(shù),許多植物也酷愛享用昆蟲美味。
說起豬籠草,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的首次出道也是因?yàn)槌韵x子。和所有植物一樣,豬籠草既沒腿也沒手,可聰明的豬籠草懂得用類似于我們捕鳥的方法抓小昆蟲。豬籠草長著瓶子一樣的身子和光滑的瓶嘴,“瓶子”里裝著帶有蜜糖香味的消化液。當(dāng)饞嘴的小昆蟲循著蜜香來到豬籠草“家里”準(zhǔn)備喝“蜜”時,經(jīng)常會滑到瓶底,被豬籠草的消化液慢慢“融化”,蛋白被吸收。
毛氈苔和豬籠草一樣,會用“請客”的方式讓小昆蟲飛到自己的“嘴邊”。毛氈苔天生穿著一件“露珠毛衣”,極受小昆蟲的歡迎。不過,毛氈苔穿那么漂亮的“露珠毛衣”不是為了扮靚,而是消化食物用的。當(dāng)小昆蟲受好奇心的驅(qū)使,觸摸毛氈苔的“露珠毛衣”時,毛氈苔會先用“露珠”將它們黏住,隨即用葉子一般的身體把它們卷起來。“露珠”里的消化素會漸漸把昆蟲軀殼里的肉體消化,變成根、莖、葉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直到昆蟲被“吃得”只剩下一個空殼,它才會再次展開葉子。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動物的飲食和人類的一樣一代代薪火相傳。豐富多彩的動植物飲食向我們展示了自然版圖上奧秘?zé)o窮的生活樂章。各式各樣的食材和奇妙的捕食方法,無不展現(xiàn)著動植物生存的智慧。欣賞了動植物的美食大餐,你是不是也有食欲了呢?新的一天你計(jì)劃給自己準(zhǔn)備點(diǎn)什么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