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霞
早春三月,撩開窗簾,窗外那幾棵熟悉的樹枝頭,又冒出了一簇簇嫩芽,綠葉紅邊,翡翠瑪瑙一樣十分喜人??粗谎?,仿佛已經聞到那股濃郁的香氣,品嘗到了椿芽炒雞蛋、椿芽糯米粥的奇香,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有這樣一首佚名古詩:“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葚遜幾芳,可笑當年劉秀帝,卻將臭樹賜為王?!闭f的是西漢末期王莽篡位,將劉姓子孫追殺殆盡,唯有劉秀僥幸逃脫,四處奔走逃命。劉秀落難南陽時(今湖北棗陽),又累又渴倒在桑樹下,恰有一團桑葚掉入口中,于是吃了桑葚而得救。后來劉秀當了皇帝,回想起當時的美味,便咽著口水,回南陽尋封桑樹。卻不料此時桑樹上的桑葚早已掉光,劉秀認不出了,誤把臭椿當成枯干后的桑葚,于是封臭椿樹做了樹王。桑樹知道后,氣破了肚皮。所以總不能長大成材,樹心也總是開裂。詩中“嫩芽味美郁椿香”,說的就是香椿樹的嫩芽。
早在漢代,農市就有椿芽售賣,人們喜食椿芽。民間有“雨前椿芽嫩無絲”的說法,是說早春的椿芽細嫩美味口感好。據(jù)分析,椿芽營養(yǎng)之豐富遠高于其他蔬菜,每100克香椿頭中含蛋白質9.8克、鈣143毫克、維生素C115毫克,位列蔬菜前茅。另外,香椿中還含磷135毫克、胡蘿卜素1.36毫克,以及鐵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F(xiàn)在的人們喜歡趁椿芽尚嫩時把它采摘下來,單獨或與其他材料搭配,做成可口的佳肴。
其實很早的時候,人們就認識到了香椿不僅是美味佳肴,同時也有藥性,把它作為一種中草藥治病救人。江津是巴蜀有名的酒鄉(xiāng),據(jù)說宋代有一位在槽房做事的婦女,好酒,喜食河中小蝦、小蟹等發(fā)物,長此以往便蓄毒在腸,漸變成慢性瀉痢,相當于我們現(xiàn)代醫(yī)學所說的不易治愈的潰瘍性結腸炎。此婦人日瀉二三十次,膿血齊下,腹痛不止,痛苦不堪,治療半年有余,不見好轉,危在旦夕。恰巧遇一醫(yī)者,以椿白皮30克、人參30克,共研細末,每服6克,空腹時米湯調服,連服3劑膿血止,續(xù)服數(shù)劑病人就痊愈了。古時候也有人用香椿根皮、車前草各30克,川柏10克,水煎服,治療膀胱炎、尿路感染,也取得很好效果。在《唐本草》和《陸川本草》中,都有對香椿的藥性描述,如《唐本草》中稱:“主治癥疥,風疸。”《陸川本草》中亦稱:“健胃、止血、消炎、殺蟲。主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爆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香椿煎劑能夠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費氏痢疾桿菌等,相當于西藥中某些抗生素的作用。
當然,椿芽雖好,也不可過量食用。據(jù)《食療本草》記載:“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若和豬肉、熱面頻食則中滿,蓋壅經絡也。”香椿屬發(fā)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fā)。
我不知道光武帝劉秀是不是也吃過香椿炒雞蛋,喝過椿芽糯米粥。當采摘來的香椿被切成碎末,與雞蛋攪拌在一起,倒入油鍋煎炒時,那濃郁的香味已令我垂涎欲滴,再喝一口香滑的椿芽糯米粥,那滿口的椿香會讓我在整整一年里都期盼春天的到來。我想,劉秀帝若是品嘗過如此美味,怕也不會去封什么桑樹,倒是要封香椿樹為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