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劉金連
教材內(nèi)容: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85頁例4。
教學目標: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并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學會解決有關(guān)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初步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能熟練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學會解決有關(guān)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你們?nèi)ミ^伊春嗎?
生:去過。
生:沒去過。
師:伊春美嗎?
生:美。
師:劉老師就來自美麗的林都——伊春。伊春的一年四季特別的美,空氣特別的清新,素有“紅松故鄉(xiāng)”“天然大氧吧”的美譽。你們想去看看嗎?(生:想。)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唤M伊春一年四季的美景圖片,請跟隨老師一起去欣賞吧!
(課件播放伊春一年四季的美景圖片,師進行解說。)
師:老師選擇了兩幅圖,想把它們掛在班級,先看看它們是什么圖形。
(課件出示。)
猜一猜:誰的邊框長一些?
生: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給它們裝飾一下,鑲上邊框,猜一猜誰的邊框長一些。
(課件出示:鑲邊框的動態(tài)圖。)
生1:我猜長方形的邊框長。
生2:我猜正方形的邊框長。
生3:我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框一樣長。
師:猜想是成功的前奏,你們已經(jīng)邁出了精彩的一步。
師:邊框的長實際上是求什么?
生:周長。
師:誰的周長?
生: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
生1:長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呢?
生2: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呢?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我們就用小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
【評析】從欣賞美麗的伊春美景圖片入手,通過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欲望。這種直觀的情境在學生的頭腦里留下的不僅僅是表象、概括,而且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動手操作,合作探究。
師:請同學們默記小組合作要求。心動不如行動,小組合作開始吧!
(課件出示。)
小組合作要求:
(1)選擇身邊或室內(nèi)的一個長方形物品,也可以選擇自己的學具擺一個長方形,量一量、算一算,求出周長,寫在記錄單上,看哪組想法最多!
(2)請把小組最想展示的算法寫在粘貼板上。
(小組合作,生填寫記錄單,師巡視指導(dǎo)。)
2.小組匯報,歸納概括。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你們組的想法?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邊匯報邊在展示臺上展示小組活動記錄單。)
生1:我們小組量的是數(shù)學書。它的長是28厘米,寬是16厘米。用“長+寬+長+寬”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即28+16+28+16=88(厘米)。
生2:用“長×2+寬×2”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即28×2+16×2=88(厘米)。
生3:因為一條長和一條寬是一組臨邊,長方形有這樣的兩組臨邊,所以用“長加寬的和乘2”也能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即(28+16)×2=88(厘米)。
師:哪個小組來補充不同的算法?(生補充。)
師:通過同學們的總結(jié),把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分成了3種。
(課件出示。)
師:我們看這3種方法,誰來說說第一種方法是如何計算長方形周長的?
生:長+寬+長+寬。
師:誰來說說第二種是如何計算長方形周長的?
生:長×2+寬×2。
師:誰來說第三種是如何計算長方形周長的?
生:(長+寬)×2。
師:老師也想給大家演示第三種方法。
(課件演示。)
師:孩子們,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三種不同的方法都計算出了長方形的周長呢?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它有兩條相等的長和兩條相等的寬,這3種方法求的都是兩條長和兩條寬的和。
師:你表述得清楚明白,大家一聽就懂,掌聲送給他。
3.優(yōu)化方法,總結(jié)長方形的周長公式。
師:剛才我們一起總結(jié)出了3種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簡便?
生:我認為第三種方法最簡便,因為步驟簡單好算。
…………
師:第三種方法也是最優(yōu)化的方法。老師把同學們總結(jié)出的長方形周長公式記錄在黑板上。(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 2。)
師:默讀這個公式。
(二)鞏固訓(xùn)練,學以致用
(課件出示習題。)
利用長方形的周長公式解決問題。
(1)長10厘米,寬 5 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2)長 9 厘米,寬 6 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3)長 5 厘米,寬 5 厘米的長方形周長。
(指名逐一解答。)
(三)放手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師:觀察習題,說說哪個長方形最特殊。
生:第3小題的長方形最特殊。它的長和寬都是5厘米,是一個特殊的長方形,也就是正方形。
師:寫一寫,你還可以用什么算式來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生1:5+5+5+5=20(厘米)。
生2:5×4=20(厘米)。
…………
師:思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請一名學生當小老師,上臺進行講解。)
(生說,師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師:通過努力,我們自主探究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誰來說一說要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知道哪些條件呢?
生:長方形的長和寬。
生:正方形的邊長。
…………
【評析】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擺一擺”“量一量”“算一算”等方式自主探究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再讓學生通過解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類比推理出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過程。在給算式分類中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感受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同時,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優(yōu)化計算方法。
三、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1.前后呼應(yīng),驗證課前猜測。
師:長方形的長是3米,寬是1米,正方形的邊長為2米。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幫助老師解決課前的問題: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鑲上邊框,誰需要的邊框長?
生:(3+1)×2=8(米),2×4=8(米)。邊框一樣長。
師:看來,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完成“作業(yè)單”上的練習。
師:伊春的吉祥物小松鼠松松最近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同學們愿意幫助它嗎?
生:愿意。
師:松松家新安裝了一扇長方形木門,這扇門的周長是多少?
(師出示。)
(1)一扇長方形木門,長5分米,寬3分米,這扇長方形木門的周長是()分米。
A.8 B.16C.15
生:(5+3)×2=16(分米),選擇B。
師:松松家又新購買了一塊方形桌布,給它縫上一圈蕾絲花邊,需要多長的花邊?
(師出示。)
(2)給這塊邊長2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縫一圈蕾絲花邊,需要( )分米的蕾絲?
A.10B.4 C.8
生:2×4=8(分米),選擇C。
師:蕾絲的長實際上是求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長。
師:這道題呢?
(師出示。)
(3)小松鼠松松家的正方形池塘,周長是36米,它的邊長是()米。
A.9B.18 C.2
生:因為正方形的4條邊相等。用周長36米除以4,相當于把周長平均分成4份,求出邊長是9米,選擇A。
師:松松家有一塊菜地,請大家?guī)退鉀Q問題。
(師出示。)
(4)一塊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一面靠墻,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師:同學們,題目里哪些詞最重要?
生:一面靠墻、至少。
師:什么是“至少”?
生:最少。
師:怎樣靠墻才能做到最少?
生1:長邊靠墻,才能做到最少,兩條寬加上一條長就能求出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生2:3×2+6=12(米)。
3.拓展思考。
師:同學們幫助松松解決了生活中這么多的難題,它為了感謝大家,送給同學們兩張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松鼠貼紙。如果把它們拼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貼紙的周長又是多少呢?
(課件出示。)
這是兩張同樣的長方形貼紙。長6厘米,寬3厘米,如果拼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生:兩條長方形的寬相加是6厘米,正好和大正方形的邊長一樣長,用6×4=24(厘米),求出了正方形貼紙的周長。
【評析】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精心設(shè)計了由易到難、有層次的練習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引導(dǎo)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拓寬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有利于學生的后繼學習。
四、歸納總結(jié)
師:孩子們,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生2:我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
…………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學習數(shù)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希望你們繼續(xù)保持這種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再接再厲!
【評析】引導(dǎo)學生回顧學習過程,梳理知識與方法,在反思、評價中再次體驗學習經(jīng)歷,深化新知,提高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樂學、愛學的情感。
總評:
劉穎老師執(zhí)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體現(xiàn)了“做數(shù)學”的教學思想?!白鰯?shù)學”強調(diào)的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現(xiàn)實體驗、理解和應(yīng)用的過程。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課程理念。下面我從幾方面談?wù)剟⒎f老師這節(jié)課的幾大亮點。
1.引導(dǎo)學生經(jīng)歷在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圖形的認識過程。
課的伊始,劉老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播放家鄉(xiāng)林都伊春一年四季美麗風光的圖片,通過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導(dǎo)入新課,學生的眼前一亮,積極地投入到了學習之中。隨即教師提出“給兩幅畫鑲邊框,哪個邊框長”的問題,讓學生大膽地猜想。這一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激發(fā)了學生對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興趣。
2.注重數(shù)學實踐活動,突出幾何探究過程。
劉老師在教學之前對學生的基礎(chǔ)和經(jīng)驗進行了調(diào)研。教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對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不是一無所知,于是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計算方法后,歸納總結(jié)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這樣讓學生經(jīng)歷推導(dǎo)公式、理解公式、運用公式的過程,建立數(shù)學模型。研究表明,人們在學習時如果僅靠聽和看,最多能吸收30%,若是動手做的話,吸收信息90%以上。劉老師在讓學生探究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dǎo)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用眼看,還用耳聽,用嘴說,用手做,用心去感悟,特別是重視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去測量,體會嘗試計算、探索驗證、比較優(yōu)化、合作交流等活動,引導(dǎo)學生經(jīng)歷自主構(gòu)建新知識的完整過程,尋求最優(yōu)化的方法。
3.關(guān)注新學知識的生活應(yīng)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劉老師精心地設(shè)計,習題層層遞進、由易到難,以林都伊春的吉祥物松松為情境貫穿聯(lián)系始終,學生興趣再次被激發(fā),呈現(xiàn)出濃濃的探索學習的熱情,切實體現(xiàn)了“猜想——驗證——應(yīng)用”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缺憾的藝術(shù),不完美才是它的真實所在,我對劉老師這節(jié)課有如下建議:
1.學生回答問題時,把算式“(5+5)×2”讀成了“5加5括號”,教師沒有及時地給予糾正。教師只有認真地傾聽每個學生的回答,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2.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還需加強,個別小組沒完成探究過程,教師應(yīng)再給學生一些時間去完成。小組匯報時,學生的語言不夠簡練,教師應(yīng)加以引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