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宏
(南京廣播電視集團,江蘇 南京210000)
移動互聯與新媒體的出現,讓傳統媒體們不知所措,他們從高呼狼來了,到狼真的來了,先是報紙訂閱量與廣告發(fā)布斷崖式下跌,然后電視、廣播的開機率與廣告收入急劇大幅下降,僅有部分頭部省級衛(wèi)視以上電視臺,依靠明星綜藝節(jié)目與電視劇維持著市場的收視率與廣告份額,但大量的資金投入,讓高舉高打的衛(wèi)視也苦不堪言;其后隨著網絡電視劇與網絡綜藝的興起,給所有電視媒體雪上加霜,而市級電視臺更是收視與廣告下滑的重災區(qū)。
市級媒體的電視人發(fā)起了第一波思考,做出了各種類型的節(jié)目,他們覺得依靠勤奮應該能夠趕上,但是因為平臺的區(qū)域性與資金的投入產出限制,效果依然不佳,殘酷的現實教育了他們,也讓勤奮依然的他們茫然了。這時第二波思考也慢慢展開:市級電視臺除了區(qū)域性的時政與地方新聞節(jié)目外,能不能找到創(chuàng)新突破口?本人所在電視臺為省會城市電視臺,與省電視臺處于同一城市,所以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創(chuàng)新轉型是電視臺領導提出的重要戰(zhàn)略,而從體育項目中尋找出路,是臺領導提出的轉型發(fā)展戰(zhàn)術之一。
體育比賽是所有電視轉播中最拼設備與團隊的轉播,當前的國內體育比賽分成:世界、全國、省級、市級與區(qū)級5個規(guī)模;省級以上規(guī)模的比賽或大的賽制由央視與衛(wèi)視壟斷,有很高的收視與廣告回報,需要高水平的轉播設備與轉播團隊;余下的市級與區(qū)級的轉播,同類型的轉播費用就低很多,但因社會觀眾觀看水平的提高,甲方的要求并沒有同比下降。
而我們面對的轉播項目多為冷門或對技術設備要求高的項目,如馬拉松、輪滑世錦賽、滑板世錦賽等等,這些要不就是長距離、要不就是冷門,本身就是電視直播中最為棘手的項目。因為比賽規(guī)?;蝽椖坷溟T,所以費用低;而市級臺的規(guī)模,也讓轉播設備沒法按標準比賽來配置,比如:馬拉松轉播保證長距離傳輸的直升機、競技比賽用的高倍速攝像機畫面慢放等等,所以轉播中對轉播設備、傳輸設備、技術實現方案、轉播畫面呈現效果等等都是突出挑戰(zhàn),這時創(chuàng)新就是我們轉播成功的唯一出路。
筆者是轉播團隊中電視轉播的導播,負責轉播方案的提出確認、轉播機位的布置、特殊效果的提出、轉播中機位的調度切換、慢動回放的要求、字幕的上下時間、安全畫面預判等等工作;轉播的風格、精度、安全都是由導播來實現,下面就個人在轉播工作的體會,談談團隊的創(chuàng)新思維。
常規(guī)的馬拉松轉播方案,需要跟拍車跟領跑方陣,賽道中間設置若干單邊點,它們都把信號傳給空中的直升機,直升機作為賽道全程各個信號的接受點,由它把信號傳給起點的轉播車,然后轉播車加上字幕慢動等,再送給播出部直播信號,這樣的轉播費用需要400-500萬元,而我們承接的費用只有30-40萬元。
原來碰到這種轉播,我們采取實時轉播比賽的開頭、結尾,而中間單機拍攝后把磁帶用最快速送轉播車帶播(就是我們俗稱的“跑帶”),中間用風光片與主持人講話來墊時間,所以大部分播出時間不是比賽的實時畫面,而現在這樣的播出效果,已經不能讓客戶滿意。
轉播組提出:尋找新的技術全程覆蓋方法,來改變轉播方案。創(chuàng)新就是生產力,首先與技術人員提出,引入寬慧無線傳輸技術,利用騰訊網絡來傳輸信號。(1)寬慧車在跟拍車的后面20米,由寬慧車把跟拍車的視頻信號傳輸給轉播車;(2)同時用多套EFP便攜轉播系統設置在單邊點,單邊點的選擇以寬慧的盲區(qū)為主,把單邊點的信號通過無線微波也傳輸到轉播車;(3)再把無人機的信號通過圖傳也接入寬慧車,讓飛手在摩托車上航拍,實現全程航拍;(4)因為寬慧的信號有時會有無法回避的盲區(qū),我們在轉播中適時引入雙畫面,比賽畫面、主持人、賽道區(qū)域的宣傳片隨時切換;這樣就基本實現了全程實時直播比賽畫面,讓客戶非常滿意,此項轉播方案是全國首創(chuàng),也為小成本的馬拉松轉播取得了全國性的技術與藝術創(chuàng)新突破,同時我們也把這個轉播方案用到世界輪滑錦標賽的10千米項目上,并獲得成功。
筆者從這幾年的體育轉播中感悟很深,以前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我們卻因為思維的轉變而實現了,以前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因為創(chuàng)新而完成了,所以在當今的形式下,我們傳統媒體人要轉變思路,不能等人來救,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才能融入時代,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