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薈
(福建省歌舞劇院,福建 福州350001)
決定舞蹈表演是否能夠吸引觀眾的因素,主要是演員對角色的塑造,也就是說,舞蹈演員需要以深入了解所扮演角色為基礎,將個人表演特色融入其中,將優(yōu)秀的角色呈現在觀眾眼前。目前,用于塑造角色的方法有很多,下文結合《紅色戀情》這一廣為人知的舞蹈作品,圍繞常見方法的具體運用展開了討論。
首先,體驗法。演員需要綜合了解角色的生活、性格、經歷,理性分析在不同情節(jié)中,需要借由舞蹈動作表現出的內容,全方位感知角色的存在,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欲望。其次,體現法。演員需要從表演技法的角度,分析并建立人物形象,再通過生動、準確的肢體動作,對人物形象進行外化。最后,牽移法。作為體驗與體現的匯流,牽移的目的是幫助演員進入“我就是角色”這一境界。
1.深入了解角色。舞蹈演員需要借助肢體動作,對作品意圖進行展示,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個人角色、傳達相應情感,為觀眾帶來視聽盛宴。要想達到這一效果,演員應在認識角色的前提下,對角色進行體驗與積累,最終走進角色的世界。《紅色戀情》講述的是毛澤東、楊開慧和其他革命者對情感的記憶與祭奠,要想走進角色的世界,關鍵是了解角色所處的背景,對于生活年代距今較遠的角色,演員可以選擇閱讀傳記、查閱資料或觀看紀錄片,全面了解所塑造角色的真實生活,在觀看紀錄片時,演員應著重觀察角色心理和神態(tài)上的變化,描摹角色的形象及生活,將舞臺表演與時空場景相結合①。
2.蘊育內心情感。舞蹈表演不僅需要展示肢體動作,還需要表達情感,情感是藝術的源泉,更是塑造角色的基礎,這就要求舞蹈演員蘊育內心情感,掌握情緒流動與情感變化的關系,有效轉化并融合自身情感與角色情感,如果演員沒有深入了解作品和角色,往往無法提煉出作品的情感,表演效果自然難以達到預期,要想使角色塑造效果得到增強,關鍵是揣摩角色內心、關注情感變化。例如,在塑造《紅色戀情》中“楊開慧”的角色時,演員需要分析自身情感與角色情感的相同點,釋放出相應的性格,縮短靠近角色需要的時間,真正沉浸在所塑造角色的世界里。舞蹈表演所依托的核心要素為情感,只有厘清情感的邏輯,才能掌握與角色性格、氣質相符的外在動作,由此可見,在對角色進行塑造的初期,演員應充分重視蘊育情感的意義。
3.捕捉并塑造角色。表演舞蹈的目的是呈現角色,演員需要深入角色內心,用肢體語言將其所想加以表現。傳達外部形象的基礎是形象捕捉,這要求演員對日常行為、動作進行提煉和二次加工,形象捕捉的關鍵是了解所扮演角色的時代背景、情態(tài),結合自身的情感,創(chuàng)造與形象相符的舞蹈動作,保證作品的主題,可以被充分表達出來。以《紅色戀情》為例,演員可以從內心、形態(tài)、身份等角度,提煉動作形象,獲得與角色身份相符的典型動作——背靠背站著,表示兩人情感的狀態(tài),由此而衍生出的動作,還包括背靠背托舉等,使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兩人相互吸引卻下意識逃避的矛盾,角色身份、情感變化的信息,均能夠借由這樣的動作,被生動的表現出來②。隨后,就應當對角色進行塑造,這一階段需要演員將感性與理性相融合,在賦予角色自我氣質的基礎上,以舞蹈作品的內容為依據,全面分析角色氣質、形象和性格,保證所塑造角色的形象,豐滿且鮮活,實踐證明,只有反復梳理情感的節(jié)奏和層次,才能保證動作節(jié)奏和心理變化相契合,表現《紅色戀情》主人公情感的糾葛時,無需使用夸張、激烈的動作,委婉、含蓄的動作,更適合兩人所隱忍的情緒。另外,舞蹈演員還應當對情境引起重視,這是因為情境往往會隨著角色行為的變化而變化,對情境進行營造的過程,同樣可以被視為對角色進行塑造的過程,由于每個行為都會促使不同場景的產生,因此,演員在塑造角色時,需要將想象世界和肢體動作相結合,保證所營造情境氛圍,符合角色生活的世界。
4.角色牽移。角色牽移是自我與他我相互轉化的過程。自我是指演員本身,他我是指塑造角色時的演員,將自我與他我相互轉化,目的是將不同身份的人物進行融合,充分抒發(fā)情懷,將角色形象、情感,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傳遞給觀眾。
綜上所述,對具有較強藝術性的活動——舞蹈而言,形象塑造的效果,關乎著舞蹈作品的質量,因此,舞蹈演員應在每次表演中,體會表達情感和塑造角色的方法,豐富自己的學識與感知,只有這樣才能使演繹水平得到提升,希望上文討論的內容,可以給舞蹈演員以啟發(fā),優(yōu)化其塑造角色的效果。
注釋:
①陳曦.角色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及其塑造[J].藝術科技,2019(10):115.
②胡玉婷.淺談舞蹈表演中角色塑造的方法——以《紅色戀情》的表演為例[J].舞蹈,2018(0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