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濤
(成都市文化館,四川 成都61OO72)
中國古典舞是國內舞蹈藝術中的類別之一,其是基于民族民間傳統舞蹈上發(fā)展而來的。古典舞是在五十年代創(chuàng)立的,曾經被稱作是戲曲舞蹈,古典舞就是戲曲和舞蹈的混合物,介于二者之間。要想跳好古典舞,就需要注重身韻和技巧的運用,進而提升中國古典舞培訓質量的提升。
在中國文藝評論中對于“身韻”很重視,這是一個關鍵的概念,古人對于該概念的解釋比較空靈,認為其是不可感知的,這就能夠看到身韻的朦朧性。在我國的古典舞中,身韻并非是不能夠認識和感知的,在舞蹈動作中,形、勁、心意、傳神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無心者為十,也就是說傳神是最重要的,其占滿分,心意是占八分的,可見心意與傳神很重要,對于其的掌握需要不斷認真的揣摩,而動作的“心意”與“勁”就讓“形”有了生命力,當這些元素都融合到一起后,藝術境界也就會提升,會達到傳神、形神統一的境界,這屬于舞蹈藝術表現的終極追求目標。
這也就是說舞者會基于自覺的意念、感覺和意識對舞蹈動作進行支配,而并非是程式化、不合理的做出動作,除了自覺意識還有舞者的豐富想象力。在“形”中的“動律元素”與“8字圓、立圓、平圓”動作和舞者主觀意念具有密切聯系,所有的表現都是從意念支配開始的。眼睛就是傳神的一個工具,然而其一些動作并非是說本身的生理運動,而是受到內心支配呈現出的心理形態(tài)。對于形與神的關系有一個口訣能夠全面生動的解釋,即“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在對舞者的“身韻”進行訓練中,需要注重對所有細節(jié)的地方進行處理,這有利于提升身韻,可以看到,我們動作中的身韻并非不能夠感知的,其就發(fā)揮出支配作用,是藝術的靈魂。
我們經??梢月牭揭徊糠謱σ粋€演員進行評論是會用到這樣的語句“姿態(tài)動作表現好,然而勁頭不好”,在里面的勁頭就展現在對于動作的層次、節(jié)奏與力度的處理。我國古典舞節(jié)奏重視“彈性”節(jié)奏,很多藝術類型都強調對于動作結束前的瞬間節(jié)奏的處理,古典舞也是如此,其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亮相“勁頭”:首先,是寸勁,其就是在各方面都準備好之后,使用一寸間的勁頭來發(fā)揮點睛的作用;其次,神勁,其就是所有都已經完成,通過眼神和肢體進行延伸,發(fā)揮出形已止而神不止的效果;再次,反襯勁,也就是對于要結束的體態(tài)造型提供較強的反作用力,對這一造型進行加強以及烘托。除此之外,“勁”并非都是一樣的,還有不同的區(qū)別,比如,剛柔并濟、剛中有柔等。
就字義上來說,其有兩層意思,第一種意思就是指動作自身的律動性,第二種意思就是遵循的規(guī)律性。“順”勁屬于律中的“正律”,如果動作做的流暢就可以做到一氣呵成,然而古典舞還很注重“反律”,也就是說不順則順,進而提升演出效果,讓觀眾感覺到耳目一新,例如,一個動勢或者是動作的走向是要向右的,但是卻突然轉成向左,或是本來好像是要向前但是突然變成向后,這就體現出了古典舞中的“反律”,也是這種舞蹈獨有的,這就讓舞蹈的動感加強,可以不斷變化。就舞蹈動作而言,古典舞具備“一切從反面做起”的說法,并且具有相應的動作規(guī)律,這就讓古典舞變得很特殊,有不同的氣質"。不管是順向動勢、逆向動勢還是“反律”,都有效的展現出了我國的古典舞的豐富變幻的美,展現出“舞律”的奧妙。
就本質上而言,舞蹈的生命力的真正體現就在于運動的過程,古典舞很注重“圓”,注重其空間美,而“圓”也有豐富的表現形式,根本規(guī)律就體現在“8字圓、立圓、平圓”上,這些是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就技法上而言,圓的運動離不開腰部動作,立足于腰部運動基礎的基本動作元素,能夠給變化豐富的“圓”提供保障,還能夠發(fā)展產生更豐富和更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動作,其同樣體現出“圓”的特征。在身韻訓練中,對于“形”需要注重“擰、傾、圓、曲”體態(tài)美,以腰部動率元素為保障,通過圓的運動規(guī)律為主體,進而得到最好的藝術效果。
在中國古典舞的身韻課訓練中,腰也被叫做是軀干,無論是簡單還是困難的動作都是用腰為軸的,在古典舞運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古典舞中的身韻就是對戲曲身段中“以腰為軸”動作原理進行了發(fā)展,依據舞蹈的需要加強腰部軀干表現力,通過訓練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古典舞中很多舞姿造型以及技術動作都要依靠腰部能力才能夠實現,因此,在身韻課訓練的動作以及韻律方面,動律特點以及相關的運動規(guī)律都是以腰作為力點,然而通過身體運動展現出來。就藝術方面而言,對腰部軀干律動進行了美化,就這一層面而言,要是在古典舞的身韻訓練中能夠加強腰部訓練,就能夠促進學員身體表現能力的提升,更好的展現古典舞中的舞姿造型和技術動作,提升表現水平。
該技巧在訓練中并非是訓練單一的元素,而是通過旁提的特別動勢和單一技術技巧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出現新的技術技巧,對舞者進行全面的訓練。比如旋轉舞姿,其就是基于上、下身成子午象實施立體構圖以及形象塑造產生的,旁提的符合以及其體態(tài)特點,能夠更好的展示動作婉轉中變化。例如,旁提后腿轉,其就是基于旁提后退舞姿基礎上進行的原地旋轉,通過將古典和旁提元素進行融合而出現的民族舞姿轉。再比如,斜探海兒轉,其就是基于旁提身法進行的夸張以及延續(xù),在旁提反復的“提、圈”中找旋轉的動勢,進而產生動力進行旋轉。這種民族舞姿轉身有較強的復合性以及法性,因此,這就需要注意關注基本動作元素出現的質的變化,該動作中,要是忽視了旁提在旋轉中的動勢,那么就無法展現出古典舞旋轉特點。
另外,旁提處理能夠展現我國辯證哲學與民族傳統的審美特點,還可以展現出女性線條線性藝術。旁提的動勢比較特殊,經過變化發(fā)展形成了古典舞中可以有效展現民族風格特點的一些翻身技巧,不管是點翻身、踏步翻身,還是其他翻身技巧,都是把腰當做軸心的,身體在傾斜下進行翻轉,動作的整個過程都能夠體現出動作以及旁提形態(tài)特征,所以,如果沒有旁提,那么這些技術技巧也不會完成,不可能產生圓的運動軌跡。比如,點翻身,其準備動作就是旁提的舞姿,在翻身中需要經過左右兩個旁提,對這一技術技巧進行訓練,除了要訓練旁提的律動,還要訓練展示力?!胺怼笔枪诺湮杓记芍械囊环N形式,也需要有旁提才可以實現,屬于民族舞技巧中和身韻結合最密切的一種技巧。
就本質上而言,舞者肢體的所有部分,都體現出了技巧。我們都知道,古典舞是借鑒了其他的藝術門類中的一些技巧不斷發(fā)展形成的,民間舞中有很多技術性動作同樣如此。特別是漢族民間舞蹈中的贊步、旋子、飛腳、撲虎等,這些就是民間舞和古典舞都有的。所有,能夠看到,這兩種舞蹈的技術技巧具有一樣的根源,只是在流派上不同。有部分人會將這些技巧視作是古典舞技巧,這些認知是因為先入為主導致的,因為古典舞已經構建了專門的技術訓練體系,而民間舞則還不具備健全的技術訓練體系,對于基本功的訓練一般會運用古典舞基礎訓練的教材。這就要看誰用的“好”,那么就是誰的,這里的“好”就是應用技巧滿足舞種審美風格要求,和作品中呈現的舞蹈內容以及人物形象塑造要求相適應。
技術技巧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我國民間舞和古典舞中不能缺少的,就某種意義上來說,古典舞中的技術技巧,除了是表現藝術的形式,還是展現古典舞風格的必備表現手段。
綜上所述,身韻和技巧都是中國古典舞中不能夠缺少的,只有將兩方面進行有效的結合,才可以呈現出更好的演出效果,因此,在訓練中就要加強這兩方面,提升舞者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