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晴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其實就是指思維活動的教學。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想要取得理想的數學教學效果,除了需要加強對知識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視外,就需要從教學的初期就加強對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維的良好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能力的不斷提升奠基。下面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具體策略進行討論。
1.符合新課改教學方向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要求老師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培養(yǎng),而加強對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個人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還符合新課改教學的方向,能使學生后續(xù)的數學學習之路得以更為順利的推進。
2.能夠減負提質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常常需要在課堂中針對不同的知識點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反復講解,但整節(jié)課下來,雖然老師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部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仍處于一知半解狀態(tài)。而加強對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則不同,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效果,老師只需要發(fā)揮好自身的啟發(fā)與引導作用即可,能夠達成不斷減負提質的教學目的。
1.以探究情境,順利激活學生思維 比如在學習《圓柱體的體積》相關內容之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圓柱水桶裝滿水的短視頻,讓學生求水桶中水的體積。在此種問題情境的引導下,學生們會紛紛進入到對其體積計算的思考之中,之后學生們提出將水桶中水放入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容器中的計算方式,但并未和圓柱體的體積產生直接聯系。此時老師可以啟發(fā)性的問學生,是否能通過求圓柱體的大蓄水池來計算呢?此種引導背景下,學生會主動參與到對其體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思維活動中,從而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
2.以實際教學內容,開展合作探究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的過程中,當成功激活學生探究思維之后,老師需要基于實際教學內容,合理的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具體而言,需要將全班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之中相互啟發(fā)、補充,不斷的取長補短,相信通過這樣的合作探究活動之中,不僅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會得到不斷提升,而且還會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有助于全面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比如在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相關內容之時,給每組學生提供相同數量的梯形圖片,給予學生動手剪、拼的討論機會,之后預留固定的時間由學生進行探究,各小組將自己小組推導出來的梯形面積公式進行展示。接著進行集體性的交流、討論、補充與提問,學生們在不斷的交流、討論與思維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還明確了原來只要積極思維就可以找出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方法,此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思維會得到較大程度的發(fā)展。
3.借舊思新,延伸思維的活躍性 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正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能給學生們提供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間,這勢必會為學生后續(xù)的思維活動埋下伏筆。新舊知識的成長點就是思維高峰的起點,這是主動探究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無論是針對哪節(jié)課的教學而言,老師都需要充分考慮其原有知識基礎及下聯知識內容,讓學生養(yǎng)成比較、分析與區(qū)分異同的學習習慣,進行更具條例的思維,逐漸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相關內容之時,老師就不要著急進行平鋪直述的教學,而是要先讓學生回憶“商不變性質”知識,當學生回憶完畢之后,會主動參與到對商不變性質和分數基本性質之間關聯的思考中,能夠確保學生們順利的進入到新知的學習之中,不再存在任何的思維障礙。相信通過這樣有趣的借舊思新教學活動之后,學生的探究思維會處于越來越活躍狀態(tài),自然學生的探究思維會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與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極為必要,老師需要在意識到此點之時,從多角度來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興趣及能力,不斷提高教與學質量的同時,為學生后續(xù)更為輕松的學習及發(fā)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