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峰
前言:正身為正心,正行、正人需先正心。正因為正心是做人之根基,是育人之目標,是現代公民之標識,所以我們博采賢智、審時度勢,將“正心”作為初中德育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將“正身、正心、正行、正人”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靈魂所在。初中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需要德育的學生群體,對德育提高的需求十分迫切。只有更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道德教育中,才能使初中生更好地認同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正心教育”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其次,結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探討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在"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的核心理念下,以"誠信德育管理"為理念,建設課堂特色體系。從三個方面,約束-日常行為管理機制(即網絡德育一體化管理機制);導向——誠信修身的導向機制;激勵-分層教育激勵機制。這一機制在我的的課堂整合,體現了育人的全過程、德育的全方位管理模式。
學生行為規(guī)范是教師德育工作的重點和抓手。我校從人性特點出發(fā),建立學生日常行為的信息化約束機制,實施德育積分網絡化管理辦法,以端正學生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內在的自我約束。
教師通過校園網絡平臺為每個學生建立了德育一體化數據庫,并構建了以班主任、年級組長、德育處為主線的德育管理網絡。各級管理教育工作者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登錄教師德育積分網絡平臺,通過記錄、加減、統(tǒng)計每個學生的德育積分。教師把每個學生的德育積分作為學生的德育考核,并開展學生綜合評價,與學生干部任用、學生評價、獎勵和懲罰。量化評價學生日常實際表現,堅持肯定與鼓勵相結合的原則,并對學生教育管理全過程進行動態(tài)量化考核。"德育積分制"符合道德養(yǎng)成原則、行為規(guī)范原則、以及自我教育和例行公事的原則。我校不斷完善德育積分制度,通過過程網絡平臺反饋,家校聯合督導,自我完善,優(yōu)化德育積分網絡應用軟件。完善全員教育管理制度,形成全員重視、動態(tài)評價的教師德育管理模式。
1.編寫并推廣"誠信修身"手冊,培養(yǎng)學生內在靈魂 德育積分網絡管理機制成功實施后,我校在德育管理中積極探索建立學生的精神引領機制,并編寫推廣使用《正心修身周記手冊》。我們精心挑選符合學生閱讀習慣的小故事,匯編成周記。一個個貼近生活、吸引學生閱讀的小故事和簡短的故事點評,讓學生樂于閱讀、快樂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了解小故事所蘊含的一般原理。并記錄下他們讀后的感受,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內心。
2.推進主題教育精品課程實施,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 我校每學期制定主題教育課程目錄,即:傳統(tǒng)節(jié)日主題教育班會。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和感恩意識;面向新聞的主題教育班會,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知識為基礎的很不同的研討會,讓同學們更加完整性的領會民族氣節(jié)和生命的寶貴;技能型主題教育班會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和生存技能。提高他們在日常生活和突發(fā)事件中的自救能力。同時,我們將開展主題教育課的教學計劃的選擇,并逐步建立起優(yōu)質主題教育課程數據庫。班主任也會結合主題教育優(yōu)秀課程庫的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班級,給每個主題教育教學。陽離子班會是一堂好課。極大地促進了教師主題教育課質量的整體提升。
3.探索激勵機制,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強精神 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引起積極的行為,達到既定的目標。因此,教師德育管理需要一種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引導機制形成互補,激發(fā)學生朝著既定目標發(fā)展的動力,從而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產生積極的活動行為。
(1)搭建社區(qū)活動平臺,鼓勵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是根據學生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而設立的一面旗幟。為了引導同伴教育的內容和方向,我校成立了學生社團。創(chuàng)建學生興趣社團項目,舉辦"校園十佳歌手""讀書節(jié)"等各類大型活動每年的"體育節(jié)"、"技能節(jié)",讓每一個個人都能夠有展示自己魅力的平臺。這樣的平臺幫助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讓他們樹立自信,正確認識自己。評估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通過這樣的活動,許多不知名的普通學生成為了學生中的明星,他們的事跡得到了傳播。他們的行為受到了表揚,在校園里形成了一種積極的氛圍,鼓勵其他同學勇敢地展示自己,追求成功。從而重新樹立自信,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
(2)注重實踐體驗,鼓勵學生內心需求。除了提供職業(yè)指導和職業(yè)規(guī)劃課程外,教師還努力打造校內外勤工儉學平臺。通過實踐體驗,激發(fā)學生社會心理的成熟,也鼓勵學生了解自身與社會關系的需求。通過搭建勤工儉學平臺,我們教師不僅解決了學生的物質貧困,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和自強意識。目前,這批學生中有不少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和反復挽留。
(3)正確對待問題學生,鼓勵自我糾錯。以唯物辯證的態(tài)度對待所謂的"問題學生",是教師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論。糾正學生的行為和深層次的問題,首先要正確對待"問題學生",不能全盤否定。但作為行為習慣有偏差的青少年要糾正他們。為了改變自己的言行,進而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征,我們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開設特色課程,有序組織這樣的學生,課程設置既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明辨事理,明辨是非;還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件作品,感受成功。通過長期規(guī)范的專題教育管理,有嚴重行為偏差的學生能認識到正確的行為和舉止的重要性。并培養(yǎng)他們在不同環(huán)境、不同時間調整自己行為的能力,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規(guī)范條件。
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德育建設過程中的有效滲透,可以極大地促進初中德育的發(fā)展。但要有效地改變當前德育工作中的不良狀況,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轉變灌輸式教學的空洞理論,積極引導學生。得到學生們的同情。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自覺追求,更好地開展德育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于學生心中,促進中國夢盡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