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皓軍
引言:從現階段發(fā)展而言,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授課時,理應對學生自身的主體地位予以突出。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促使學生們自主展開知識探究,分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彼此交換想法,進而提升自身學習的興趣。
對于合作學習來說,十分強調學生們之間的協作。教師在課堂中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們提供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問題,并讓學生們通過小組的形式展開探究。一般來說,每組學生為5到7人。所有小組都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得出結論,并安排一名學生之后上臺總結。在整個過程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們積極思考,敢于發(fā)言,認真聆聽,并在活動結束之后,對每組學生們提出的想法給予相應的評價。由于不同學生所占的角度有所不同,對于問題的理解也各不一樣,大家彼此分享之后,對同一問題的理解變得更為深入。不僅如此,學生們的溝通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鍛煉,為綜合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1]。
1.對學生們進行合理分組 在同一個班級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理念和水平均有著較大區(qū)別。如果教師對所有學生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自然會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人需求。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會認為教師講解的內容過于淺薄和簡單,而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則會認為課堂教學難度過高,無法充分理解。為此,教師便可以嘗試將能力水平十分接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之中,讓其自由交流。
例如,教師在正式分組之前,對學生們近期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表現以及考試成績進行深入把握,以此將學生們分為三類小組,分別是基礎組、提高組和拓展組。這其中,將一些有著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分入到拓展組之中,將一些基礎知識較強,成績偏好的學生分入到提高組之中,而將整體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分入到基礎組之中。由于同組學生的整體水平十分接近,因此對于問題的理解也不會有特別大的出入,不會有無法理解他人表達的情況出現。而在作業(yè)布置的時候,教師還可以采用穿插的模式。將拓展組的一些學生插入到基礎組之中,以此將其自身的帶動性作用全部發(fā)揮出來,幫助其他學生共同完成作業(yè)練習。如此一來,小組內所有學生的整體水平都能得到提高[2]。
2.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基于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高中教師在實際授課的時候,仍然以自己為基礎,向學生們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只能被動完成知識理解。在課堂之中,學生之間很少有機會能夠進行交流,自身參與度大幅度下降,導致學生逐漸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喪失應有的興趣。為此,教師理應及時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對原有的教學環(huán)境展開優(yōu)化,促使學生們可以自主溝通交流,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進行“各地氣候特征”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便下可以為學生們講解一些我國多個區(qū)域氣候的具體情況,諸如哈爾濱、拉薩以及新疆等,之后再讓學生們通過小組的形式,自主進行資料搜索,了解各個地區(qū)氣候特點你的差異,并選派一名組長進行講解。不同小組調查的地區(qū)各不一樣,實際得到的資料也不一樣,從而使得學生們對于本堂知識的理解變得更為全面,進而充分融入到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提升教學效率。
3.合理設置教學任務 在應用小組教學方式之前,教師理應將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全部考慮進來,以此制定更具合理性的教學任務。在面對基礎組學生的時候,教師應當合理調整學習任務的整體難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理應和學生們的能力水平保持一致。而面對提高組學生時,在原有基礎知識之外,適當增加一點難度。而對于拓展組學生來說,理應將重心放在個人成長層面,為其提供更多課外知識[3]。
例如,在進行“地理自然災害”的知識學習時,對于基礎組的學生,讓其僅僅完成地理災害的種類和特點的學習即可。對于提高組學生來說,在完成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認真理解自然災害對于世界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對于拓展組學生來說,應當讓其自主進行調查報告撰寫,搜集相關資料,以此掌握更多課外知識內容。
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來說,通過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積極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從而有效完成知識理解,進而提升自身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