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飛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要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但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學生大多只重視學習那薄薄的一本教科書,知識面窄,閱讀和寫作水平較低。
筆者所在學校處在城鄉(xiāng)結合部,學生大多來自純樸的鄉(xiāng)村。由于城鄉(xiāng)差別和家庭原因,農(nóng)村學生往往重理輕文。90%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的求學生涯中,很少主動閱讀一些耳熟能詳?shù)闹型饷?,這就客觀地造成學生語言的內存嚴重不足,詞匯空乏,閱讀面非常狹窄,寫作粗糙,水平低下。即便有課外閱讀,目光總是停留在一些文學質量極低的童話和漫畫上。語言內存的不足必然導致學生的語感差,對文本內涵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個性化的感悟。彌漫在文章中的文學氣息、藝術氣息、審美氣息學生自然無法自主地觸摸到,無法在學生的心靈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近年來,筆者和課題組的同事們共同以“在名著閱讀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研究重點,通過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1.構建主動探究學習的名著閱讀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破除以教師的見解代替學生的思考,以現(xiàn)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學陋習,“抓精華、講精彩、練精要”,引導學生看書、思考、質疑、交流,真正使課堂變成“學堂”;培養(yǎng)學生主動質疑的習慣,要求學生對閱讀的名著提出若干問題,教師精心設疑并引導學生探究解疑;教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方法,閱讀的名著互相推薦,交流讀書體會,撰寫閱讀心得,及時總結評比。
2.培養(yǎng)良好的主動探究學習閱讀品質。學會思讀,能聚精會神地快速默讀名著,揣摩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把握文章重點及其基本表達方法,提出問題,認真記錄,以備討論解疑。學會議讀,對閱讀中思考的問題及時與學生和教師商討,教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合理排序,有重點地進行講解;學會賞讀,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章節(jié)、字句能與學生和教師共同鑒賞,做到“奇文共欣賞”。教師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最有價值最有意味的內容提供給學生,與學生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學會練讀,練讀是閱讀的鞏固階段,讓學生整理已經(jīng)商討的內容,作歸納性訓練,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3.拓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空間。閱讀教學必須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每兩周安排一節(jié)“名著閱讀課”,閱讀材料以名著為主,自然組成學生閱讀小組,學生輪流當閱讀組長,集體討論選定優(yōu)秀文章,讀后交流體會,由閱讀組長向全班學生交流閱讀心得,并進行當堂評比;作好名著閱讀筆記,每個學生都準備一本名著閱讀筆記本,記錄課外閱讀名著心得,優(yōu)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學期期中檢查,期末評比一次;開展推薦優(yōu)秀暢銷書活動。
1.主體性原則。學生始終是語文閱讀寫作教學實施個性化的主體,我們在新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促進師生之間平等和諧地對話與交流,為學生的終身與未來著想。主體性原則是我們這個課題研究首先運用到的教學原則,如果連主體性問題都沒有弄明白,那么實施“在名著閱讀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將是一句美麗的謊言。
2.開放性原則。我們所處的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使世界陡然之間變得很小。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然以大教育思想來指導自己更新作文教學行為,如對學生寫作的評價體系呈現(xiàn)多樣化。使我們的語文閱讀與寫作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之間互動、互融、互促。
3.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作為個性化的閱讀與寫作,理應吸收傳統(tǒng)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有價值的內容,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因為即使是應試教育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
1.樹立主動閱讀名著的意識。由于學生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偏向,致使一部分學生對名著閱讀與寫作產(chǎn)生畏懼心理,從而使我們的教學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經(jīng)過努力,我們喚起了學生閱讀名著的主動探索精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索。
2.尋找主動探究學習方法。徹底改變語文課堂教學的“滿堂灌”“滿堂問”“滿堂練”等教學方式,變教師的教為學生的主動學、主動探究,轉換教師的角色,與學生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教師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中主要的任務是“引導”,“教”為“學”鋪路、架橋、引航,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3.培養(yǎng)主動探究學習的思維品質。讓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使學生能迅速地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從而對疑難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進行合理的判斷,提出批判性的意見和建設性的建議。
4.養(yǎng)成良好的主動探究學習習慣。能主動查閱資料,利用名著的材料進行探究性學習;針對不同類型與要求的文章能自覺進行粗讀、泛讀、精讀,提高閱讀效率;勤作筆記,自覺積累資料,為寫作積累比較充實的材料。
近年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廣泛地閱讀名著,其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近幾年的中考中,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的語文成績碩果累累。